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25 章 秦國曆史

星曆 4723 年,秦國皇宮深處,一座古樸而莊嚴的殿堂內,嬴政緩緩推開秦王書房那扇厚重的大門。門軸發出輕微的吱呀聲,彷彿在訴說歲月的滄桑。

秦王嬴政步入書房,只見嬴子楚和宰相呂不韋已然端坐其中。嬴子楚面龐嚴峻,不怒自威;呂不韋則微垂雙眸,若有所思,其眼眸中不時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今日,此地即將展開一場意義深遠的對話,或可左右秦國未來之命運。

嬴政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向嬴子楚和呂不韋施禮道:“父王、呂相國。”其聲線之中,滿含對二者的尊崇與謙遜。

嬴子楚微微頷首,示意嬴政落座,而後轉頭對呂不韋言道:“呂相國,你且將我大秦這些年來的狀況,詳細說與政兒聽一聽。”

呂不韋聞聲,輕咳一聲,開始詳細的述說:

星曆4712年,長平之戰剛剛落下帷幕,趙國如遭重創,元氣大傷,舉國上下一片蕭條。

此時,秦國武安君白起雄心勃勃,欲乘勝追擊,一舉攻下趙國首都邯鄲,將趙國徹底覆滅。他精心策劃,部署周密,決心不給趙國任何喘息之機。

白起首先派遣王齕將軍率領一軍直取趙國的皮牢星。王齕所部軍紀嚴明,士氣高昂,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克皮牢星,為秦軍開啟了通往趙國腹地的門戶。

與此同時,白起又命令司馬梗將軍統率另一支軍隊向北進軍,目標直指太原星。司馬梗所部同樣驍勇善戰,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奮勇殺敵,成功奪取太原星,進一步削弱了趙國的實力。

而白起本人則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趙國的核心——邯鄲星進發。這支主力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白起手中的王牌。他們肩負著滅趙的重任,個個信心滿滿,鬥志昂揚。

一時間,秦國的三面夾擊之勢讓趙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這樣的狀況使得韓國和趙國都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面對強大的秦國,趙國和韓國決定聯手應對,並派遣使者蘇代攜帶大量財寶前往秦國,試圖說服秦國的丞相范雎。

蘇代向范雎提出了兩個極具說服力的理由:

首先,從范雎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秦國繼續攻打趙國並最終將其滅亡,那麼作為秦國名將的白起必定會因戰功而晉升至三公之位,其地位將會超越范雎。如此一來,范雎將不得不在白起面前俯首稱臣,這顯然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局面。

其次,站在秦國的立場上思考,即使成功滅掉趙國,趙國北部星域的百姓會逃往燕國,南部星域的人民則會流散到韓國和魏國,而東部星域的居民則會湧向齊國。這樣的結果對於秦國來說並無實際益處。事實上,之前上黨星的民眾選擇歸附趙國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與其透過戰爭獲取地盤,倒不如採取和平手段,迫使趙國割捨部分領土,這樣反而對秦國更為有利。

范雎被蘇代的言辭打動,他意識到繼續戰爭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不利後果。於是,他向秦王進言,建議停止軍事行動,並主張讓趙國、韓國以及魏國割讓土地以滿足秦國的需求。

秦王考慮到長平一戰過後,秦國消耗巨大,國力已顯疲態,便接受了范雎的提議。經商議後決定,韓國需將垣雍星割讓給秦國,趙國則要割捨皮牢星等六顆星球,如此雙方才能罷兵言和。

然而,這件事卻讓白起與范雎之間產生了嫌隙。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趙國國內的智囊團經過商討認為,即使將這些星球割讓給秦國,也同樣會給趙國帶來滅頂之災。

於是他們反悔了之前的承諾,並沒有按照約定將六座星球交給秦國,反而轉手送給了秦國的宿敵——齊國。就這樣,趙國和齊國暫時聯手,共同對抗秦國。

星曆4713年9月,秦國再度派兵征討趙國。可不巧的是,武安君白起此時身染重病,無法出征,於是秦王只能派遣王陵將軍統率軍隊前往。

星曆4714年1月,王陵進攻趙國帝星邯鄲星,但屢次遭遇挫折。秦王見狀,只得增調大量兵力援助王陵。

王陵損失了足足 5 艘戰列艦級星艦,但仍然未能獲得勝利。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武安君白起病癒了,秦王便想要派遣他前往戰場替代王陵。

然而,白起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說:“邯鄲星確實是一座難以攻克的堅固堡壘,而且其他帝國的援兵很快就能抵達。這些國家對秦國的怨恨已經積壓已久。儘管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我們自已計程車兵也折損過半,國內實力空虛。此時若要長途跋涉去攻打別國的帝星,一旦趙國在內頑強抵抗,各國在外圍攻,秦軍必定會遭遇慘敗。”

既然明知這一仗必輸無疑,那麼派兵前去只會讓士兵們白白送命,又有何意義可言呢?白起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拒絕秦王的命令。

秦王見親自下令無果,只好又派應侯范雎前去勸說白起。但白起始終以病重為由堅定地推辭,表示無法前往。無奈之下,秦王只能派遣王齕去接替王陵。

而在范雎的提議下,秦王竟然命令毫無作戰才能的鄭安平率領兩萬秦軍作為王齕的先鋒部隊攻打邯鄲。

為了解開趙國所面臨的危機,趙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委派平原君趙勝作為使者前往楚國。

趙勝深知此次出使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因此他希望能夠在自已眾多門客當中挑選出二十位既精通武藝又擅長文墨的隨行人員一同前往。然而,經過一番嚴格篩選後,最終符合條件的卻只有十九人。

就在趙勝感到焦慮和無奈的時候,一位名叫毛遂的門客主動站出來,表示願意跟隨他一起前往楚國。對於毛遂的毛遂自薦,趙勝心裡有些疑惑不解。畢竟毛遂已經在他門下待了整整三年,但在此期間並沒有展現出什麼特別出眾的才能或技藝。於是,趙勝婉言拒絕了毛遂的請求,並表示不想讓他同行。

面對趙勝的拒絕,毛遂並沒有氣餒,反而堅定地說道:“我今日之所以請求被您放進行囊之中,並非是因為我現在才有能力,而是一直以來都缺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若是早些時候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那麼我必定會像那尖銳的錐子一樣,不僅會露出銳利的尖頭,更會展現出全部的鋒芒!”

聽到毛遂這番慷慨激昂的言辭,趙勝意識到此人或許真有過人之處。更何況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多一個人也多一份力量。思索片刻後,趙勝改變了主意,決定帶上毛遂一同前往楚國。(PS:這就是“毛遂自薦”。)

就這樣,趙勝帶領著包括毛遂在內的一行人踏上了前往楚國的征程。他們一路風塵僕僕,終於抵達了楚國都城,並順利見到了楚考烈王。

會面時,趙勝向楚考烈王詳細陳述了合縱抗秦的種種好處以及其中的利害關係。雙方從清晨一直談到正午時分,可楚考烈王始終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看到這種情況,毛遂立刻站出來對著楚考烈王說道:“如今楚國坐擁整整五十顆星球,戰列級別的星艦更是多達上百艘,這樣雄厚的實力完全可以讓楚國成為一方霸主。以楚國目前的強盛程度來看,天底下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抗衡。白起這個人啊,不過就是個無名小卒而已,但他僅僅只帶領了幾艘戰列級星艦,第一次出兵就攻佔了鄢星和郢星兩顆星球;第二次出戰又摧毀了夷陵星;第三次開戰甚至還羞辱了您祖先的故土。這可是百代都難以化解的深仇大恨啊!連我們趙國都替您覺得臉上無光,可您身為大王居然絲毫不懂得憤恨。我這次來向您提議合縱抗秦純粹是為了楚國好,並不是為了我們趙國啊。”

楚考烈王聽完這些話之後,頓時覺得十分慚愧,於是便爽快地答應了趙國的請求。

趙平原君回到趙國以後,楚國馬上派遣了十艘戰列級星艦前去援救趙國。

魏國的安僖王同樣派遣了大將晉鄙率領十艘戰列級星艦前往救援趙國。

秦昭襄王對魏安僖王施加巨大壓力,語氣嚴厲地警告道:“若有哪個國家膽敢前來援救趙國,待到趙國被擊潰之後,我必率先出兵攻打這個國家!”

魏國安僖王聽聞此言,心生恐懼,於是下令讓大將晉鄙率領的軍隊在臨漳星域停滯不前,靜觀局勢變化。

然而,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並不願坐視趙國遭受秦國欺凌。他巧妙地藉助魏安僖王所寵溺的妃子如姬之力,暗中竊取了能夠調遣軍隊的虎符。

隨後,魏無忌攜帶英勇無畏的壯士朱亥一同行動,成功殺死了晉鄙,奪取了軍隊的控制權。緊接著,他精心挑選出 8 艘強大的戰列級星艦,毅然決然地向秦軍發起攻擊,全力援助趙國。(這便是“竊符救趙”)

與此同時,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亦統率著自已的部隊趕來協助趙國。

面對如此局面,秦軍陷入連連敗退的困境。而秦軍戰敗的訊息源源不斷地從邯鄲傳出,秦昭襄王愈發憤怒,將怒火發洩於白起身上,責令他立即啟程,不得有絲毫耽擱。

白起因為生病而身體不適,但他別無選擇,只能啟程前往目的地。當他艱難地行進到咸陽星時,秦昭襄王與范雎私下商議著,對白起的態度感到不滿。

他們懷疑白起可能不太情願聽從命令,並表現出一些不滿和怨言。因此,秦昭襄王決定派遣一名使者攜帶佩劍前去,下達讓白起自盡的命令。

白起接過劍準備自刎之際,他仰望天空,長長嘆息道:“我究竟對上天犯下了什麼罪過,竟然要承受這樣悲慘的結局呢?”過了許久,他再次開口說道:“也許我本就應該死去。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投降計程車兵多達幾十萬之眾,而我卻使用欺詐手段將他們盡數殺害,僅憑這一點,便足以令我罪該萬死啊!”話音剛落,白起毅然決然揮劍自刎。

時間來到星曆4714年 12 月,魏國和楚國的軍隊相繼抵達邯鄲星域,向秦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趙國則積極響應魏、楚兩國的行動,全力配合聯軍展開反攻。

在三國軍隊的內外夾擊下,秦軍陷入困境,遭遇慘重失敗。他們損失的戰列級星艦數量高達 25 艘之多。

面對如此不利局勢,王齕無奈之下只好率領秦軍撤退至汾城星,以求重新整頓並穩住戰線。這場戰鬥使得秦軍遭受重創,士氣低落,戰略形勢也變得嚴峻起來。

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休整,王齕所率領的軍隊在汾城星養精蓄銳,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然而,就在這時,韓、趙、魏三國再次聯手,他們組成聯軍逼近汾城星,企圖阻止王齕繼續向東進軍。

面對來勢洶洶的聯軍,王齕毫不畏懼,他果斷地採取了先發制人的策略,搶先對聯軍發動了攻擊。在激烈的戰鬥中,王齕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成功剿滅了聯軍的 6 艘巡洋級星艦。

聯軍見勢不妙,只得向南逃竄,但王齕並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一路窮追不捨。在此期間,聯軍又有 2 艘戰列級星艦被摧毀,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另一支趙軍趁王齕向東進發之際,迅速攻佔了汾城星。得知這一訊息後,王齕當機立斷,立即回師向西,再次奪回了汾城星。緊接著,王齕又追隨張唐的腳步,一舉攻克了趙國的新中城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然而,好景不長。星曆4715年,韓、魏、楚聯軍如洶湧的潮水一般,向新中城星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秦軍拼死抵抗,試圖阻止聯軍的步伐,但聯軍的人數眾多,攻勢如潮,新中城星逐漸被攻破。

王齕和張唐不得不率軍撤退,希望能夠儲存實力,尋找反擊的機會。

與此同時,樂乘和慶舍率領趙軍如猛虎下山一般,攻破了留守在趙國信梁星的鄭安平的秦軍部隊。鄭安平的秦軍士兵們雖然奮勇抵抗,但趙軍的攻擊異常猛烈,他們漸漸陷入了困境。

鄭安平站在陣前,心中焦急萬分。他知道形勢緊迫,但他不能讓自已計程車兵們白白送死。在無奈之下,他只得率領兩萬秦軍投降。

因為當初正是范雎力薦鄭安平擔任將軍,如今發生這樣的事情,范雎深知自已罪責難逃。於是,他主動請求懲處治罪。最終,星曆4717年范雎辭去官職,回到了自已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