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倒是沒傳多久,因為整個京城都陷入了雪災中去。
而南宮煜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三王府裡現在大家都穩著,三王妃和三王爺還是和以前一樣,不怎麼出來露面,但熟悉他們的人都發現,他們的神情沒有那麼緊張了。
也沒有那麼悲傷了。
他們的兒子,梁世子的身體正在恢復中。
從顧若曦那天昏迷後,楊老太醫就給梁世子進行身體的調整治療了。
以前不敢大補,因為補的東西都被那東西給吸收了。
現在有了楊老太醫駐在家裡給世子看診,把老太傅也給照顧了,這就是一舉兩得的事。
顧若曦也跟著住在了三王府裡。
雪連著下了三天,就連京城裡都積得厚厚的雪,這別說一些貧苦人家的茅草屋了,就是大戶人家有些下人房年久失修的,這次也給壓蹋了。
這次的雪災著實有些難,糧食是好在有南宮煜平時囤的糧,再加上京城裡本來就有應急用的救濟糧。
皇上在下雪的第二天就同意開倉放糧了,而這只是能救助得了進了京城的人,京城外的百姓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大雪壓著,連外面的訊息都傳不進來了。城門就算不關,也沒有人進來了。
好在南宮煜他們在難民進來的第一天就做好了一些防備的工作,首先就是不能讓進來的難民在京城裡搞破壞。
他們進來肯定是吃不飽的,只得救助的那一餐,那隻能保證人不會餓死,而要想真正的有得吃,那可能他們中的一些人就會起了歹心也是可能的。
所以,南宮煜提出,與其讓這些難民四處找屋簷躲,不如集中管理,這才有了到第一天難民進城後,各處開始有了安置的辦法,各種的茶樓和一些普通的飯館,都被衙門半強行的徵用。
而每一處安置下來後,都做了登記,每一處安置點,都給他們的選出來了一個領頭的人,領頭的人得看好自已的人,為非作歹的,蓄意鬧事的,都問罪領頭的,並且,如果一個安置屋裡有三個以上的鬧事的,就把全部安置在這裡的老小請進大牢。
現在京城外面的情況,就是叫他們逃,他們都沒法逃,逃出去連活命都活不了。
總的來說,還算是安分的。
第二天看著雪越來越大,京中的街道都沒法通行了。於是就又傳了一條命令下來,各安置屋裡的壯男子,都出來清掃街道上的雪,並且清理一些屋頂上壓著的積雪。開出一條道通向城外的護城河邊。
雖說河裡也結冰了,但河面略矮一些,城裡掃出來的雪,就這樣堆到河中去。
而只要參加了掃雪的,就可以再領一餐。
城裡一下子進來了這麼多人,他們總得拉屎撒尿的,這些屎尿,也讓是統一安排了難民集中去收集了起來,然後統一倒入到城外挖好的一個大坑裡。
當有組織的帶著大家去做事,這些參與的人就不再只會望雪興嘆了。
可能一家人的房子會垮掉,但如果大家的力往一處使,集中勞動力去一家一家的修膳,那就會撐起更多的家庭站起來。
南宮煜和沈大人倒是走趁此機會,帶著這些難民,以最少的代價--一餐飯,就把整個北城區的貧民屋子進行了一些修整。
雖說還是下著雪幹活,但好在幹活的人多,就算是在大雪下著的時候幹,大家也是幹得熱火朝天。
這些貧民區的老房子,讓貧民自已修整,他們是沒有錢財來修的,讓誰出錢?那誰也不會給貧民修房的。
這次這麼一搞,倒是像做了一回公益救助一樣,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把整個北城區給做了一次修整。
大雪雖說下了三天後就停了,但停了下雪,而地面卻更冷了起來。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更冷。
好在,剷雪的隊伍也越來越多了,一些年輕的婦人也加入了進來,她們在家也是下地做農活的。幹剷雪這事他們也是能行。
最主要的,是這雪要鏟開了,才能清理出回家的路。
她們雖說得到了朝廷暫時的救助安置,但重點還是要回去重建自已的家園。
老年的婦人就帶著孫兒孫女們留守在安置屋內,等著他們的家人去幹活後,還能分點粥回來,再一人吃上兩口。
雖說不能完全解了他們的溫飽,但至少,因為救助得及時,進了京城的難民,一位都沒有生,倒是還添了三個新生兒。
只是在雪停了後,還進行了近四天的清掃,才有了一條通向城外的路。
天晴是在第五天了。
太陽出來,照在滿山的雪上,那反光更是映得整個天氣更明朗。
有太陽照著,雪化得快。雪化得快了,水就又是一場災害。
雪太大,化成的水這麼一衝,整個山間頓時水災。
而護城河本來就結冰厚,再加上剷出去的雪一化,城裡各處化的雪的水也跟著下水道或是街道排出。頓時,河水暴漲,而排水的地方本來是連著翠微山慈靈寺山下的翠微湖。
頓時翠微湖水也往上漲,都淹沒了湖堤通往慈靈寺的路了。
山間的一些農戶就受到了第二次的災害,原本種在地裡的莊稼先是被雪壓還好,結果被水淹就大部份的淹死了。
這對農戶來說,又是第三重的災害。
於是,京城中的那些難民,在返家後又不得不再次入京城,而城外,成了一片汪洋。
還好,水不會停在這裡,都是會一直往下流走的,等了兩天,水流到了下游的一條河裡,從京城的城牆上往外看,到處都是灘塗一樣。
這下,城裡倒是好,都是石板路,經過水洗一下倒是還乾淨了很多。
可是城外就麻煩了。
南宮煜最近是忙得堪比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是連續十天都沒回家了。
於是,雖說都在城裡住著,顧若曦也十天都沒見到南宮煜了。
而沒回家的兩個人卻是不知道,侯爺又在家裡搞出了點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