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五章 故事(五)

徐陵輕嘆一口氣,感覺眼角劇烈的跳動,只是想,都說這玉是寶物,可掀起的風浪卻不小,只盼這次莫要再興風作浪。

吳明徹卻想,張儀雖因和氏璧受辱,但終成就功業,可見人若有志,事無不成。

這二人雖同朝為官,但想法卻是迥異。

李皓宸一邊講述故事,一邊卻在觀察二人的神色,心道,禍不在玉,而在人心,看他二人各有所思的樣子,難道這禍亂與和氏璧有關,或者說是與用和氏璧製作而成的傳國玉璽有關?

心中轉念,李皓宸還是決定將故事說下去

“後來不知為何,和氏璧出現在趙國,秦昭王得知,傳書趙王,願用十五城交換和氏璧,多虧藺相如奉壁入秦,終得以完璧歸趙,眾人都贊藺相如不辱使命,終成佳話……”

徐陵嘆口氣道

“不過此舉也無疑使得兩國之間生了嫌隙,最終導致秦國破趙,藺相如此舉看似明智,其實極為不智。”

吳明徹搖頭道

“面對虎狼之人,他總會有吃你的藉口,秦國當時志在一統,滅趙是遲早的事,又如何怪得了藺相如,李先生,你說呢?”

李皓宸微微一笑

“我只知重玉之人就不見得重民,不重民者,國自難支,古人有云,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說的想必也是這個道理。”

徐陵、吳明徹互看一眼,雙雙沉默不語,臉上隱約有幾分不自然之色。

李皓宸又道

“秦滅趙後,和氏璧終歸秦國,始皇帝嬴政命丞相李斯取材和氏璧,做一玉璽,上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是為傳國玉璽。始皇帝只希望將這玉璽千代萬代的傳下去……不想只二代,秦國瓦解,劉邦入關,秦王子嬰奉玉璽歸降劉邦,這玉璽就到了劉漢之手,然後又一代代傳下去。”

停頓片刻,他開口說道

“和氏璧興起風波無數,這傳國玉璽亦是如此,因為玉璽經過始皇帝之手,各國當權之人皆是奉若奇珍,以此為正統,傳說,真命天子必須擁有這塊玉璽,否則難坐穩至尊之位。”

李皓宸說到這裡,不願再講,見徐、吳二人顯然在認真傾聽,不漏過半分細節,心中不由暗自奇怪,這些舊事尋常百姓自然不知,他兩皆是廟堂棟樑,如何會不知?

可既然知曉,他們想知道些什麼?

不知為何,徐陵聽到這裡,眼中略有失望之意,吳明徹開口道

“那先生可知,傳國玉璽後來到了何處?”

李皓宸半晌後才開口說道

“聽說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位,索玉璽到手,後來王莽兵敗被殺,玉璽重歸漢室光武帝劉秀,東漢歸於塵土後,孫堅入洛陽再得玉璽,但轉瞬又到了袁術、魏武帝曹操之手,而後司馬氏篡位,玉璽自然歸了晉氏。不過聽說永嘉年間,前趙俘晉懷帝得了玉璽,自此玉璽就流落五胡之手,不知所蹤。”

吳明徹微吸一口氣,沉聲道

“李先生當真不知玉璽現在何處嗎?”

李皓宸看了他半晌,開口說道

“我的確不知,但聽說有個傳言,此玉璽在五胡中輾轉流傳,後來落入冉閔之手,卻被東晉人騙走,帶到了江南,重歸晉室。想東晉也早成歷史,但玉璽卻經宋、齊、梁三國傳了下來,最終被陳武帝所得,如今這傳國玉璽應該就在陳國,不知這傳言是否為真?”

說到這裡,李皓宸回憶玉璽沉浮,暗自嘆息道

“區區一塊玉璽,竟引發這般無邊的風波,可見人心之貪婪,只會愈演愈烈。”

吳明徹緩緩點頭道

“不錯,這傳言是真的。”

李皓宸只是笑了笑,不解這二人為何如此鄭重其事地提及傳國玉璽?

暗自嘆息

“就算這傳國玉璽在陳國又如何,你們如此這般,難道是覺得我是來偷玉璽的不成,這玉璽在你們眼中極為珍貴,卻不知道在我眼中,不過就是一塊普通玉石而已。”

見二人皆是神色肅然,李皓宸心頭突顫,想起一事,緩緩問道

“二位大人絕不是對這個故事有興趣,卻不知提及此事,所為何來?”

徐陵臉色難看,終於開口道

“李先生果然博學多識,所說的一切都基本無誤,但最後卻說錯了一點。”

“哪裡?”

李皓宸臉色略有異樣。

“傳國玉璽眼下不在陳國。”

徐陵艱難的吐出這幾個字,神色黯淡。

吳明徹補充了一句,驚心動魄!

“傳國玉璽失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