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概念”引領路線

很多人都知道,萬達進軍電影業是出於自身的“好萊塢之夢”,想要打造出一個東方的好萊塢,而這一點恰恰符合了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因此萬達才得到了諸如中國電影家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援。

國家需要有幾個能夠與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相比肩的影視公司,而王健林的“好萊塢夢想”正好符合這一理想。

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王健林在萬達的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思考。

因為就房地產這個行業而言,再有15~20年,行業就會萎縮,這才有了萬達從住宅地產到商業地產的華麗轉身,然而這也無法阻擋中國的城市地產開發逐漸飽和與萎縮的現實。

王健林希望把萬達做成一個“百年企業”,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進行企業轉型——從住宅地產轉型到商業地產就是從這一思路出發的。

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自從200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後,伴之而來的就是旅遊事業的快速興起,這就使得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未來最為重要的淘金產業。

因此,王健林提早預見到這一發展趨勢,便邁開了向文化產業進軍的腳步。

在王健林投身電影產業的時間裡,他已經投資了上千億元,這足見其對電影業的重視。

他如此大手筆地進軍電影產業,有他想打造“東方好萊塢”的夢想,同時還有他將萬達做成“百年企業”的長遠願望。

除此之外,還隱藏著另外一種發展戰略。

要想搞明白這一發展戰略,就必須弄清楚王健林選擇青島作為文化產業起航之地的原因,而這與青島這座城市的定位有關。

青島市政府從1998年開始,就決定利用其優質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

在市政府的規劃中,準備用和青島老城區隔海相望的膠州灣西岸做文化旅遊產業開發,青島市政府的願望也是將其開發成“中國好萊塢”。

香港藝人呂良偉的夫人楊小娟所在的公司,就曾在2009年與青島市政府接觸過,並提交過—份類似的報告,儘管當時雙方所談的不是佔用萬達後來所佔的地塊,但開發理念卻與青島市政府不謀而合。

後來,在澳大利亞cox設計公司所中標的青島鳳凰島規劃概念設計中,再一次明確提出將此塊區域打造成中高階文化旅遊區的概念,並將整個鳳凰島的專案定位在“以中高階休閒度假、影視文化娛樂為主題,集影視特色遊、山海運動遊、民俗風情遊、商務會議遊和生態旅遊為一體,具有國際水準的濱海旅遊度假勝地”。

歷經10年的用心打造,青島市政府才發現,萬達所提出的影視文化概念下的新城市綜合體系是最適合青島發展的,並且“東方影都”專案更與青島以文化旅遊為主的發展方向吻合,其也會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引子,一如美國好萊塢發展起來的那種模式——從最初的影視製作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旅遊產業集合地。

而這也是青島遊艇產業園區改為萬達文化旅遊城的主要原因。

就像萬達進軍文化產業時—樣,要想突顯出大文化底蘊,必須先著重突出影視業,萬達只要在影視業做出了成績,其文化產業自然就“公諸於眾”了。

同樣,東方影都如果打響了名號,隱藏在其背後的萬達文化旅遊城自然就會發展起來。

換句話說,王健林的“好萊塢夢想”如果真的實現了,整個青島市及其周邊地區就會成為像好萊塢一樣的集文化旅遊、影視製作及商業為一體的城市。

這是一種絕對的雙贏局面,而王健林在圓自己的“好萊塢之夢”的同時,也將成功圓其將萬達打造成“百年企業”的夢想。

青島影視產業基地共有萬平方米,好萊塢環球影城的佔地面積有169萬平方米,東方影都要想超越好萊塢,在後續開發中必定會首先從規模上趕超,而到了那時,依託於東方影都背後的萬達文化旅遊城的規模同樣會水漲船高。

在萬達計劃分期投資高達500億元的青島專案中,人們所看到的是萬達旗下炙手可熱的文化產業集團的一次“壯舉”,也可以說是萬達在實現企業轉型過程中的又一次創新之舉,而隱藏在青島東方影都背後的,即是整個萬達思維之下龐大的“萬達商業帝國”。

2012年,萬達集團正式成立影視製作公司,開始在電影製作業務上大展身手,其後出品的電影《hold住愛》,藉助檔期的準確性和院線的大力支援,在七夕大有斬獲。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計劃“從2013年起,每年投資不少於8部影片”,其中包括《警察故事2013》《太極俠》《宮鎖沉香》等,萬達參與投資並於2014年3月上映的《歸來》,無論在藝術性還是觀眾口碑方面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萬達影業釋出了“2014年新片計劃”,從“五一”檔新片《催眠大師》到冒險鉅製《鬼吹燈·尋龍訣》等佳作,囊括了懸疑、愛情等多個領域。

不過,國內電影製作還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業界人才、電影科技、電影審批制度等,都使得電影產業體量很小,養活院線基本靠進口電影支撐。

此外,電影行業這兩年風生水起,競爭更加激烈,除了傳統的國營和民營電影製作公司之外,以bat(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紛紛攜巨資殺入電影行業,並可能顛覆原來的業態和渠道價值。

王健林對萬達影視介入內容製作頗為謹慎,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文化產業的發展還高度依賴國內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在目前狀況下,國家對文化內容的過度監管,使得文化創新能力高度受限。

有意思的猜想是,隨著更多資本在文化領域逐鹿中原,隨著大眾審美口味透過市場機制發生作用,資本、市場和監管之間必會發生很多隱形的拉鋸戰,最終市場和科技的力量將有可能勝出。

萬達年收益過千億,而帶領萬達不斷發展的王健林能打造出令國人振奮的大連萬達足球隊,並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中國第一艘文化航母,且其旗下的萬達電影院線也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這一系列舉措著實令人欽佩。

至於未來王健林的“好萊塢之夢”是否能夠實現,萬達是否能如願以償地實現企業的轉型或產業的升級,從而實現“百年企業”的夢想,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從一開始,萬達在王健林的帶領下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