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間之內,馮協文並沒有之前那種意氣風發,失去了光環的他,倒像是一個市儈的中年人。
他的瘦臉與微凸的肚腩,形成鮮明的對比,脫髮外加皺紋,滿臉的滄桑與骨事,他的深沉多少是因為他的心理壓力產生的,這是一種極為明顯的亞健康的狀態。
也對,導演也是有中年危機的。
早些年的一炮而紅,讓他在影視圈立足,但並不代表他能夠在同樣內卷嚴重的導演圈當常青樹。
“陳總,只能說有緣人不用等太久便可再次相見。”
“姐,我困難的時候你給我片子投資,屬實是我的救命恩人啦。”
“姐,你眼光總是獨到的,投資我的片子成為爆款,給我介紹的人也是具備成為爆款的潛質。”
馮協文在片場是有自已的逼格的,說話從來不會重複第二遍,而且總是那種冷漠無情的語氣,不過來到這個酒局,完全就是一副銷售員看到大財主的模樣。
這回在這種場面相見,馮導的情商高了不少,各種場面話說的很溜,也是讓劉畢開了眼界。
所以說,情商這種玩意兒,其實是看環境的。
陳芝亦目前十多億的身價,認識一位圈內票房過四十億的導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別看這些導演累積票房這麼高,其實真正進入他們口袋的並不多,劉畢估摸著這位年輕的導演,手頭估計也有三五億的樣子,估計還不是現金。
劉畢的通玄能力,讓他能從一個人的面相和於其中看出他缺什麼,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一樣,歸根大地他是缺錢的,沒錯,他已經是真正的有錢人,但還是缺錢。
很顯然,他是賺錢的,但他的開銷也是很大的,有錢人不一定比那些窮人過的幸福。
觥籌交錯和商業互吹之後,馮協文這才磨磨唧唧的舉著酒杯道:“姐,下部片子我讓小劉當男配,之前還想著給他一個男配二號的角色,現在姐要入局,那必須是男配一號。”
陳芝亦伸手按下劉畢的酒杯道:“馮導,要是我再投六千萬進來,她夠格當主角嗎?”
馮協文笑容凝固,隨後便是表演時刻。
作為一個知道他人表演的導演,他是懂表演的。
複雜而糾結的表情被他那雙市儈而不失深邃的眼睛表現的淋漓盡致,配上躊躇的面部表情和長吁短嘆,簡直是來了一場憂鬱的現場教學表演。
“姐,這個有些難辦,主角基本已經定下來了,還有別的老闆入局呢。”
“是不是誰給的錢多主角誰說了算?”陳芝亦也是一臉認真的問。
馮協文一臉為難的搖搖頭道:“姐,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要符合劇本里的角色特點,劉天師太帥氣,小鮮肉不適合那種角色的。”
“這麼說就是錢不夠,我出八千萬,捧我剛兒子當主角,他一定會讓你的電影大賣,你要知道他粉絲一千萬。”
“這個,我就要去和那位老闆商量一下了。”馮協文嘴角露出一絲微不可察的微笑。
“別商量了,就這麼定了,八千萬,你那部電影又不是什麼動作戲,我投資都到電影的一半了。”陳芝亦霸氣的說。
霸道女總裁的氣質一下就來了,她是懂電影投資的,一個純帶著點藝術電影的文戲,八千萬的投資佔到電影投資的一半多,而且還不問回報直接投,馮協文自然要鬆口。
又是一波高情商輸出,馮協文表面上說會盡量協調,其實現在是完全答應下來了。
這個圈子表面上是水深,其實就是誰錢多誰當話事人,簡單粗暴,所謂的水深,也就是錢不到位。
一切都在劉畢的預料之中,不過劉畢有了新的想法。
剛才默不作聲聽兩人討價還價的劉畢,突然發聲:“阿姨,要不然投一個億吧。”
兩人同時愕然的看著劉畢,一時間熱鬧的包間陷入冷場。
“一個億可以,每週都來教我寫字畫畫,連續三年。”陳芝亦一臉認真的說。
劉畢也是一哆嗦,不知為什麼,他腰桿一陣本能的痠痛。
“馮導,阿姨,先聽我說這一個億是拍什麼。”劉畢把椅子拉上前,一臉認真的開始描述自已的大計。
當劉畢開口說出“網路大電影”幾個字的時候,馮協文嘴巴成了O字,有些不快的說:“等等,你讓我拍網路大電影!?”
“馮導,網路大電影也是電影,不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先聽我把話說完好嗎?給雙方一機會。”劉畢兩大光環帶來的壓迫感,這才讓大導演馮協文冷靜下來。
“這年頭各行各業都很難,影視圈也一樣,大製作和大投資的片子很難了,但這不代表應該停下來,應該換賽道。”
“我知道,像是你這樣的大導演,是不屑於網路大電影的,有點拉不下面子,不過我想說的是,這年頭拍電影要認清現實,賺錢即可,賺錢的電影一定會有藝術性。”
隨後,劉畢闡述現在有不少名導下場拍短劇和網路大電影的現實,就是說明如今電影投資繁瑣,大家都在找飯吃的現狀。
劉畢推測,目前的馮協文,當然也是這種狀況,否則他也不會為八千萬的投資敬酒,他一直以來的人設,是不允許他為幾千萬去給別人敬酒的。
“劉天師,你是懂市場的,如今的確有這種困難,可這個領域我不擅長啊,我要是拍了網大,未來還怎麼重新拍院線電影。”馮協文糾結了,他還是在乎一個億的。
“來去自由,多點開花,未嘗不可?把錢賺到即可,藝術性嘛,可以在賺錢的時候體現嘛。”
“一個億,在網路大電影這個領域,可以拍大片了。”
劉畢三兩句話,迅速引起了馮協文和陳芝亦的注意。
最大的關注點在於,劉畢說要用一個億拍史詩級網路大電影,這個操作在他們看來很離譜。
“你確定可行?”馮協文發出了靈魂拷問。
“網大的劇組,價效比很高的,那些冗餘的成本,是不存在的。”
劉畢開始給馮協文和陳芝亦算成本,數字精確到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