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章 戰(5)

朱棣繼續下令:“張武,你率五千鱗甲衛,五千步卒給你兩千牲畜大車快速行軍,明日一早去支援張玉,逼迫對面的瞿能,若是打散對方更好,攜大勝之威拿下德州,”

張武站了起來:“是,王爺”

朱棣:“房寬,你帶著一萬人在此看押俘虜,若是願意南歸,就放走,宣揚本王仁義,剩餘人馬就地整編,南下德州,遵張玉令”

房寬站了起來:“遵命”

朱棣:“本王帶著四千火銃衛北上保定,解保定之圍,今日就到這裡,戰事緊急,明日不用前來拜見,各自整軍出發。”

隨後朱棣把安排好的兵馬歸屬依次發下去,等到明早再由這些率隊主將去下發命令。

……

交河縣西六十里的武強縣,盛庸帶著一萬京營以及四萬各地衛所軍背靠城牆防範著朱能騎兵的侵擾。

古代戰爭,除非特別精銳的步兵,才可能在野戰打贏騎兵,而且要是那種經常打仗的,

但是盛庸心裡清楚,自已這五萬人能有一成在過去五年上過戰場都算是多的了。

如今雖說要帶兵協助李景隆打朱棣,但是這兩萬騎兵就能讓他們動彈不得,也不知李景隆那裡怎麼樣了。

九月十八日下午,盛庸在武強縣城裡休息,如今仗也打不起來,他們這五萬人依託城牆以及堅固的營寨不怕這兩萬騎兵。

突然親衛衝了進來:“將軍,不好了,外面又來了上萬騎兵,像是燕王大軍。”

盛庸一聽此言,猛然站起,急切的說:“走,快帶我去看看情況。”

盛庸快步在前,身後的親衛都跟了上來,到後院牽出戰馬,幾人便直奔東城牆。

不過一刻半,盛庸登上城樓,極目遠眺,遠處煙塵滾滾,看著還在有騎兵進入朱能的營寨,估計還有上萬人在等著進去。

盛庸問守城軍將:“新來的軍隊打的什麼旗幟?前面已經進去了多少兵馬?”

守城百戶趕忙說:“將軍,來軍打的一面大旗是燕字旗,還有一面旗在後,是鄭字旗,但是不大,現在敵軍大營中的那面燕字旗就是他們帶進去的。之前差不多進入了一半兵馬,估算應當又來了兩萬人。”

盛庸聽到回話,就知道李景隆那邊大敗了,否則如何能讓朱棣派出兩萬精銳騎兵來增援,就是不知朱棣在不在敵軍之中。

盛庸也很果斷,既知主帥敗了,他這偏師也起不了什麼作用,該退了,要不然就要被困死在這裡了。

盛庸趕忙讓傳令兵通知手下各個將領,要準備後撤了。

但是面對騎兵,還是兵力等同的騎兵與步兵的對戰,他們就註定要留在這裡了。

此後數日,盛庸帶著大軍想要沿河撤退,但是河西三萬騎兵日夜騷擾,斬斷補給線,河東一萬騎兵預防他們渡河。

不過三日,盛庸就在隔河不過三十多里的武邑縣北潰散了,基本全部投降。

盛庸雖有心負隅頑抗,但是卻也只能順應大勢,投降了。

……

而在西線,真定的郭英,吳傑聚攏兵將,在九月九日就已經到了二十萬,便開始拔營向北,直奔保定。

保定自元朝就是北平的重要軍事要塞,保定此名也是有“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可以看出在北方,保定對於北平的重要性。

朱棣在此屯兵六萬,雖有精銳,但是卻大多是步兵,六萬對二十萬,並不佔優,只能在這座大城固守,城中更是準備了兩個月的物資。

但是真定到保定近兩百三十里,郭英整備好軍隊先一天出發,也到了十九日才抵達保定城下,

此時的保定城牆,高近三丈,底寬三丈,頂寬一丈五尺,周長十二里多,正適合大軍固守。

郭英看著高大的保定城,繞城四周,每面牆都防禦嚴密,城中怕不是有十萬大軍。

郭英看完保定的軍力佈防,便息了要打下的想法。

孫子兵法:“故用兵之法,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能避之。”

他們這二十萬也就兩倍兵力,能攻就不錯了,何況城中大旗既有陳字旗,也有寧字旗,說明寧王也在此地駐守。

太祖以來,全國安定,唯有北疆還在與蒙古作戰,寧王朱權以弱冠之身在大寧征戰數年,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更何況二十萬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軍隊攻打幾乎年年上戰場的大寧衛,真的是見鬼了。

郭英也就開始擺爛了,城下襬出進攻的架勢,然後開始打造攻城器械,就消耗了兩天。

九月二十二日,從主戰場傳來的訊息剛好讓他也免得攻打保定。

“報!!!德州緊急軍情。”一個送信小兵被帶進郭英大帳。

郭英接過軍情信封,同時問傳信兵:“大帥如何?”

傳信兵說:“稟侯爺,大帥在交河縣被燕逆一戰擊潰了,只逃回三萬多人,目前正在德州收攏潰兵。”

郭英一聽,猛的站了起來,都不顧開啟信封,問:“大帥如何了?”

傳信兵說:“大帥無恙正在德州修整。”

郭英長舒一口氣,坐下開啟信封,觸目驚心,燕王火器犀利,臨戰不過一刻,就已經打死打傷近萬人,然後前軍這些還算精銳計程車兵就潰散了,連帶著兩翼雜牌也都開始逃跑。

不過一個時辰,戰場局勢就徹底傾倒到朱棣一方,朱棣大軍開始追亡逐北。

郭英看此情形,這保定也是攻不下去了,朱棣在滄州大捷,定會調轉軍隊來解保定之圍,這座堅城也不是三五日可以拿下的,只能後撤了。

九月二十二日晚上,郭英便和軍中主要將領商討好了,明日便後撤五十里,等待軍令。

……

保定城中,寧王朱權與陳亨看著城外大軍磨磨唧唧的準備了兩天,然後今天本來準備攻城了,又偃旗息鼓了。

下午他們也得到朱棣的訊息,滄州大捷,五萬對十八萬,只是一戰,朝廷大軍便大敗,俘虜八萬餘人。

“看著架勢,郭英是要撤了,要不要去咬上一口,陳亨,你覺得呢?”

朱權坐在椅子上,看著城外收攏的軍隊,問陳亨。

陳亨有些無奈的看著朱權:“王爺,燕王有令,不可擅自出兵,此戰以穩為主。”

朱權覺得沒意思,他也知道,有張元在後面打造這些兵器戰甲,越是積累,反而他們越強,朝廷軍隊多則多矣,但是架不住這麼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