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科林斯(上)

第四塊泥板的內容記在下面:在亞歷山大南下平叛的時候,成為太后的奧林匹亞絲從伊庇魯斯回到了馬其頓。

王國的臨時攝政安提帕特前來迎接。

『刺殺我丈夫的主謀和兇手都抓到了嗎?』太后問道。

『殿下,亞歷山大國王認為刺殺先王的主謀是阿契美尼德的皇帝,所以關於懲罰主謀,目前我們還無能為力。

至於直接行刺的刺客保薩尼亞斯當時就已斃命,但經過我們的調查,他還有三名合謀的從犯,已經被我們抓住……』『哦?是些什麼人呢?』『是上馬其頓林塞斯蒂斯的三名公子:希羅梅內斯、阿哈巴烏斯和林塞斯蒂斯的亞歷山大,他們為刺客提供策略和逃跑的馬匹。

』『快!把他們解除囚禁,我要赦免他們!把他們帶到我這裡來,我要好好褒獎和賞賜他們!至於刺客本人,我要為他樹立一座紀念碑!他們這群人做的是什麼樣的大好事呢!』太后面露喜色。

但那時希羅梅內斯和阿哈巴烏斯已被處死,而林塞斯蒂斯的亞歷山大藉此僥倖存活。

太后又找到那在之前與她爭寵的克婁巴特拉。

那時克婁巴特拉還有身孕,懷的是腓力的第二個孩子,在那之前已經為腓力生了一個女兒歐羅芭。

太后下令將孕婦克婁巴特拉綁在柱子上,然後把嬰兒歐羅芭放在她腳邊一起燒死。

接著,她又藉以新王之名,處決了亞歷山大的堂兄,也就是腓力的侄兒阿敏塔斯。

阿敏塔斯是腓力的哥哥——佩爾狄卡斯三世的兒子,本應是王位的繼承者,而腓力在他還年幼時篡位。

至於亞歷山大同父異母的哥哥阿里達烏斯,因為從小患有殘智與癲癇,並不會對她兒子的王位構成威脅,因而逃過一劫。

與此同時,亞歷山大親率的三千名馬其頓騎兵先頭部隊已疾行至色薩利地帶。

當他來到奧薩山和奧林波斯山之間的峽谷之時,發現那裡已經被一支色薩利的叛軍把守,只有攻下這關隘他們才能繼續向南挺近。

那時已近黃昏。

『這裡的路太過狹窄,我們的人數又遠不及他們,陛下您看……』將軍問道。

『那又能怎樣呢?騎兵團,你們隨我登上這奧薩山,今晚我們藉助月色在夜間行軍,然後下山迂迴,在日出之時迅速出現在敵人的後面。

那時縱使他們人數上佔優勢,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如亞歷山大預料的那樣,在第二天的清晨,它們突然出現在色薩利人面前的時候,把他們嚇破了膽。

亞歷山大心中銘記與父親並肩作戰時的感覺,他衝在最前面,身先士卒,這讓馬其頓人計程車氣永遠壓過敵人一頭;色薩利人毫無防備,立刻宣佈投降。

亞歷山大將俘虜編入到自己的隊伍,越過峽谷,進入色薩利的腹地,從那裡往南的諸城邦,因亞歷山大進軍的神速而來不及集結軍隊,紛紛投誠繳械,到溫泉關的時候,臨近同盟已經派出代表,宣誓對新的統帥效忠。

緊接著,叛亂的始作俑者——雅典與錫韋也向他乞和。

亞歷山大沒有選擇對這兩座城市進行嚴厲的處罰,而是直接前往了科林斯,在那裡,他再一次召開科林斯同盟大會,會中他被確定接替原本腓力二世的位置,成為新的同盟司令。

在會議上,諸城邦都向他俯首稱臣,並且支援他東征阿契美尼德,為父報仇的計劃。

在科林斯,亞歷山大聽說當地有一位有名的哲學家第歐根尼已經明瞭透析世界的根本,從而鄙棄俗世,獨善其身,住在一處破舊城區的拐角處;聽到這個訊息,亞歷山大毫不猶豫,立即帶領著眾人親自前往拜訪。

當他到達那裡的時候,所有人大吃一驚,沒想到這位聞名全城的大家,除了披著一件已破損的非常嚴重的斗篷以外,竟然赤裸著,躺在他睡覺的地方——一個裝死人的甕缸的側邊,悠然的曬著太陽;看上去,他唯一的財產就是那靠在邊上的一支木頭柺杖和一個裝麵包的袋子。

亞歷山大上前恭敬地詢問:『老師,請問您是否知曉了世界的根本?』『大部分吧,還有一些不知道。

』第歐根尼繼續躺著,沒有起來迎接他的國王,好像連眼睛都沒睜開,漫不經心的回答著。

『還有一些?您需要做什麼樣的研究,我將會毫無保留的資助您……』『資助我?不需要,唯一阻擋我繼續思考的,就是你,並且你擋住了我的陽光。

』眾人都在一旁詫然驚呼,而亞歷山大卻轉過身,微笑著示意大家離開,並且跟他們說:『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亞歷山大,我寧願做第歐根尼。

』平定南方以後,亞歷山大開始啟程北上,去攻那叛亂的色雷斯;王師路過佩拉城的時候,亞歷山大聽說母親已經回來了。

他本想去見一眼母親再走,但他的將領提醒他北面的形勢緊迫,不容耽擱,他才放棄回城的機會。

亞歷山大的軍隊向西直接到了安菲波利斯,從那裡沿著東北方向進入到色雷斯境內。

不走西面是因為亞歷山大希望透過這一路的行軍,順便掃蕩東面沿路還未向馬其頓臣服的色雷斯部落。

當他們到達哈伊莫司山時,發現有支色雷斯的軍隊佔據了高地,並把車輛擺在陣前作為屏障。

亞歷山大盯著敵人的排布深思片刻,向他計程車兵說道:『如果我們冒然攻上去,色雷斯人就會把這些車輛推下山坡,衝亂我們的軍陣列並下山突擊。

但他們的小心思被我看透了。

所以,你們行進的時候,如果車輛衝來,就往兩側避開,如果來不及避開的,就伏在地上,把盾牌緊連一起,使車子從上面飛越。

』果然,事情如亞歷山大預料的一樣,當馬其頓人行進到谷地,色雷斯人就把車推了下來;士兵們按既定的對策抵禦,這讓色雷斯人的計策幾乎沒有傷到馬其頓人。

當他們看到馬其頓軍往高地上殺上來,嚇得潰散而去。

亞歷山大就這樣奪下這座高地,在上面安營紮寨,稍作休息之後,繼續向北進軍至北方叛亂部落的主力軍——特里巴利人控制的地區。

那時,見亞歷山大來勢洶洶,特里巴利王西瑪斯已經率部落的主力軍撤退到隱蔽的地區盤踞,並把部落裡的婦孺送往多瑙河上的小島避難。

接著,他們分派一支部隊返回,想要偷襲亞歷山大的後方。

但他們看到自己人數上不佔優勢,於是就開始逃跑。

『這是個機會!追上去,我們看看他們要往哪裡逃去!』亞歷山大率軍尾隨追擊敵人。

直到追的那一隊人進入一座山谷才停下。

『我敢說,特里巴利的大部隊就藏在裡面!我們去把他們引出來!』亞歷山大說。

於是,他派遣弓箭手和投石兵去谷口引誘特里巴利人的出擊,敵人果然上套;他們派出自己的主力,開始追擊馬其頓的遠端士兵,當他們被引到一個開闊地帶時,一旁埋伏的馬其頓軍蜂擁而出,將其一網打盡,此役,特里巴利軍戰死三千人。

西瑪斯帶著殘部逃至多瑙河的島上。

亞歷山大追至多瑙河的南岸,他本想用船隻運輸部隊登上河中的小島,攻擊特里巴利人的殘部;但他很快發現島上的防禦相當穩固。

此時,對岸突然出現特里巴利人找來的援軍——蓋塔人,亞歷山大目測約有一萬步兵和四千騎兵。

『陛下,他們在那裡做什麼呢?』帕曼紐之子——菲羅塔斯問道。

『掩護他們的朋友特里巴利人逃跑,並且阻止我們渡河追擊。

』亞歷山大回答。

『這是否意味著那我們已經勝利了?陛下,我們沒有必要真的渡河去了……』『如果我們不過河,他們就會認為我們軟弱,等我們走了,他們又會回來。

』『但他們人太多了……』『我說過,人數從來不是問題……』這一次,亞歷山大採用浮筏的方式,又是在夜裡偷偷的行動,短短一個晚上,他就運送了四千步兵和一千五百名騎兵渡過多瑙河。

清晨,蓋塔人還未甦醒的時候,就被馬其頓人襲來的吵嚷和馬蹄聲驚醒,在慌亂失措中潰不成軍,倉皇的逃往最近的村鎮。

然而,亞歷山大並未放鬆,而是乘勝追擊,蓋塔人只好往更遠的北方遁去,再也沒有回來。

至此,全色雷斯境內的部落紛紛向亞歷山大表示順服,特里巴利的國王西瑪斯也率眾歸降,甚至遠至亞得里亞海的塞爾特人部族都向亞歷山大派遣使團問好。

『現在終於可以回家去看望我的母親了。

』亞歷山大心想,『她是我在外漂泊遠征時心中唯一的牽掛……』正當王師準備凱旋,在回佩拉去的半路上。

又傳來了壞訊息:伊利里亞北支的達耳達尼亞國已經宣佈公開反抗馬其頓的霸權,達耳達尼亞的國王克利圖斯已入侵馬其頓邊境,佔領了邊防要塞培利亞,革蘭提亞的國王格勞基亞斯舉兵響應,加入反叛軍,而奧塔瑞亞特人也想趁火打劫。

三路大軍讓亞歷山大難以招架。

就在此時,那先前跟隨他遠征色雷斯,現在就在亞歷山大軍中的,馬其頓的屬國阿格里安的國王蘭加羅斯主動請命道:『陛下,讓我率阿格里安的部隊去與奧塔瑞亞特人周旋,替您分擔一些吧!』國王十分欣慰的同意了,這樣他就可以轉往伊利里亞,專心去對付克利圖斯和格勞基亞斯。

當亞歷山大疾行至培利亞,克利圖斯還在城塞中等待盟軍革蘭提亞人的部隊趕來會師。

趁著格勞基亞斯的軍隊尚未到來,亞歷山大命令馬其頓軍立刻開始展開攻城,然而進展並不順利。

第二天,格勞基亞斯的援軍到了。

並且選擇在外圍固守高地,排開陣勢。

這對亞歷山大來說極為不利。

『陛下,我們現在陷入了隨時可能遭受夾擊的危險之中。

而且,我們的糧草和補給恐怕也支撐不下去了!』軍師彙報道。

這時,又有緊急通報:『不好!菲羅塔斯將軍去收集補給的小隊在路上遭遇襲擊,現在情況十分危急!』亞歷山大連忙親自帶兵前去救援,然而,大部分計程車兵已經戰死,他們只救回了中箭的菲羅塔斯將軍。

『難道,這就是最後的結局了嗎?』亞歷山大回來以後,陪在正被醫治的菲羅塔斯身旁,思索著。

突然,他的腦中閃過一道火焰,他又看到那燃燒著烈焰的大樹。

他大步流星的走出帳外,命令馬其頓方陣步兵和騎兵在一個靠近山坡的平原上展開,並且讓他們保持肅靜。

接著,他開始要求他們進行花式操演:只見馬其頓的騎兵持矛揮擺,方陣步法整齊,軍容威嚴,接著表演各種不同的隊形變換。

山上的革蘭提亞士兵因好奇心使然,紛紛下山想看個究竟,當他們被『節目』所吸引迷惑之時。

亞歷山大親自率領部隊向他們衝去,表演的方陣也向敵軍壓來,整齊的長矛敲擊盾牌的聲音響徹山谷;馬其頓人的態勢將敵人嚇得魂飛魄散,革蘭提亞人在突擊下陷入混亂,逃入培利亞城中,只剩一支駐守小山的部隊還在堅守,迫使馬其頓的騎兵下馬作戰才逐走他們。

當革蘭提亞人都被逼入城中,亞歷山大打算把軍隊撤回到營地區域,然後專注於圍城。

這時,革蘭提亞人再度返回,試圖攻擊殿後的馬其頓部隊,亞歷山大就命令士兵用投石器來掩護他的軍隊離開戰場。

三日圍城之後,克利圖斯和格勞西亞斯城外的部隊在夜間放鬆了警惕,亞歷山大再次趁著夜色,襲擊城垣,以致天亮的時候,克利圖斯和格勞基亞斯早已棄城而逃,讓亞歷山大奪回了這座邊塞之城。

那晚,戰士們在城中狂歡,他們將亞歷山大高高的舉起,高呼他的名字,慶祝他守住了父親腓力在死前留給他的國土。

後半夜,有驛馬的馬蹄聲傳來,信使送報從佩拉傳來的訊息,把朦朧半醒的亞歷山大從夢鄉中拖拽出來。

『發生什麼了……』他問。

『陛下……』菲羅塔斯緊張不安,『是錫韋人……因您長時間無訊息,他們以為你死在色雷斯了,所以……』『所以什麼?』『以錫韋為首的整個南方,再次……再次揭竿而起……』註釋:林塞斯蒂斯:lyncestis,是傳統上位於上馬其頓(uppercedonia)的一個地區和公國,它是上馬其頓最北端的山區,位於普雷斯帕湖(lakeprespa)以東希羅梅內斯:herones,林塞斯蒂斯的阿羅普斯(aeropusoflyncestis)的三個兒子之一,涉嫌參與公元前336年暗殺馬其頓的腓力二世阿哈巴烏斯:arrhabaeus,林塞斯蒂斯的阿羅普斯(aeropusoflyncestis)的三個兒子之一,涉嫌參與公元前336年暗殺馬其頓的腓力二世林塞斯蒂斯的亞歷山大:alexanderoflyncestis,林塞斯蒂斯的阿羅普斯(aeropusoflyncestis)的三個兒子之一,涉嫌參與公元前336年暗殺馬其頓的腓力二世歐羅芭:europaofcedon,克婁巴特拉·歐律狄刻的女兒,與她母親一起被奧林匹亞絲殺死阿敏塔斯:即阿敏塔斯四世(antasivofcedon,約前365年-前336年),前359年馬其頓的掛名國王及阿基德王朝成員,阿明塔斯是國王佩爾狄卡斯三世的兒子,他在前359年父親死後繼位,但他仍只是一個幼兒,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當他的導師及攝政王,同年,腓力二世佔了侄兒王位,宣稱自己當國王佩爾狄卡斯三世:asiiiofcedon,?-前359年,前365年-前359年繼承他哥哥亞歷山大二世成為馬其頓國王,在與伊裡利亞國王(bardylis)的一場戰役中被殺,他的王位由他年幼的兒子阿敏塔斯四世承繼,王位很快便由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篡奪阿里達烏斯:arrhidaios,即腓力三世(希臘語:ΦίλiππoςΑppiδaίoς;約公元前359年-前317年12月25日),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國王腓力二世與拉里薩的菲莉涅(據說是色薩利的一個舞者)所生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出世時名為阿里達烏斯,登基後取名腓力奧薩山:希臘語:Όσσa,或者kissavos(Κίσσaβoς,來自南斯拉夫語kisha,潮溼氣候,是一座位於希臘拉里薩州的山第歐根尼:錫諾普的第歐根尼(ioγένης,亦翻譯為戴奧基尼斯或狄奧根尼),古希臘哲學家,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活躍於公元前4世紀,相傳於公元前413年生於錫諾普(現屬土耳其),相傳於公元前323年卒於科林斯安菲波利斯:希臘語:Αφίπoλη-aipoli;古希臘語:ἈφίπoλiςἈφίπoλiς,ahipolis,《聖經和合本》譯為暗妃坡裡,作為一個宏偉的古希臘城邦而廣為人知哈伊莫司山:haesns,是巴爾幹山脈(balkanuntains)的古稱(保加利亞語及塞爾維亞語:ctapaплahnhastaraplanina),又稱老山,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山脈,橫貫保加利亞全國特里巴利:triballi(希臘語:tpiβaλλoί,羅馬化:triballoi)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其統治權位於現代塞爾維亞南部的平原周圍西瑪斯:syrs或syrs,是公元前330年代西色雷斯triballi的國王蓋塔人:getaeˈdʒiːtiː或ˈgiːtiː,或稱gets,(古希臘語:Γέtai,單數為Γέtης;保加利亞語:Гetn;羅馬尼亞語:geţi)是居住在多瑙河下游兩岸地區(即今保加利亞北部及羅馬尼亞南部)的,若干色雷斯人部落的名稱菲羅塔斯:philotas,希臘語:Φiλώtaς;?-前330年,他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時的將軍,父親是軍事上富有才能和經驗的帕曼紐亞得里亞海:義大利語:radriatico,斯洛維尼亞語:jadranskorje,克羅埃西亞語:jadranskore,阿爾巴尼亞語:detiadriatik),是地中海的一部分水域,分隔了義大利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也分隔了亞平寧山脈與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及其臨近地區塞爾特人:英語:celts,或譯為塞爾特人、居爾特人、蓋爾特人、克爾特人等,是公元前2000年活動在西歐的一些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語言(凱爾特語)特質的有親緣關係的民族的統稱,血緣上屬於地中海人種的一支達耳達尼亞國:dardani或dardanians,是古巴爾幹人,他們生活在一個以他們在那裡定居後被命名為dardania的地區,大多數古代資料將他們歸類為伊利里亞人克利圖斯:cleitus,(古希臘語:Κλeῖtoς,約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35年在位)是伊利里亞統治者,也是前335年培利亞圍攻起義的策劃者培利亞:peliu是一個古老的設防定居點,傳統上位於伊利里亞,靠近坎貢季山口(cangonjpass),與馬其頓接壤革蘭提亞:taulantii或taulantians,是伊利里亞人,居住在伊利里亞南部(今阿爾巴尼亞)的亞得里亞海沿岸格勞基亞斯:glauciasoftaulantii,(古希臘語:Γλaukίaς,約公元前335年–約公元前295年統治)是taulantii王國的統治者,該王國在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統治著伊利里亞南部的事務奧塔瑞亞特:autariatae,是伊利里亞人,生活在利姆河和塔拉河的山谷之間阿格里安:agrianes,是一個部落,其國家集中在斯特魯馬河上游,在今天的保加利亞西部中部以及塞爾維亞最東南部,在馬其頓的腓力二世時代,其領土由佩拉直接管理,他們是精打標槍的投擲者,也是為亞歷山大大帝輕步兵提供精銳部隊蘭加羅斯:希臘語:Λάγγapoς;?-前335年,是阿格里安國王,可能在馬其頓腓力二世時期就臣服,腓力二世逝世後蘭加羅斯繼續奉亞歷山大大帝為宗主。

當亞歷山大遠征特里巴利人(taulanti)和色雷斯人時,阿格里安作為屬國,也派出部隊支援,蘭加羅斯親自率領這支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