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此言差矣!”鎮國侯嬴傒猛地豁然站出來,一雙怒目圓睜,直直地盯著呂不韋,口中更是毫不留情地呵斥道,“土地礦產乃我等世襲之業,豈能輕易剝奪?你這是在踐踏我等的尊嚴和權利!”
要知道,嬴傒可是嬴子楚同父異母的長兄,但由於呂不韋的推波助瀾,使得嬴子楚成功被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收為養子,並在日後順利繼承大統。自那時起,嬴傒便對嬴子楚和呂不韋心生怨念,始終無法釋懷。
眼見嬴傒當先跳了出來,宗正贏弘以及少府趙瑾等人亦坐不住了,這些個老傢伙無一不是思想守舊之輩,平日裡就與呂不韋多有不和。
此時見到有人帶頭指責不韋,自然不肯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機會,於是紛紛出言附和,表示支援嬴傒所言。
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人聲鼎沸,喧譁之聲不絕於耳。而端坐於龍椅之上的嬴子楚,其面色亦隨著殿內局勢的變化愈發顯得陰沉凝重起來。
對於眼前發生之事,嬴政也心知肚明——此番變法所觸及的乃是那幫貴族勳貴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他們又怎會甘心就此俯首聽命呢?
果不其然,未過多久,御史大夫趙詣出列啟奏,要求嬴子楚不再討論新法。面對群臣咄咄逼人之勢,嬴政心中雖有不快,但卻並未表露出來。只見他微微眯起雙眼,開始暗暗打量起殿中的眾人……
然而,呂不韋並沒有被眾人的質疑所嚇倒。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從容的笑容,然後用一種沉穩而堅定的語氣回應道:
“諸位的觀點固然值得深思,但仍有可商榷之處。土地乃國家之基石、萬民之生計所在,又怎能聽任少數權貴私自侵佔?吾等身為人臣,理應心繫家國,以國家利益為先。
倘若能將這些土地合理分配給那些對國家做出貢獻之人,必能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生產熱情,進而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
如此一來,既有利於國計民生,亦有助於長治久安,實乃一箭雙鵰之良策,又有何不妥呢?”
呂不韋的這番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就在此時,廷尉程震挺身而出,高聲反駁道:
“丞相之言固然有理,然變革之事豈可一蹴而就?若行事急躁冒進,恐怕會引起社會的劇烈動盪,甚至危及江山社稷的穩定。”
面對程震的質問,呂不韋微微點頭,表示對其顧慮的理解。緊接著,他深吸一口氣,稍稍平復了一下心情,再度開口說道:
“改革之事,的確需循序漸進、穩紮穩打,但如今之秦國已至生死存亡之際!若此時仍猶豫不決、畏首畏尾,則必錯失良機,國將不國啊!故而,老夫提議即刻推行土地改革之策,並於施行之中嚴加監管、詳加評估,以保改革順遂無虞!”呂不韋聲如洪鐘,其言辭間滿溢著對未來之篤定及變革之決然。
太尉蒙驁、郎中令蘇武等亦相繼出列,表示願附驥尾,力挺此變。
一時間,朝堂之上氛圍驟緊,群臣或竊竊私語,或高聲爭論,皆就不韋所言之改革大計各抒已見。其中有支持者,亦不乏反對者與躊躇難定之人。
就在這時,嬴子楚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身子,他那高大挺拔的身影如同一座山嶽一般,給人一種無法撼動的感覺。他用力揮了揮手,大聲喝止了正在激烈爭論的大臣們。
\"諸位愛卿!\"嬴子楚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在大殿內迴盪著,\"朕深知改革之路崎嶇難行,但如今之秦國,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若非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恐怕不久之後便要面臨亡國滅種之災啊!\"
他的語氣斬釘截鐵,毫無商量餘地,讓在場的眾人都不禁為之震撼。緊接著,嬴子楚繼續說道:\"所以,本王決定傾盡全力支援丞相的改革計劃,並責令太子政親自監督實施全過程,確保每一項措施都能落到實處!\"
嬴政的這番話猶如一記驚雷,在大殿內炸響。原本喧鬧嘈雜的場面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嬴子楚的決心所折服。而嬴政那威嚴的目光則掃視著殿中的每一個角落,彷彿在告訴眾人,他已經做好了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準備。
朝會結束後,呂不韋和嬴政默默地跟隨著嬴子楚一同走向他的御書房。一路上,三人誰也沒有說話,只有他們腳下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宮廷中迴響。
走著走著,嬴政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呂相國,你可知道接下來的道路將會有多麼艱難嗎?\"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同時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星空,似乎在那裡尋找著答案。
呂不韋聽到嬴政的問話,緩緩轉過身來,與嬴政對視。他的眼神充滿了堅毅和自信,毫不退縮地迎上了嬴政的目光。
\"公子,微臣明白。\"呂不韋輕聲回答道,\"然而,微臣堅信,只要咱們心繫百姓,堅守信念,那麼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我們前行的步伐。即便前方荊棘密佈、困難重重,我們亦無所畏懼!\"
嬴子楚微微頷首,表示認可與贊同,其眼眸之中流露出一抹嘉許之意。於他而言,呂不韋實非尋常之輩,此人非但深諳政治之道且手段高明,更具堅毅不拔之信念以及果敢決絕之心性,堪稱智勇雙全之士也!此後二人必當齊心協力共赴前程,直面諸般艱難險阻。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瞬間已至數日之後。呂不韋同嬴政緊密合作,積極籌備革新大計之諸多細則事宜。
經深思熟慮及精心篩選後,終得一批忠心耿耿、才德兼備之臣僚,並計劃計劃以此構建起一專門負責落實該項改革舉措之團隊組織。
此群能臣干將皆身負重任,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配合無間,以期確保此番變革計劃得以順利推進並最終圓滿達成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