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韓破虜猛然起立,向御神風表達了效忠之意,誓願隨其共赴涼州。
此語一出,韓月英面容微變,欲勸又止,旋即恍然大悟,心中不禁對弟弟的深謀遠慮暗自欽佩。
若能向陛下奏請,與明王殿下共往涼州,既能彰顯百戰侯府忠心為國之決心,又可避免直接遭百戰侯阻攔。
畢竟,百戰侯唯有郭破虜這一獨子,若秦皇將愛子派往險象環生的涼州,而百戰侯亦令子隨行,這份對大魏的雙重忠誠,加之歐陽氏的旁敲側擊,無疑能緩和陛下心中的猜忌。
御神風表面驚訝,實則心中竊喜,因這恰合其心意。韓破虜潛力無限,值得培養;拉攏韓破虜,不僅意味著未來百戰侯的支援,更有其背後人脈網路的助力,這對於權勢尚淺的御神風而言,無疑是大好時機。
“你願伴我同往涼州?妙哉!我們聯手,必將所向披靡,令匈奴、西域望風而逃。來,我們即刻入宮。”御神風欣然言道。
韓破虜望向韓月英,後者正色道:“弟已及冠,父親不在,家中事務由你做主。母親那邊我自會解釋,你依心而行便是。”她選擇支援韓破虜,既是為挽救百戰侯府,也是助其成就邊疆建功之夢想。
得姐支援,韓破虜連連頷首,隨即對御神風道:“殿下,那我們就立刻入宮吧,此事宜早不宜遲。”
於是,御神風偕同韓破虜踏上了入宮之路。御神風擁有隨時入宮的特權,而韓破虜則需特別通報秦皇。
秦皇聞御神風與百戰侯之子聯袂求見,頗感意外,遂允其覲見,並賜准入宮。
途中,二人巧遇正在值勤的玉肅淵。
“參見明王殿下!破虜,你怎麼在此?”玉肅淵好奇問道。
未待韓破虜開口,御神風已急不可耐:“本王邀他同往涼州戍邊,特來面聖請旨,嘿嘿……”
玉肅淵聞言,目光一凝,旋即驚呼:“當真?”
韓破虜笑道:“男子漢大丈夫,何不佩劍守邊疆,安定五十州,此乃吾生平所願。今得殿下青睞,自當為朝廷鞠躬盡瘁。”
玉肅淵感嘆:“此乃汝志,恭賀之。但侯爺會應允嗎?”
韓破虜正色道:“為何不應?懼涼州之危乎?殿下不畏,身為大魏子民,更不應懼。”玉肅淵點頭讚許:“言之有理!”
簡短交流後,御神風與韓破虜繼續前往養心殿,玉肅淵則留在原地,目送二人背影消失於殿門。
“兒臣拜見父皇!小人韓破虜,參見陛下,願陛下福壽安康!”
入殿後,御神風與韓破虜即刻行禮。
秦皇審視韓破虜,未料百戰侯之虎背熊腰竟育出如此文質彬彬的青年,不由暗笑其文雅。
“免禮。二位同來,所為何事?”秦皇問道。
御神風此次未搶答,示意韓破虜表述。
韓破虜恭敬言道:“陛下,小人斗膽請旨,願隨明王殿下赴涼州,願為殿下效勞,為大魏守邊,雖九死其猶未悔!”
秦皇眉峰微挑,未料及此事。沉吟片刻,他料定是御神風透露大理寺調查百戰侯之事予韓破虜,故後者前來表忠心。
若換作其他皇子,此舉定惹秦皇震怒,宮廷秘辛豈容輕洩?但御神風純真無城府,直言不諱乃其常態,秦皇非但不怒,反覺欣慰,因愚鈍之子終有友伴。
秦皇並未即刻應允,欲進一步考驗:“你欲赴涼州?百戰侯可同意?”
韓破虜不卑不亢:“陛下,盡忠報國,乃大魏子民之責。韓家祖訓為忠孝勤儉,孝悌為先,忠信為本。忠信為韓家立身之本,無論侍君交友,皆當不渝,方能恆久。家父謹遵祖訓,為人子者亦當銘記。故父若知我抉擇,定感欣慰,豈有不允之理?”
秦皇洞悉其言外之意,韓破虜非但自表忠心,更代父正名,且言辭得體,氣勢非凡,秦皇對其刮目相看。
“韓家家訓嚴謹,育子有方。但涼州條件艱苦,你一介書生,能有何作為?”秦皇再問。
韓破虜謙遜答曰:“若小人勇猛,願上陣殺敵,揚我國威;若胸有策略,則願運籌帷幄,以智退敵;若既無勇又無策,亦願為邊軍炊事,為殿下駕車,凡有益抗敵,小人均願為之。”
秦皇笑道:“志向不小,頗有乃父風範。若至涼州,你如何運籌帷幄,以策退敵?”
韓破虜挺身,深知此乃秦皇考驗,答得好,計劃可成,反之則付諸東流。他緩緩道來:
“陛下,涼州三面環敵,北匈奴窺伺,西西域動盪,南元元國新盟。應對三敵,需不同策略。對匈奴,小人建議‘驅狼吞虎’,利用草原第二大、第三大部落,加劇草原內部矛盾,使之自相消耗。
“再者,懇請陛下遣使至草原,與匈奴通商。”
前者切中要害,後者卻讓秦皇頗為驚異——與匈奴通商,是削弱還是資助?
秦皇興趣倍增,未料武勇的百戰侯竟有如此智計之子。
韓月英搖頭:“父親不會同意他去。”
韓破虜卻言:“若父不同意,而陛下恩准呢?”
韓月英一愣,追問其意,而韓破虜未答,徑直起身上前,對御神風懇請道:
“明王殿下,若殿下尚需侍從左右,破虜不才,願隨殿下赴涼州,望殿下賜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