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章 久違的訊號

轉眼時間進入六月份,在大家的期待之下,終於來到正式前往火星城的日子。

作為人類首次遷徙地外星球,儘管人數只有幾千人,但代表的卻是人類文明等級的提升。

已經從原本只能使用化石能源,連一級都達不到的弱小文明,開始朝著二級文明衝擊,這絕對能稱得上是里程碑式的進步。讓個體看到了文明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

上午。

徐源很早,便來到了此次火星城遷徙任務,控制指揮中心。

他將全程坐鎮關注。

防止過程中有突發狀況發生。

畢竟這次可是足足有五千名優秀人員,屬於人類探索太空以來,前往地外星球人數最多的一回。

必須要認真對待。

否則真出現問題的話,勢必會影響到,後續火星環境的改造。

耽擱進度。

主要目前聯盟負責此次任務的人員,年齡上都比較年輕,屬於聯盟培養出來的接班人。

儘管他們每個人都很優秀,經過多重選拔才進來這裡,有機會參與到人類文明的世紀工程。

但畢竟還欠缺較多的經驗。

需要有人坐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除了徐源之外,其妻子陳雨然也一併跟了過來。

因為接種過基因細胞針劑的原故,陳雨然看上去依舊有氣質,似乎歲月在她臉上並未留下太多痕跡。同時看向徐源時,那種幸福充滿愛意的眼神也始終未曾改變。

他們唯一女兒也在飛船上,接下來將在火星城生活。

雖說對於自己女兒想做的事情,他們當父母的都很支援開明,不過擔心也是存在的。

在這種特殊的場合下,就算沒法到飛船裡送行,也應該隨時知道飛船的情況。

所以她主動提出了要求,跟著徐源一起過來。

而實際上就算她不說,徐源也會提議。

指揮中心大廳內的人員,在見到徐源和陳雨然兩人後,則是連忙紛紛起身。

投過去的目光中,滿是崇拜尊敬。

在打完招呼後,才在徐源的揮手示意下,重新坐回到座位上。

徐源則沒有耽擱任何時間,隨即便主動開口道:“先說下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聞言,大廳內的相關指揮人員,立刻脫口進行回答。

“報告徐首席,目前所有物資和人員,均已進入火星號,飛船將在四十五分鐘後前往火星。”

“預定降落地點,為火星城附近。”

此次由於前往火星的人員數量比較多,且還有各樣的物資,所以就安排了新服役的火星號飛船,來執行此次遷徙運輸任務。

雖說在幾艘星際飛船中,火星號的飛行速度是最慢的,但勝在飛船體積龐大。

擁有更多的運載量。

可以一次滿足,此次遷徙任務的要求。

否則換做其它體積小的飛船,可能要跑個兩三趟。

不過唯一的問題時,以火星號星際飛船的飛行速度,到達火星的話需要十幾個小時。

相比人類文明第一艘征途號星際飛船,都還要慢上幾個小時。

當然和順利完成此次地外星球遷徙任務,這點小瑕疵,倒也不算什麼事了。

徐源將對方的話認真聽進耳中,微微點頭示意後,接著抬起視線看向前方的大螢幕。

“把畫面切到火星號飛船內部視角。”

“是首席。”

接到徐源的指令,只見對方應和的同時,快速在操作檯上點幾下。

然後便見螢幕中心的畫面,轉變成了火星號飛船內部的視角。

在做完這些後,還不忘向徐源介紹:“這次我們向火星城遷徙首批人類,全球關注的人數高達幾十億,所以整個過程都會直播,現在的畫面其他人也能看到。”說這番話的時候,心裡也止不住激動興奮。

只感覺有股成就感在胸膛中亂竄。

人類文明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科技水平發展到這種地步。

甚至都擁有了往火星遷徙人類的能力。

確實值得所有人自豪。

為自己是人類文明的一份子驕傲。

但大家心裡面也都很清楚,能夠實現今天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們眼前的徐源徐首席。

徐源對全球直播並不意外,畢竟這種事早已是慣例。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大事,所有人都有資格來親自見證。

要說唯一不同的,那便是直播畫面的視角了。

因為這回是首次以飛船內部的視角直播,讓觀看直播的人,可以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彷彿自己也坐上了火星號飛船,朝著火星上的基地城市駛去。

“你們做的很好。”

徐源這時候也沒有吝嗇,對年輕一代人員的稱讚。

說完才回到座位上,和陳雨然坐在一起,共同觀看這場直播。

而期間當畫面中出現徐萱的身影后,都會讓陳雨然非常激動,為女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高興。

……

儘管火星號此刻還在進行最後的除錯,沒有正式啟動,但直播間內的線上人數,已然達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上漲。

來自全球各個地區的使用者彈幕,重新整理速度之快,數量之多,都已經難以看過來。

必須要選擇暫停才行。

大家都情緒高漲著,共同見證這歷史上,人類文明首次往地外星球遷徙人類。

這標誌著,從今以後人類不用再依賴地球。

擁有了更強的,在宇宙中生存的能力。

“還有多長時間出發,好激動,沒想到這麼快,人類便能在火星上生存了。”

“本來以為,要等火星環境改造完成後,人類才會遷徙,想著咱們這代人肯定見不到了,還好有火星城滿足了我們的遺憾。”

“好像這次會有五千人入住火星城,好羨慕啊!”

“聽說後續火星城的容納人數還會增加,不知道現在去學習相關的專業能不能有機會。”

“感謝徐首席研發了基因細胞針劑,讓我拜託了癌症噩夢,否則肯定沒機會見到今天這一幕。”

“這就是咱們的最新飛船,火星號的內部嗎?”

“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個視角好棒。”

“什麼時候出發前往火星啊,都已經等不及了,好想看看火星城裡面的情況。”

“誰不想看到火星城,畢竟能保證這麼多人在火星上生存,應該是當下整個文明的最高科技結晶了吧。”

……大家透過彈幕的方式,在直播間內激動討論著,其中提到最多的話題便是火星城。

主要關於火星城的報道,網上內容非常少。

算是屬於保密性質的重大專案。

單官方釋出的幾張照片,也只能看到外部的一些畫面。

根本滿足不了大家的求知慾。

畢竟火星環境在經過了十幾年的改造後,雖相比剛開始,溫度和氣壓都有了提升,但依舊無法讓人類在這上面生存發展。

如此情況下,這就需要火星城建立獨立生態維持系統。

好來保證人員的安全。

絲毫不誇張的講,單是從這個層面分析,如今火星城,確實能夠稱得上是人類文明最高科技的結晶。

也就在大家激烈討論著的時候,預定的出發時間終於到來。

而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每艘飛船都有單獨指揮官,所以一些命令並不需要地面去下達。

最終在直播畫面切換到外部相機的同時,只見火星號搭載的核聚變引擎成功點火啟動,頓時爆發出強大的能量和推力,使得飛船升空,並加速朝著大氣層外飛去。

是的。

考慮到飛船的定位,以及製造時間和成本等問題。

儘管徐源早就研發出了,效能更為強大的量子引擎,但截至目前成功搭載了這種引擎的飛船,也只有前往比鄰星的遠航號,以及早已服役的希望號。

至於剩下的星際飛船,則依舊配置著核聚變引擎,並沒有升級。

主要以核聚變引擎,所能讓飛船達到的飛行速度,在太陽系內已然足夠使用了。

關鍵核聚變引擎,還有著比量子引擎更短的製造時間。

另外全部升級為量子引擎的話,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畢竟太陽系內的距離有限,尤其目前人類的足跡,主要是在月球和火星之間往來。

搭載了量子引擎的飛船,根本沒有辦法加速到極限飛行速度。

否則一不小心的話,就有可能飛離目標。

反到會耽誤任務。

不過哪怕火星號飛船的飛行速度,連征途號都不如,但好歹也是星際飛船。

到達火星就十幾個小時的事。

所以基本上來不及思考,飛船就已然駛離了大氣層。

甚至透過火星號飛船外部的相機,可以看到正在月球軌道上方停泊的征途號星際飛船。

自從開拓號和希望號飛船,順利從月球製造基地下線服役。

征途號的任務就減輕了許多。

像前往火星運輸資源的任務,便交給了新飛船。

征途號則專門負責起,月球資源的運輸。

所以大部分的時間,征途號都會停泊在月球的上空。

——

十幾個小時,從某方面來說已經不算短,但對於直播間內,情緒高漲的民眾來說,卻根本算不得什麼。

早在直播剛開始的時候,便有很多人發彈幕表示,要通宵見證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沉浸式體驗,飛船在太空中飛行的感覺。

就這樣。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火星也終於出現在相機畫面中。

最終按照預定的計劃,成功在火星城附近降落。

並且在不遠處的旁邊,便是當年控制撞擊火星的小行星。

火星城內有著少量的科研人員,以及負責建設的工程機器人,這需要飛船內的人,穿上宇航服乘坐火星車輛,進入到火星城內。

在這個過程中,直播間內大家的關注點,也都落在了那顆看上去很震撼的小行星上。

“終於又看到這顆小行星了,每次想到那個撞擊的畫面,都渾身起雞皮疙瘩。”

“現在我們看到的小行星,可比那個時候小了很多。”

“這次確實是如此近距離的看到。”

“可以說正是這顆小行星,砸開了人類對火星環境改造的篇章,怪不得會把火星城建立在這。”

“快看飛船的艙門開啟了,終於要進城了。”

……

正如彈幕提醒的那樣,此刻火星號飛船的艙門,正在緩緩開啟。

隨之看到的,則是穿著統一宇航服的五千名人員。

伴隨著指揮人員命令的下達,當即走出艙門,朝著前方的火星城趕去。

宇航服經過了幾代的研究升級,如今已經變得非常輕便。

哪怕是在火星上,也不怎麼影響人的行動。

這段路程並沒有花費多長時間,便已經有人進入到了火星城中。

從外部看,整座火星城上空是一種由特殊材料打造的,透明式雞蛋殼造型外罩。

使得基地和火星環境完全隔絕,就像是完全獨立的存在。

確實稱得上是目前人類文明,最高的科技結晶。

而接下來的時間,大家也都完全沉浸在火星城的景色中,被各種先進的科技吸引。

哪怕進入到火星城的五千名人員,此刻也不由得好奇滿滿。

與此同時。

徐源和陳雨然也徹底放下心來,在看到女兒順利進入城內後,這才起身離開。

之後全球各大媒體,也開始對此事,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

共同慶祝人類正式入住火星。

伴隨火星城的事徹底結束,接下來的時間,徐源則又啟動了休眠艙專案的研究。

想要趁自己思維還未完全僵化前,攻克這項技術。

為人類文明未來真正走向宇宙,做好準備。

要知道正是因為沒有休眠艙,遠航號飛船內的人員,需要在飛船上生活幾十年。

儘管這個專案在研發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和麻煩。

但經過長達十年的潛心研究,並大量的實驗後,最終總算是得到了預期中的效果。

使用這種休眠艙,可以讓人在保持身體機能的情況下,安全沉睡上十幾年的時間。

可以說如果再前往比鄰星的話,船員基本上睡上一覺,醒來便已經到達目的地,且避免了行程中身體年齡的增長。

而就在遠航號出發三十年後,當徐源功成身退,退休回到箐華大學幹起老本行教上數學的時候,聯盟方面突然傳來令人激動的訊息,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探測器,捕獲到了遠航號的飛船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