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五集 瞭解情況

晚上下工後,江雨決定要多蒸一些包子,這樣明天早上就能夠晚點起床。

於是她又開始忙碌地和起面來。

當上班的鈴聲響起時,江雨已經將所有事情都準備好了。

\"小雨姐,你中午沒有休息一會嗎?\"

劉建軍看著江雨從廚房裡走出來,好奇地問道。

\"沒有,我一點也不累。我只是想著晚上要蒸包子,所以提前起來和了一盆面。\"

江雨微笑著回答道。

劉建軍感到一絲內疚和心疼,因為他知道江雨放棄了中午的休息時間,只為了準備晚餐所需的食材。

而他自已呢,則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小雨姐,你不需要這麼辛苦啊。下次有什麼活兒需要幹,你儘管叫我吧,我絕對能行的。\"

劉建軍擔心江雨過於勞累,希望能為她分擔一些負擔。

\"小雨姐,我也能幫忙的!\"

張曉曉急忙說道。

\"是啊,姐,我們也能幫忙的。\"

王國慶也跟著附和。

看著兩個小傢伙都懂事地表達出願意幫忙意願,江雨很是欣慰。

江雨不知道的是,幾人給家裡寫信的時候一整篇都在誇江雨,幫他們做飯,從來不讓他們幹累活。

幾家的家長也都十分感動,平時沒少往賀外公家走動送些好吃的。

“好,以後有活都叫上你們。

現在咱們得趕緊上工了,我去洗個手。建軍把廚房裡幾個包好的雞蛋糕裝包裡,留著下午餓了吃。

對了,灶臺上的竹夾子也帶上,自已把水壺灌滿水啊。”

江雨指揮著幾人準備上工用的東西,等江雨洗完手幾人就鎖門跟著人群往上工的地方去了。

“小江知青。”

姐弟幾人正走著就聽見身後有人叫自已,轉過頭江雨就看見那天給自已姜的圓臉嬸子。

“嬸子好。”

見江雨回應自已,圓臉嬸子快走了兩步。也不顧身後自家的兒子、兒媳婦,並排和江雨一起走。

“哎,咱們一起走吧。這第一天干活,感覺咋樣。還能堅持住不?”

“我還行,就是弟弟妹妹一時間有些不適應。”

“那是,你們沒幹過農活的,且得適應一陣呢。

這剛開始身上難免痠疼兩天,實在幹不來也彆著急,我看你們在撿麥穗,我孫子也撿呢。

回頭你喊他幫你們撿點,鐵蛋來過來。”

說著圓臉嬸子,朝著自已的大孫子招招手,要介紹給江雨幾人認識。

“鐵蛋,這是江知青還有她的弟妹。上次咱家吃的魚就是人江知青給的,他們沒幹過咱這農活。

一會兒撿麥穗的時候你跟他們一起,幫他們撿撿,告訴她們哪裡好撿。”

圓臉嬸子的孫子也就8歲的樣子,江雨有些哭笑不得。

她們幾個最小的王國慶都14,讓一個8歲的孩子幫著自已,傳出去他們幾個還不得讓人笑話死。

不過江雨知道福嬸是好心,並沒有推辭,正好也趁著機會和村裡人熟絡熟絡,讓王國慶他們多認識幾個小夥伴。

等到地理跟鐵蛋說清楚就行,畢竟人家孩子是正經賺工分的,他們完全是為了打卡露臉,不指著這些工分。

“奶,我知道了。江知青,到時候你們就跟著我,保準讓你們撿到麥穗。”

鐵蛋一聽奶奶說到魚眼睛都亮了亮,看江雨幾人的眼神都激動了不少,立刻拍著小胸脯朝幾人保障。

“好,那就先謝謝鐵蛋了。”

江雨看著這可愛的小表情,忍不住笑著道謝。

“鐵蛋謝謝你,我請你吃糖。”

張曉曉看著這個小弟弟,掏出包裡的白兔奶糖感謝。

“我請你吃雞蛋糕,到時候我也幫你撿。”

王國慶也仗義的拿出自已的雞蛋糕,要分享給鐵蛋。

看見這些從沒吃過的好東西,鐵蛋立刻被美食吸引到了王國慶他們那邊。

“這孩子,你吃了人家吃啥。”

福嬸不好意思的想去伸手拉鐵蛋,江雨順勢拉起福嬸的手往前走。

“嬸子,你讓他吃吧,家裡還有呢。

讓他們幾個小的玩吧,我們來這麼久國慶他們一個小夥伴都不認識呢。

正好我也跟你嘮嘮嗑,也瞭解瞭解咱們村子。”

被江雨一打岔,福嬸也沒有再去管孫子。

“行,我給您說說咱們村。

其實也沒啥可說的,咱們村是附近幾個村子裡條件最艱苦的。

離著城裡也遠,幹啥都不方便。

這村子裡的姑娘還好說,這小夥子不好娶媳婦著呢。”

說著福嬸還左右打量了一下,看附近沒有人又湊近江雨小聲道。

“我跟你說啊,你們晚上擦黑可別出來隨便走。

省的有人動歪心思,我聽說以前隔壁村的一個女知青,就是晚上出來被人給搶回家當媳婦了。

前些日子,聽說那老歪家還打你的主意來著,被村長罵了一頓。”

江雨著實詫異,沒想到自已還差點招惹上事,這以後出門自已和曉曉都得小心點。

等晚上蒸了包子還得給村長家送點,這跟村長搞好關係能給自已省下不少麻煩。

“謝謝嬸子提醒,以後我們注意不會單獨出門的。

對了嬸子,咱們這收麥子的忙活多久啊?”

“呦,那可得小一個月呢。這割麥子有一個禮拜差不多,就這打麥子費事。

要拉著去別的大隊排隊,有時候排隊都得十來天。

等打完了還得拉回來曬幾天,曬好了還得一車一車的推到公社去上交。”

一說到這打麥子,福嬸臉上都有些愁色。每回排隊打麥子都得每家輪著出人,白天黑夜的在那守著。

“咱們村沒有打麥機嗎?”

江雨眼睛一亮,趕緊接著詢問。

“沒有,咱們村哪有資格。

你說說來也怪,這都是地也不知道為啥,咱們村的地種出來糧食就沒有人家村產的多。

這打麥機聽說是公社好不容易從市裡爭取來的,說是放在產量高的大隊。

其他大隊的排隊去打麥子,你說沒有打麥機就算了。

這每年發種子,也因為咱們這產量低,總是分的最少。

這村裡好多地都是荒的,一年下來賺不了多少工分,各家都省吃儉用的。”

說到這個,福嬸在這住了大半輩子,始終想不明白這地差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