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整個西虹鎮到處都鬧哄哄的。
西虹鎮的百姓出門碰到熟人的口頭禪都改了。
從原本的‘你吃了嗎’變成了‘你們家有人進紡織廠了嗎’。
紡織廠彷彿無處不在,已經成為了眾人茶餘飯後的熱談。
鎮西也因此成為了整個西虹鎮最熱鬧的區域。
“誒,他王姨,您也來了!”
"是呀,這不是聽說招工了嗎,就跟著我家大丫一起來試試。"
“聽說這裡不僅工錢高,包吃,每個月還有休息,這麼好的事咱怎麼能不來呢?”
……
招工那天,梅人樣也去了。
只是等梅人樣到那裡的時候,整個紡織廠附近全是烏壓壓的人。
一個個都跟看到了蜂蜜的螞蟻似的,將整個紡織廠圍了個水洩不通。
“讓一讓,讓一讓……”
麻子嗓子都喊啞了,這才給梅人樣擠出了一條通道。
梅人樣進去的時候,剛子被一群大爺、大媽圍在了中間。
“管事,我可勤快了,你給我算上吧!”
……
“是呀,是呀!”
剛子被這一群人折磨的都要瘋了。
梅人樣示意麻子上前將那群人都驅散開。
“大家都靜一靜、靜一靜……”
梅人樣率先開口,麻子、剛子、三愣子等人見狀也都跟著開口了。
在他們的努力下,現場終於算是安靜了。
“大家都互相轉告一下,咱們排隊報名,一戶限一個名額,不可以代報、謊報,發現了一律取消資格。”
梅人樣這話一出,現場又是一陣兵荒馬亂的。
很快,一支長長的、井然有序的隊伍就出現在了梅人樣他們的眼前。
梅人樣在紡織廠門口開設了三個報名口。
識字的、有經驗的、無經驗的。
這也是為了後期能夠更好的進行人員分配及培訓。
報名剛開始時,總有那麼兩個人想嘗試著說服登記員,想多佔一個名額。
“大兄弟,我家裡難呀,就把我和我家丫頭都收了吧!”
梅人樣深知這種先例不能開!
“大媽,咱們這一次名額有限,一家只收一個的。”
眼見登記員一個個都不鬆口,大傢伙也就不動那歪心思了。
一群人頭頂著炎炎烈日,就為了這一個工作名額。
鎮上有那些個會做生意的小攤販。
特意從家裡挑來了吃食、綠豆湯之類的。
走薄利多銷的路子,一天下來也能掙不少。
距離鎮子近的村子得到訊息立馬就來了,基本上也都報上了名。
可那些路遠的,等他們知道訊息趕來的時候,紡織廠已經招滿了。
一個個在紡織廠前捶胸頓足的,口裡還說著怎麼就沒來早一點!
“麻子,散出訊息去,咱們三天後在鎮上辦一天的流水宴,西虹鎮的百姓都可以來!”
報名截止後,又來了好幾撥想報名的人。
原本聽說人已經招滿了,這群人失落的就想離開。
“三天後紡織廠舉行流水宴,到時候大家可以帶著家裡人一起來!”
報名現場還有一些人沒有離開,於是梅人樣讓底下的弟兄喊了一嗓子。
聽到這個訊息,那些沒有報上名的人也算得到了一絲安慰了。
三天的時間裡,梅人樣安排底下人去市場買米買菜。
青菜之類的梅人樣特意叮囑他們去鎮東那邊的貧困區採購。
也算是變相的幫了一把那邊的百姓。
第三天天才麻麻亮,紡織廠的食堂就開火了。
陸陸續續的來了很多百姓,自帶碗筷。
很多人到了後,自覺地就到食堂裡面幫忙。
切菜、洗菜……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人還是很淳樸的。
紡織廠的食堂裡,眾人忙得熱火朝天的。
空氣中飄蕩的全是肉的香味。
很快,第一批菜出爐了。
土豆燒肉、紅燒魚塊……,最後一道是蒜蓉青菜,大大小小八個菜。
八個菜全統一用大盆抬出來的。
主食則是白饅頭。
面是昨天晚上就發好了的。
這回不用梅人樣多說啥,大家自覺排隊。
老人、小孩在前,年輕人排在後面,有秩有序的。
“好吃,這肉燉的爛糊呀!”
一個五六十歲的大爺吃了一口碗裡的土豆燒肉後不由得感嘆出聲道。
“是呀是呀,裡面的土豆也不錯!”
……
第一批吃飽喝足了的百姓自覺的幫忙打掃了現場的衛生後,也都開始陸陸續續地離開。
除了有個別想佔便宜多吃兩頓的。
梅人樣為孩子還準備了一些糖果、小零食之類的。
走的時候在紡織廠門口有專人發放。
“這紡織廠的東家真不錯,不僅提供了工作崗位,還請我吃席……”
“你們知道這東家是誰嗎?”
“是誰呀?”
“就是咱們鎮鎮長家的公子,以前可是西虹一霸呀……”
“不會吧,西虹一霸能給紡織廠的工人這麼好的待遇?能帶大家吃席?”
“就是,就是,還貼心的給娃兒們準備了糖果呢。”
吃完席回去的路上,大家對紡織廠的東家梅人樣那是議論紛紛。
住在西虹鎮鎮上的人對梅人樣那是瞭解的不能再瞭解了。
以前吃過他苦頭的人還少嗎?
住在下面村裡的人離得遠,不來鎮裡壓根就不清楚。
一路上雙方就這這事說的那叫一個唾沫橫飛的。
“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反正今後梅少爺在我這就是好人!”
“是的,真希望梅少能一直保持這樣!”
“那肯定的,話說你們沒發現,梅少很久沒有欺負人了?”
這話一出,大家的話題立馬又變了。
都在議論梅人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
“是從前陣子保安隊的人開始出來巡邏的時候吧?”
“不是吧,應該還在前面點。是四月初,那陣子梅少手底下的小弟一改以往的作風,主動在鎮上給大家幫忙呢。”
……
“你們說的都不對,是從鎮東狗剩他閨女那件事,當時梅少帶著一批人,去鎮東,大家不還說是去報復的嗎,後來聽說梅少是去道歉的,還給送去了不少東西呢。”
“誒,你這麼說,我有點印象了!”
“對對對、就是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