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二章 將計就計

“嘿,我剛才演得像不像啊?”那位貴公子輕搖著手中的扇子,風情萬種地笑道。

“就你,這麼冷的天還拿著個扇子晃悠,真是服了你了。”那位先前裝作要“賣身葬父”的女子也站起身來,沒好氣兒地回嘴道。

“就是,要不是咱們幾個機靈,相互配合默契,哪能順利完成公子交辦的任務喲!”之前那群議論紛紛的“百姓”也隨聲附和著。

“得了得了,都別貧嘴啦!要不是各國來使人員複雜,公子擔心陳姑娘安危,才特意派我們前來保護,哪裡輪得到你們在這兒演戲哦!好啦,我得趕緊去找我的新主子咯!”那女子匆匆說完便轉身離去。

女子收拾妥當之後,便來到了尚書府尋找青荷。青荷得知女子到來後,立即帶著她去見了陳若曦。

“小姐,剛才那位姑娘已經被我帶來了。”青荷領著女子來到了若曦所居住的院子裡。

“你叫什麼名字?”若曦看著眼前的女子,輕聲問道。

“回小姐的話,奴婢名叫二丫。從今往後,奴婢便是小姐您的人了。還請小姐賜予奴婢一個新的名字。”女子低頭回答道。

“嗯……那就叫你青檸吧!”若曦思考片刻後說道。

“多謝小姐賜名!”青檸聽聞自已有了新名字,心中十分歡喜,隨即單膝跪地向若曦行禮道謝。

“起來說話吧。”若曦示意青檸起身,然後仔細打量起她來。只見青檸氣質不凡,舉手投足間都透露出一股別樣的氣息,顯然不像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

“你之前是做什麼的呢?”若曦好奇地問道,她覺得青檸身上似乎有著一些特別之處。

“回小姐的話,奴婢的父親是一名鏢師,所以奴婢從小也跟隨他學習武藝。”青檸如實回答道。

“哦?沒想到你竟然會武功啊!那不妨給我展示兩手吧。”若曦聽後頗感驚訝,她對青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看看她的身手究竟如何。

只見青檸原本平靜的眼神突然變得銳利,彷彿一道寒芒閃過。她的右手迅速伸向腰間,抽出佩劍,動作乾淨利落。佩劍出鞘的瞬間,發出一陣清脆的聲響。

她手握佩劍,身姿矯健地舞動起來。劍身在她手中猶如一條靈動的游龍,時而輕盈地劃過空氣,時而猛地刺出,帶起一陣勁風。青檸的動作流暢而優雅,每一個招式都蘊含著力量與美感。

她的劍法猶如一場華麗的表演,吸引著周圍人的目光。劍刃閃爍著寒光,與青檸的眼神相互映襯,讓人不禁為之傾倒。在這一刻,她彷彿與劍融為一體,成為了戰場上的主宰。

隨著青檸的舞動,她的周圍彷彿形成了一道無形的氣場。劍氣縱橫,令人不敢輕易靠近。她的身姿在劍光中穿梭,如仙子般飄逸,卻又帶著一種無形的威嚴。

“好!好!!”若曦院子裡的丫鬟們都不禁激動得鼓起掌來。

陳若曦對青檸的表現非常滿意,心中暗自思忖道:以後有青檸在身邊,安全也更有保障了。“本來打算讓你做個二等丫鬟,沒想到你竟然有如此武藝,不如就做我的貼身護衛吧!最近京城怕是不太平。”

“是,小姐。”青檸抱拳,眼神堅定。

——將軍府

“事情都辦妥了嗎?”林逸塵揹負著雙手,靜靜地站在那裡,他的身影給人一種無與倫比的壓迫感。

“回稟將軍,一切都已按照您的指示辦妥。我們精心挑選的人手已經悄然部署到了陳小姐的身邊,而且,經過巧妙的安排,陳小姐並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一切都顯得十分自然。”下屬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林逸塵微微點頭,表示滿意。“很好,你們做得非常出色。務必確保陳小姐的安全萬無一失,不得有絲毫閃失。一旦發現任何可疑情況,立刻向我彙報。”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充滿了威嚴。

“是,將軍!屬下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將軍所託!”下屬鄭重地承諾道。

“嗯,下去吧。”林逸塵揮了揮手,示意下屬退下。待下屬離去後,他的目光望向遠方,此次太后壽辰,眾國來賀,魚龍混雜,必須要確保她的絕對安全……

作者有話講:

很多人不理解古代為什麼要賣身葬父,簡單下葬不就好了嗎?這無關風光大葬。

在古代,人們之所以會採取“賣身葬父”的方式來處理喪葬事務,主要是因為多種社會和文化因素的綜合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強調孝道,認為葬禮應當遵循禮儀規範和倫理綱常。不妥善處理喪葬事務被視為不孝,這在社會上被視為極大的失禮和不尊重。

土地所有制和貧富差距。古代土地多為私有財產,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普通百姓往往沒有自已的土地,即使想去開墾荒地也困難重重,因為土地的開發需要官府的同意,且經常被地主吞併。

戶籍制度。古代政府透過戶籍制度來管理人口,尊敬老人和孝道是政府推崇的價值。沒有戶籍的人無法享有基本權利,如開墾土地或參加科舉考試。這對於失去父母的兒童來說,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他們可能還沒有戶籍,只能透過“賣身”來獲得埋葬父母所需的土地和資金。

高利貸和貧困。在漢代及以後的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和民生凋敝,人們往往不得不求助於高利貸來厚葬親人。貧困使得許多人不得不採取“賣身葬父”的方式,儘管這是一種人生悲劇,但因為彰顯了孝道,所以在社會上被接受。

法律和實踐。在古代法律實踐中,“賣身”並非指將人本身出賣,而是指債務人以其本人或親屬的勞力和人身自由為質獲取借款,並以此清償債務的一種抵債方式。這種做法具有可贖性,即債務人可以透過償還債務來贖回自已或親屬的人身自由。

“賣身葬父”的現象不僅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經濟、文化、法律和道德觀念,也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孝道的重要性以及社會對這一價值的認可和接受。這種做法在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直到唐代還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實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