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另一種毒藥,就是應該能把三品武者毒死的毒藥。
斷腸草和鶴頂紅等十幾種毒藥做副藥,而主要卻是一味名貴的滋補藥材“龍血草”。
龍血草的功效是增強武者氣血,滋補武者虧空的氣血,作用會遊動於奇經八脈之中。
而把龍血草加進毒藥裡,龍血草的功效就讓毒迅速傳遍武者的身體。
而且龍血草是補藥,武者的身體機制甚至不會排斥它,還會主動吸收,加速了中毒的速度。
陸興文把這毒名為“你的龍兒”惡趣味十足。
試想二人交手對方丟擲毒藥並大喊“你的龍兒,接住!”,畫面是否有幾分感人。
只是可惜這藥陸興文只在二品武者身上試驗過,畢竟能試藥的三品武者可不好抓。
至於這二品武者從哪來的?別問!問就是張家走丟的野生武者一名。
除了武道實力和醫術知識的提升,還有陸興文和李清靈二人感情的增進。
這一個月來,陸興文的學習態度,李清靈都看在眼裡。
對方真的很刻苦,也很聰明,他彷彿總能找到更容易的學習方法。
也更善於總結別人的經驗,納為已用。
要是不總是研究亂七八糟的毒藥,就更好。
每次見到陸興文配製毒藥時,眼裡都興奮的泛著綠光,讓李清靈一陣無語。
試問,風度翩翩的英俊公子,對著一堆毒藥,就像孩童看見糖果一樣,興奮的自言自語,這反差誰看了不迷糊。
隨著接觸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對他又多了幾分瞭解。
尤其是這段時間以來,對方真的沒有任何逾矩的地方,除了言語偶爾輕浮之外。
不安的心這才慢慢放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日相見,男俊朗,女俏麗,金童玉女,久而久之自然就互相吸引了。
她更多是欣賞他的智慧、努力,當然他的外貌和氣質也有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看見他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就算她不願意承認,也知道自已不願意離開這個男人。
漸漸的心裡開始更在意他了,想靠近他,想了解他的一切,也想知道他是否也在意自已。
一切發生得很自然,只是那忍不住瘋長的念頭,那偶爾凌亂的思緒,還有時常出現的英俊面容。
讓少女明白了何叫,情不自已。
只是缺乏安全感的她,終究是走不出一步,所以她只能等,等那個人也在意自已,也喜歡自已。
而他對她喜歡就很膚淺,首先是漂亮,再就是白,人也聰明,溝通起來不會累,就是有點難騙。
現在二人就只差把層窗戶紙捅破而已,頂級渣男對於純情少女懷春哪會感覺不到。
不過他沒有點破,並非欲擒故縱,而更多的是憐惜。
李清靈就好比一個長期溺水的人,而自已就是她本能要抓住的救生圈。
有些人會錯誤的把這種本能,當成愛,這是可悲的。
所以他想給李清靈更多的時間,好讓她真正的明白自已內心需要什麼。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想給李清靈一個好印象,讓她看到他的誠意。
讓她覺得她自已是值得被尊重的,被疼愛的。
正好這段時間他也需要認真學習醫術,就讓二人關係自然的發展。
-------------------------------------
蓮香樓,三樓的雅間內。
今日,陸興文給自已放個假,正好也帶李清靈和阿竹出門逛逛。
若是讓李清靈這女人自已一個人,是絕對不會出門的。
雖然現在李清靈已經恢復女生的衣著,但還是不願出門,哪怕是有護衛。
沒辦法, 人不是那麼容易一下子改變的。
蓮香樓菜餚的味道不輸杏花樓,所以這頓他們吃的很滿足。
特別是蓮香樓的招牌菜,荷葉雞。
火候和味道控制的都非常好。
當撥開荷葉的時候,整個雅間都散發著這道菜的香味。
淡淡的荷葉清香,又混雜著雞肉和調料的香氣。
雞肉在泥巴里被悶烤的嫩滑軟爛,輕鬆就把雞肉撕開,裡還會流出溫熱的汁水。
咬一口,雞肉和汁水在嘴巴里充分混合,荷葉和調料的味道瞬間充斥著味蕾。
而調料和醬汁的味道又調配得剛剛好,多一分太鹹,少一分太淡提不起雞肉的鮮味。
所以啊,這蓮花樓的荷葉雞是既好吃又不膩。
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陸興文自已就嘎嘎炫了三個,阿竹和李清靈也吃了不少。
可惜今天只帶了阿竹和李清靈出來,沒帶阿珠這個丫頭來,說到吃她可是最喜歡的了。
有阿珠在,陸興文覺得自已的飯量會增加。
飽餐一頓之後,三人便在雅間內的地坪窗前 ,喝茶閒談,順道消解油膩。
陸興文尋了個舒適的姿勢倚著窗杆,欣賞著窗外的風景,由於樓層高,視野開闊,風景倒是不錯。
蓮香樓正對著一片湖,湖面上種著許多蓮花,每到這個季節,整個湖和周圍都會瀰漫著蓮花的清香。
而蓮香樓在湖上搭建了一座木橋,又在湖上建起了不短的連廊,以供遊人遊玩。
一些世家公子和名門淑女時常會來此遊玩,也有相約而來的,這裡已然成為了尋找姻緣的熱門地點。
這也讓蓮香樓成為了,年輕公子小姐的最愛。
也讓蓮香樓成為了豐城消費最高的酒樓。
只是,雅間內的安靜祥和,很快便被窗外的吵鬧聲打破了。
三人的目光,也都被吸引了過去。
原來是一名面容猙獰的老婦人,正拉扯著一名書生打扮的男子。
老婦人聲音洪亮,很快便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圍觀。
三人在三樓自然是聽不清他們的談話啦,不過這難道不到吃瓜人。
陸興文只需對著雅間門外叮囑一句,自然會有僕人下人打探清楚。
很快,僕人便返回告知打探到的資訊。
原來事情是這名老婦人摔倒了,是這名書生扶起來的。
只是現在老婦人說是書生碰倒了她,需要書生賠償,不然就得報官。
而書生又否認撞人,說自已只是好心幫忙,扶起了老婦人而已。
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關鍵是還沒人看見事情的經過。
周圍就有人勸書生多少賠點給老婦人,當破財擋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