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章 盟約大典

在咸陽宮那巍峨的高臺上,秦昭王身著龍袍,袍袖飄飄,彷彿與天邊最後一抹殘陽融為一體,他的目光穿透層層疊疊的宮宇,落在了那遙遠而模糊的山川之上。那裡,不僅是地理上的界限,更是兩國恩怨交織、戰火頻仍的見證。秦楚之間,自古以來便是既合作又對抗的複雜關係,而今,這份關係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等待著秦昭王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做出決斷。

風,輕輕吹過,帶來了遠方的一絲涼意,也似乎帶走了秦昭王心中的幾分猶豫。他轉過身,望向跪在階下的黃歇,這位來自楚國的使者,不僅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著稱,更因對和平的執著追求而贏得了秦昭王的尊重。黃歇的眼中閃爍著期待與堅定,那是一種對和平的渴望,也是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

“黃歇,你可知,我為何召你至此?”秦昭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彷彿敲擊在黃歇的心上。

黃歇微微抬頭,目光與秦昭王交匯,那一刻,他彷彿看到了這位君主內心深處的掙扎與決斷。“大王,黃歇雖為楚人,但深知兩國交戰,百姓遭殃之理。臣此來,正是為兩國和平而來,望大王能念及蒼生,化干戈為玉帛。”

秦昭王聞言,輕輕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黃歇,你的心意,我已知曉。我秦國雖強,但連年征戰,亦感疲憊。再者,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自然之理。我觀楚國,亦是泱泱大國,人才輩出,若兩國能攜手共進,何愁天下不定?”

黃歇聞言,心中激動不已,他深知這不僅是兩國關係的轉折點,更是他個人使命的圓滿。他再次叩首,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大王英明!黃歇願為兩國和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後,秦昭王下令召集朝中重臣,共同商議與楚國結盟的具體事宜。大殿之內,氣氛凝重而熱烈,每一位大臣都深知此事的重要性,紛紛發表見解,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丞相范雎首先發言:“大王,與楚國結盟,對我秦國而言,利大於弊。一來可緩解邊疆壓力,使我國得以休養生息;二來可藉助楚國之力,共同對抗他國威脅,鞏固我秦國霸主地位。”

大將白起亦表示贊同:“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傷亡慘重。若能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實乃萬民之福。臣願率部鎮守邊疆,確保兩國和平共處。”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秦昭王拍板決定,與楚國正式結盟,並派遣使團前往楚國,共商結盟事宜。同時,他還下令減免兩國邊境的關稅,開放互市,促進商貿往來,以加深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絡。

訊息傳出,舉國轟動。百姓們紛紛歡呼雀躍,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而對於黃歇而言,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外交生涯的巔峰,更是他心中那份對和平的執著追求得到了實現的證明。

黃歇帶著秦昭王同意結盟的喜訊,滿懷希望地踏上了返回楚國的路途。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想象著兩國和平共處,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更為複雜和殘酷,黃歇未曾料到,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盟約,竟會成為他個人命運轉折的起點。

回到楚國都城郢,黃歇立即向楚頃襄王彙報了與秦國的交涉結果。楚頃襄王聞訊,雖感欣慰,卻也深知秦國的野心與狡詐,對於這份盟約,他既期待又忐忑。為了表達誠意並鞏固兩國關係,楚頃襄王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派遣黃歇與太子熊完前往秦國,作為人質,以示楚國對和平的堅定承諾。

黃歇聞言,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此行兇險,卻也無法拒絕君王的命令,更不願辜負自已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接受了任務,與太子熊完一同踏上了前往秦國的征途。

建峰,薛火火,傑文,也一同陪著黃歇,熊完,來到了秦國。秦昭王在都城裡圈了一塊地給了他們,並派了一支軍隊監視他們,一支僕人聽候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