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的發聲,雖然不可能鬧的天下皆知,但各路諸侯肯定是都知道了的。
對於此,王允沒有任何回應,他知道袁家實力雄厚,雖說袁紹袁術兄弟打的很熱鬧,但人家畢竟是兩兄弟,只是要分出個高低,並不是要對方的命。
最終結果也只是誰臣服誰而已,一旦到了那一步,二袁整合的話,那袁家將會是第一大諸侯。
如今,不說袁家對朝廷的影響了,就單單二袁的兵馬,就讓王允大為忌憚。
當白落接到袁術派人送來的信時,是真的被感動的不要不要的,因為袁術說了,將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向幷州開進,為白落撐腰。
而且還告訴白落,一切有哥哥在,讓白落放心大膽的去幹。
此時的白落已經進入了幷州邊界,卻被人給擋住了,此人正是上黨太守張揚,而且身後還有朝廷派來的大軍。
只不過,領軍的將軍朱儁過了弘農後,就行軍緩慢了,就算如此,白落也不敢深入幷州了,怕自已深入後被朝廷的人馬截斷後路。
皇甫嵩給出的意見,就是在佔據晉城一帶,同時告訴袁術,讓其向自已的後方進發,佔據洛陽抵擋朝廷大軍,保障自已的退路。
與此同時,公孫瓚率領四萬人馬向著雁門進攻,幽州交給大將嚴剛帶領四萬兵馬駐守。
袁紹率領五萬人馬直逼太原,家中留下七萬人馬由顏良駐守。
而曹操則是帶著三萬人馬佔據了河內,下一步怕是就要進攻上黨,同樣的給曹仁留下了四萬人馬留守袞州。
與此同時,劉備也率軍不到兩萬人馬繞開曹操軍,從潁川正在趕來。
不過劉備完全是來賺名聲的,但現在也只是看風向階段,白落的檄文如果佔了上風,劉備就明面上支援白落。
如果王允掌控的旨意佔了上風,那劉備就表面上攻打蔡邕,暗中結交蔡邕。
所以這個階段劉備屬於悶不吭聲的狀態,反正派兵來了,至於是幫哪邊的,他自已不說,別人也不知道。
各方勢力都在做戰前準備,王允這個時候卻是進一步的想要加強自已的掌控力度,派人通知西涼馬騰,讓其入朝接受嘉獎,說是要封馬騰為鎮西將軍。
而馬騰不疑有他,認為王允還是有眼光的,興高采烈的入了朝,結果馬騰剛入朝,王允那邊就派宦官傳旨金城韓遂,說是去年的利益所得需上交朝廷。
同時,王允招族兄王宏為鎮西將軍,讓王宏聚集董卓舊部前往西涼,對韓遂施壓。
王允的想法是先保證帝都安全,先讓董卓舊部遠離長安,再用這些人鎮壓沒了馬騰的西涼,穩住自已的後方,正是一舉兩得之策。
只是王允並不清楚一些事,導致比歷史上死的更快了一些。
首先,王允要殺董卓身邊紅人李儒的時候,被李肅說情給救下了,但從此也被貶為普通百姓了,而李儒則是跑到了李確那裡。
並向李確獻計,讓他聚攏董卓舊部攻打王允。
而此時,張濟身邊也有被稱為毒士的賈詡獻計,與李儒的計策不謀而合。
更有白落暗中派去聯絡董卓舊部的梁衍,也找到了徐榮那裡,同樣讓徐榮聯合董卓舊部攻打長安。
這些人所說的理由都差不多,大概意思就是王允不可能放過他們這群董卓舊部,早晚要清算。
只這一條理由就足夠了,因為王允的一系列所作所為,剛愎自用,氣量狹小,傻子都能看出來是什麼情況。
與此同時,白落的檄文終究還是影響了呂布,因為呂布也從中感覺的出來,貂蟬就是王允故意獻給董卓的,甚至還利用了自已。
所以呂布對王允也是懷恨在心。
而遠在金城的韓遂,在接到旨意的時候,直接就腦門充血了,當慣了叛軍,殺起人來那是毫不含糊,手起刀落砍了宦官的腦袋。
同時,韓遂直接去找到馬超,和馬超分析了一下情況,說馬騰十有八九成了人質,讓馬超暗中準備營救。
自已這邊也假意向朝廷上交利潤,待救出馬騰後,直接攻打王允,不然這日子沒法過了。
馬超一聽自已父親可能被王允控制了,當場就忍不住了,立刻集結兵馬,隨時準備進攻長安。
白落帶給了苦寒之地百姓好的生活,朝廷卻要毀了它,韓遂堅決不同意,供品都上交給董卓了,你把董卓弄死了,好處都落到你口袋裡了,卻還不知足,做的比董卓還絕!
恰巧這時白落聲討了王允,韓遂和馬超一合計,決定率領人馬打著討伐白落的名義,暗中向著長安進軍,準備救出馬騰。
所以,幾乎整個涼州勢力都在暗中,偷偷謀劃著王允,而王允卻連內患都未曾察覺。
如果說王允能夠有大局觀,並且心胸寬廣的話,招當初兩個攻打董卓最猛的人進帝都,說不定還真能改變歷史。
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正是在看皇權落在王允手中,大漢是否還有救,畢竟王允名聲還是不錯的,不管是曹操,還是孫堅或者孫策,都是有可能應召入長安。
如此一來,憑藉這兩人的才能和互相牽制,是有可能穩住大漢的。
只可惜,王允沒那個能力,只能搞點小花樣。
……
而表面上成為中心焦點的蔡邕,這個時候可謂是憋屈至極,悔不該不聽白落的建議,多招些兵馬。
他很清楚王允對付自已,就是想要立威而已,如果手中有兵馬,也不會這樣被欺負。
同時,黑山軍張燕也給蔡邕帶來了話,說只要蔡邕願意讓出幷州,公孫瓚不會為難蔡邕,如果不願意的話,那張燕表示兩邊都不幫,畢竟兩邊關係都不錯。
本來,蔡邕和手下諸將是準備硬扛一下的,可是當公孫瓚、袁紹、曹操各率數萬兵馬前來的時候,蔡邕就放棄了。
而幷州本土勢力,除了張揚外,一些小地方的官員也都聽從了朝廷的旨意,雖然沒有派兵攻打蔡邕,但也不會支援蔡邕。
而認同蔡邕的幷州官員,也都自發的帶兵前來相助了,比如,張遼老家的雁門郡守,就帶著為數不多的兵馬投靠了蔡邕。
畢竟蔡邕還是很有人緣的,是真心為百姓做事的人之一,當然這部分人前來支援,也是因為有了白落檄文的原因。
沒有檄文的話,他們可不敢站隊蔡邕,但有人帶了頭,那麼大家本來就認可蔡邕,所以也就有了膽量陪蔡邕共同進退了。
接到了白落的聲援,並且得知白落已經發兵後,蔡邕趕緊收拾資源,準備帶領兩萬多人馬與白落會合。
如此一來,上黨的張揚立刻陷入了尷尬境地,他是打算聽從朝廷建議攻打蔡邕的,在張揚的眼裡,如今在亂世中,蔡邕的做法有些不夠大膽。
張揚認為蔡邕是早晚都會被淘汰的,畢竟在亂世中連兵馬都沒掌控多少,你能指望蔡邕能給自已帶來什麼?
雖然整個幷州也有六七萬人馬,但並非都聽蔡邕的,而且如今還有朝廷要降罪蔡邕,所以張揚更不看好蔡邕了。
只是張揚沒想到的是,蔡邕沒有向任何人投降,也沒有絲毫的抵抗,而是跑路了。
可是蔡邕這一跑路,就導致張揚陷入了包圍中。
北方蔡邕的人馬與南方白落的人馬要會合,自已卻被夾在中間。東邊曹操進入了河內,西邊來自朝廷的朱儁停留在了弘農,隨時可以進入河東郡。
這些人中,蔡邕和白落自然是敵人,而東邊曹操可也不一定就是盟友,唯一可能是幫手的朱儁率領的朝廷兵馬,卻幾乎停止了前進,更摸不清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
一時之間,張揚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