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收拾打扮利落,出房門來找哥哥們。
秦若琳披了一件雪白的兔毛披風,下身穿了淺綠的厚襦裙,儼然有了大家閨秀的端莊明麗。
沈玉婧穿了銀紅色的新絲棉襖裙,外面披著大紅緞面,銀鼠皮裡子的小斗篷,看著粉妝玉琢的很是可愛。
沈玉瑾換了一身半舊的湖藍色襖裙,顯得比較寒素,也沒有披斗篷,因為她壓根就沒有。
不過她臉上沒有絲毫自卑的神色,粉嘟嘟的小臉上,一雙大眼睛忽閃著,很是好看靈動。
沈雲濤眼裡閃過一絲自責,他一把抓住沈玉瑾的手,緊緊地握著,什麼也沒說。
秦子楓則立刻回屋拿了一件灰色兔皮的小披風,披在沈玉瑾身上。
他早就料到,憑沈玉瑾母女在沈府的處境,她不可能有斗篷,因此出門前,將妹妹幾年前穿過的小斗篷,讓丫鬟翻找出來帶了來。此時正好派上了用場。
把斗篷給沈玉瑾披好,他順手繫上了帶子。
沈玉瑾笑著抬頭跟他道謝,發現,秦大哥看她的眼神,除了心疼,憐惜,還有些不一樣的東西,她眨了下眼想要看清楚,秦大哥卻走到一邊,握住了自己妹妹的手。
沈雲波自然也牽了沈玉婧的手,大家一起向街上走去。
街上到處都是提著燈籠的人,府城的大街小巷,變成了流動的燈河。
而這些移動的人流和燈流,都在向一個地方聚集,那就是今年府城“斗燈”的主場地:府衙門口。
今年知府老爺早就發出告示,要在府衙門口舉辦正月十五花燈會,與民同樂。
屆時,城內不論士農工商,都可以拿自己的花燈來參加比賽,比一比誰的花燈最漂亮、最精巧、最獨特。
最後勝出的前三名,知府老爺會分別給予十兩、五兩、二兩銀子的獎勵。
百姓們還是很給官老爺面子的,有自己扎燈籠的,有到工匠家定做的,還有到外縣尋找奇特燈籠的,反正都想在花燈會上得獎。
大家不光是為了銀子,主要還是為了那份被官老爺承認的榮耀。
城中扎燈籠的匠人們,今年可是有活幹了,從臘月初開始,就有接不完的訂單,足足做了一個月的活。忙的連為自己孩子扎一個燈籠的時間都沒有。
沈玉瑾他們也跟著人流一邊走,一邊欣賞街道兩邊,店鋪門口和住家門口高掛的燈籠。
一般人家掛的燈,大都是五顏六色的小燈,有兔子燈,小豬,小狗燈,荷花燈,南瓜燈,還有大老虎燈等等,或精緻小巧,或神似寫意。店鋪門口掛的則是比較大也比較正統的各種方燈和圓燈,紅彤彤的大氣而喜慶。
沈雲濤少有的興奮起來,邊走邊跟秦子楓和弟弟說:“府城比咱們陽縣還是繁榮富足啊,這普通人家的花燈,在縣裡都是很少見的精緻。”
“可不是,這府城人也多,咱們縣裡哪有這麼熱鬧?”沈雲波眉開眼笑的接話說
秦子楓還沒開口,見一個賣糖葫蘆的中年人,吆喝著走了過來,他叫住那人,給三個女孩一人買了一串。
三人高興地拿著還沒吃幾口,沈雲波看見一旁有個賣糖人的攤子,又跑去給三個人一人買了一個糖人。
這下女孩子的兩個手都佔住了,哥哥們不得不鬆開拉著她們手的手,在一邊緊跟著她們。
離府衙越近,人變得越發多起來。用摩肩接踵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沈雲濤唯恐沈玉瑾走丟,一把將沈玉瑾的胳膊抓住,秦子楓也叮囑大家一定不敢走散了。
等他們來到府衙近前,那裡已經是人聲鼎沸,裡三層外三層擠得水洩不通了。
知府老爺讓衙役拿了一面銅鑼,敲了一通,大家這才安靜了下來。
一個師爺模樣的人,站在桌子上聲嘶力竭的大喊著,代表知府老爺給大家唸了比賽規則,因為隔得較遠,加上人群嘈雜的嗡嗡聲,沈玉瑾根本沒聽清楚他說了什麼。
師爺說完了,花燈會正式開始。
沈玉瑾他們三個女孩子,人小個子低,被前面的人層層擋著,根本什麼都看不見,急的沈玉婧和秦小姐直癟嘴,有點想哭的架勢。
沈玉瑾前世不論是在電視上,還是自己到古城牆上,看過很多次燈展,她心裡對看不看得上花燈,不是太在意。
反而藉著看燈,她一路上都在看街上的鋪面和字號,看府城都有什麼生意,哪裡最繁華,哪裡適合居住。
好容易出來一趟,她要抓緊時間瞭解一些外面的世界。
三個哥哥自然也很著急,他們帶著妹妹出來觀燈,卻沒讓妹妹們看到花燈比賽,這可不行。
沈雲波看了一圈四周,發現不遠處有棵大樹,雖然離場中心遠了點,但那個高度,是一定能看到人群裡面的花燈的,他想,反正在這裡也聽不清裡面說什麼,不如只看燈算了。
他跟大哥和秦子楓一說,兩人也贊成,於是帶了妹妹們到樹下,他們齊心合力,將三個妹妹。一個個舉到了樹杈上坐下。
三個女孩子這下能看到裡面的花燈了,沈玉婧開心的笑了。
秦小姐高興之餘提議道:“哥哥們,不如你們自己擠進去看花燈吧,我們在這兒又下不來,不會丟的,你們不用管我們了,記得等會兒看完了,到這裡接我們就行。”
沈玉瑾也覺得,讓他們三個人站在樹下,啥也看不到很沒意思,也催著他們去前面。
秦子楓等三人,覺得在樹下守著確實沒意義,就囑咐她們抱牢樹幹,不要胡動,他們看一會兒就回來,這才走了。
三個女孩子開心的邊看邊議論。
沈玉婧說“那龍燈真大真好看,看著像真的一樣。”,秦小姐笑道“我覺得還是六角宮燈好看,還是轉著的走馬燈,最精緻難做的。”
沈玉瑾則笑著說“我覺得都很好看,明年我還想來看,最好早來一天,站在最裡面,看的清清楚楚的”
沈玉婧和秦小姐聞言搶著說“明年我也來!”“明年咱們仨再一起來!早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