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者號的科研控制室內,氣氛緊張而興奮。科研人員們圍繞著資料分析臺,他們的眼睛緊盯著螢幕上顯示的一系列資料和圖表。經過連夜的努力,他們終於完成了對無人機收集資料的初步分析。
一名科研代表迅速來到趙思琪的面前,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興奮。他急切地向趙思琪彙報了分析結果:
\"趙思琪艦長,我們已經分析過了,這個星球的重力是地球的三倍。如果沒有特製的工作服,我們的身體將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對這個發現的嚴肅性。
趙思琪認真聽著,眉頭微微皺起,她知道這個發現將對他們的登陸計劃產生重大影響。
但科研代表接下來的話又帶來了一線希望:\"不過,這裡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這個星球的氧氣含量是地球的兩倍,含氧量異常地高。如果在這裡建立城市,我們將會比在其他星球更加方便。\" 他的眼中閃爍著對這個星球潛力的認可。
\"此外,\" 科研代表繼續說道,\"我們還發現了大量流動的水源和豐富的植被。這個星球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生命存在和發展。\"
趙思琪點了點頭,她的目光透過控制室的觀察窗,望向那顆充滿生機的星球。她知道,這些發現意味著這個星球不僅是一個探險的目標,更是一個潛在的人類居住地。
\"非常好,\" 趙思琪回答道,\"立即將這些資料整理成報告,我們需要詳細規劃接下來的行動。同時,通知工程部門,開始設計和製造適合這個星球環境的工作服和裝置。\"
科研代表迅速領命而去,而趙思琪則回到了指揮台,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這些資訊來最佳化他們的探索策略。她知道,每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深入瞭解,都會為他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江羽在先鋒號的駕駛艙內,面對著控制檯的螢幕,接收到了來自星際探索者號的詳細資料。他仔細地閱讀著關於行星環境的報告,眉頭緊鎖,思考著這次任務的風險和可能的收益。報告中提到的三倍地球重力和高含氧量,無疑增加了這次登陸的複雜性和危險性。
他透過通訊系統聯絡上了趙思琪,語氣中帶著一絲調侃,但更多的是認真:\"趙思琪艦長,如果你也要讓我一起開著先鋒號冒險飛船登陸的話,你們可是要給我加錢才行,這個風險太大了。如果我的飛船出現其他問題的話,你們還得額外給一筆修理飛船或飛船的錢。如果你能同意的話,我可以駕駛先鋒號參與登陸。\"
趙思琪在星際探索者號上聽著江羽的要求,她思索片刻,權衡著任務的需要和江羽提出的條件。她知道,江羽的先鋒號和他在複雜環境下的飛行技術,對這次登陸任務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行,江羽艦長,你的要求,我答應了,\" 趙思琪回覆道,\"我們可以額外在補充一份合同,你必須要給我們登陸科研人員,提供安保服務。\"
江羽聽到趙思琪的答覆,點了點頭,雖然他獨自一人在飛船上,但他的表情透露出滿意和決心:\"沒有問題。\"
通訊結束後,江羽開始準備他的先鋒號,檢查飛船的各個系統,確保它們能夠在高重力環境下正常執行。他知道,這次登陸任務將充滿挑戰,但他對自已的飛船和飛行技術有著足夠的信心。
江羽在先鋒號的控制室內,將星際探索者號傳送過來的資料一一輸入到飛船的AI智慧系統中。
AI系統接收到資料後,立即開始進行深度分析,它的處理器以驚人的速度運轉,螢幕上快速滾動著分析結果和模擬場景。
江羽知道,相較於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登陸一個具有三倍地球重力的星球,對飛船的設計和結構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大型飛船在這樣的引力下,如果設計不當,可能會遭遇災難性的後果。
他回想起曾經聽聞的一些悲劇,一些飛船在試圖登陸高重力行星時,由於無法抵抗強大的引力,被無情地拉向星球表面,甚至在大氣層中解體,化為火球。
在先鋒號的AI智慧系統輔助下,江羽能夠更準確地評估風險,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AI系統模擬了多種登陸情景,包括飛船進入大氣層的角度、速度,以及可能遇到的氣流和引力波動。它還計算了飛船結構的耐壓性和耐熱性,確保在極端條件下也能保持完整。
江羽仔細審視著AI系統提供的分析報告和建議,他調整了飛船的導航引數,確保在接近星球時能夠採取最佳航線和姿態。同時,他也檢查了飛船的著陸裝置和緊急逃生系統,確保在不測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
飛船的外部,隨著資料輸入和AI系統的分析,先鋒號的外殼微微調整,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高重力環境。飛船的引擎系統也進行了預熱,準備在進入星球大氣層時提供必要的推力,以抵抗強大的引力。
星際探索者號的登陸艙內,一艘幾十米長的登陸飛船靜靜地停泊著,它的外殼堅固,設計精良,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這艘登陸飛船是專為高重力環境設計的,能夠抵禦著陸時產生的衝擊和高壓力。
登陸艙內,十幾名科研人員已經穿戴好了專為這次任務特製的科研服。這些科研服不僅能夠提供生命支援,還能夠在高重力環境下提供必要的力量輔助,保證科研人員在行星表面的活動能力。科研服的表面閃爍著微光,顯示著各種生命體徵和系統狀態的讀數。
在登陸飛船的貨艙區域,其他科研人員正忙碌地將各種物資裝進飛船內。這些物資包括科研裝置、樣本容器、生存物資以及緊急救援裝備。他們的動作迅速而有序,確保每一件物資都被妥善地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以防止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移動或損壞。
隨著準備工作的完成,登陸飛船的艙門開始緩緩關閉。艙門的密封機制發出低沉的嗡嗡聲,隨著艙門的閉合,登陸艙與星際探索者號的連線被切斷,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為登陸任務特製的環境。
其他科研人員在登陸飛船艙門關閉前快速離開了登陸艙,他們知道,一旦登陸艙的艙門開啟,如果沒有穿戴防護服,人體將直接暴露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人體將無法承受太空的極端條件,可能會因為缺氧、體溫迅速降低和壓力驟減而立即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