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全面檢查並嚴謹論證之後,一部分實驗人員小心翼翼地褪去了身上的防護裝備,開始呼吸來自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溫度大約是24攝氏度,海風拂過,讓人感到十分舒適。
一切彷彿置身於海濱度假一般,愜意至極!
人們開始饒有興致地策劃一個既安全又能捕魚的方案,畢竟魯莽地派出一艘漁船出海捕魚風險實在太大。要知道,在陽河上方曾發生過船隻神秘消失的事件,那些船隻是瞬間被傳送到了別的平行世界。
“我倒有個主意,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垃圾投放到海里,在咱們‘雲海號’附近形成一塊富饒的水域。這樣的話,魚類就會經常圍繞著‘雲海號’活動,捕魚也就變得更簡單了。”
這個提議確實有其合理之處,如果持續投餵食物,魚類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就像池塘裡的觀賞魚看見人便會游過來覓食。同樣道理,如果海里的魚長期得到餵養,它們也會傾向於跟隨在‘雲海號’周圍。然而,這樣的養殖方式產出有限,無法與傳統捕魚相提並論。
又過去了一個小時,成群結隊的鳥兒發現了這片漂浮在海面上的大規模避難所,它們撲打著翅膀悠然地停留在這片唯一露出水面的土地上休息。
密密麻麻的鳥兒,粗略估計竟有數千之多!
“嘎!嘎!嘎!”
這些一直在空中盤旋的鳥兒疲倦不堪,長久以來它們找不到一處歇腳之地。如今終於找到了這麼一塊“陸地”,也顧不上是否有其他人,便紛紛降落下來休息。
沒有人驅趕這些可憐的小傢伙們,因為即便捉住它們身上那點肉,也還不夠塞牙縫的。大家都是從暴風雨中逃生出來的人,同為地球生物,目前糧食供應充足,所以能和平共處的話儘量和平共處吧。
“也許這些鳥兒還能起到預警的作用呢。”
如此這般,經過整整15個小時的確認,周圍的環境基本判定為安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天邊的太陽似乎靜止在高空,這意味著此地的氣候可能與地球的南北極相似,要麼是極晝,要麼是極夜。
工作許久後,陸一鳴打了個哈欠,返回到了56小區,並著手挑選可以登上甲板進行清掃工作的人員。
剛走出電梯,一大幫人便簇擁上來。
“陸隊長,外面真的出太陽了嗎?”
“不下雨了?”
“外面情況到底如何啊……我在新聞裡看到……太陽!是真的太陽!”
此時,很多普通居民已得知此事,情緒激動不已。
然而,總體而言,大家都還算理智,儘管激動,卻沒有出現非要衝上甲板去看太陽的人。
目睹這一切,陸一鳴心裡十分欣慰,這表明56小區的居民素質很高。
“各位別吵,先聽我說句話!”他清了清喉嚨,大聲宣佈道:“外面的確出現了太陽,陽光明媚,而且這個太陽似乎不會落山,我們已經大致確保了環境的安全。現在,我要帶領300個人去外面做清潔工作!”
“聽清楚了,這不是出去玩耍的!是要搞清潔,搬垃圾,排積水!要遵守紀律,服從指揮!這是義務勞動,沒有工資,可能會有免費的宵夜。想去玩的就別亂報名。”
“我去,我去!”
“我也去!”
儘管是義務勞動,仍有一大群人爭先恐後地舉手報名,他們太渴望去看看太陽了。只要有機會出去看看,乾點體力活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半小時後,陸一鳴帶領56小區的300名青年熱熱鬧鬧地來到了“雲海號”的甲板上。
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蔚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溫暖的陽光以及清新的空氣,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就連翱翔在空中的鳥兒此刻看起來都顯得格外親切可愛。
大夥兒挽起袖子,拿起掃帚,將各種垃圾收拾起來,集中放在指定地點。這些垃圾並不會直接扔入海中,或許將來還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漸漸地,漸漸地,所有清潔工人不約而同地察覺到了什麼,他們紛紛轉頭看向身後。
“那是……”
那邊正是先前下大暴雨的方向。
那是我們曾經的家園,地球,如今已不復存在……
繁花似錦的城市,熙熙攘攘的車流,人流如織,一棟棟摩天大樓密集林立,這些景象全部濃縮成了一艘載著十五萬多一點點人口的巨輪——雲海號。
而這艘大船,此刻正朝著太陽的方向悠然前行。
初見光明的激動心情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的哀愁。甲板上的人們都朝向積雨雲的方向凝望,深深地凝望……
家鄉已經消失不見。
許多人開始默默拭淚,胸中湧動著難以名狀的情感。
陸一鳴回憶起這段時間的種種精彩遭遇,不禁深深嘆了口氣。
沒錯,無論如何,都要說再見了……我們的故鄉!
接下來的數日裡,雲海號上所有的巡邏隊員們,在沐浴著燦爛陽光的同時,也謹慎地觀察、警戒並防禦著周圍的環境。
在此期間,通訊部門不斷向後方的大本營傳送偵察到的資訊反饋。
有幾個兄弟避難所正在緩緩靠近,但由於動力有限加上風向轉變,預計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匯聚到一起。
對於這個神秘的平行世界,人類的認識仍然極其有限,除了陸一鳴無意間拾得的筆記本帶來的點滴資訊,以及一些古代帆船留下的猜想,幾乎可以說是知之甚微。
目前人類只知道“陽河”是穿梭於平行世界的神秘超自然現象。
然而為何穿過這片白色海洋就能抵達另一個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的本質屬性等問題,人類仍是一頭霧水。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亟待解答的問題。”
有些科學家提出,陽河可能是一個特殊的四維通道,允許生命從一個四維空間迅速跳躍至另一三維空間,而在這一過程中,三維生物可能無法察覺到任何變化。這就像螞蟻在球面行走,它們無法意識到自已是在球體表面而非平面上行走。
較低維度的生命無法感知高維空間的存在。
也有科學家猜測,“陽河”可能是某種高階文明創造出來的工具,用來挽救那些瀕臨崩潰的宇宙……
各種稀奇古怪的宗教解釋層出不窮,有人將古代歷史中的大禹治水及神聖經典的“大洪水”情節牽扯進來。
許多古代文明的宗教傳說中都提及“洪水”這個關鍵詞。這次爆發的S級災難確乎是末日級別的特大洪水,其情形與“諾亞方舟”的神話傳說極為相似。
一部分學者認為,或許早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就已經經歷了類似的S級災難。只是時光荏苒,那段歷史的相關資料早已遺失無存,只有依靠代代口述相傳的宗教傳說,才能拼湊出些許碎片化的記憶。
然而,以黃教授為代表的部分學者則堅持認為,正是這些廣為流傳的宗教故事導致了唯心災難的發生,並最終消滅了人類,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容混淆。雙方的爭論異常激烈,至今仍未分出勝負。
更有甚者丟擲了陰謀論的觀點,如缸中之腦、虛擬世界等,這類觀點既無法被證實也無法被證偽。
有些人認為:“我們的世界實際上是由計算機模擬出來的,人類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由於人類科技發展得太快,以至於這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不足以支撐,於是出現了執行規則的漏洞,即所謂的超能力,乃至引發了S級災難。”
如果用計算機來模擬宇宙萬物的執行,其中最關鍵且複雜的就是生物。因此,在計算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唯有徹底消除所有生物,整個宇宙才能重新恢復穩定。
這些說法令陸一鳴汗顏不已,科學家們一旦開啟了腦洞,所能想象出來的東西比起奇幻小說作家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聽起來似乎還頗有幾分道理。
當然,各種說法尚未形成最終定論,現在也只能作為一系列有趣的假說加以探討……
“哎呀,大家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啊。”
陸一鳴忙碌了幾天幾夜,終於將自已的管理區域清理完畢,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甲板上的各處區域已經被劃分完畢,除了保留一些必要的公共設施外,每個居民區都獲得了一塊專屬領地。
每個社群的管理者都能自已決定這片空地該如何使用,無論是開闢成菜園,或是建設體育場,總之就是要儘可能合理地利用起來。
雖然雲海號規模宏大,但如果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頭上,卻又顯得不算太大了。
面對這塊空地,金莉莉感到十分頭痛,忍不住抱怨:“感覺自已越來越像個村支書了……我記得,那些村幹部整天就在琢磨這種事,比如把地分給誰家種菜之類的。”
“確實如此,但現在沒別的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上了。”陸一鳴無奈地攤開雙手,“說到種菜,好像聽起來不太高階,但我們真的要用這塊地種菜嗎?”
鍾鵬面無表情地回答:“如果實在想不到其他用途,那就只能用來種菜了。再說這裡陽光充足,永遠也不會落下,蔬菜生長速度肯定快。”
大家討論了很久,也沒得出個明確的結果。不過種植蔬菜的人手倒不少,那些年長些的大爺大媽們都擅長這項技能。避難所倉庫裡還存著各類蔬菜瓜果的種子和適合種菜的土壤。
然而,陸一鳴始終覺得,直接拿這麼大一片空地來單純種菜並不合適。
畢竟雲海號避難所有專業的蔬菜生產線,採用無水栽培技術,其產量遠遠超過傳統菜地。
“單靠開墾農田帶來的收益太有限了……除非我們能找到方法,將農田一層一層疊加起來,那樣的話每平方米的產出才會更高。”
“但是,就是最簡單的鐵架子現在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不僅是陸一鳴,幾乎所有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都在為此事焦慮。
沒錯,建立一個適合雲海號內部迴圈的經濟體系,無疑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如今社會上有大量無業遊民,每天閒待在房間內打牌、搓麻將,或者打籃球,一日三餐全由政府提供。短期內或許還能應付,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狀態顯然是無法持續的。
回顧全球歷史,騷亂、暴動、示威、遊行等事件,往往發生在高失業率的環境中。
若生活有盼頭,誰還會沒事跑去街頭鬧事呢?至少,在夏國人文化的薰陶下,他們是不會這麼做的。
“各位男士女士,現在的生活水平實在太低了。我們現在實行的是配給制,每人一日三餐,外加一枚雞蛋頂多。然後呢?沒了。”
“市面上的商品種類極少,我知道有些人上船之前儲存了一些私人物資。但這些儲備再豐富,終究會有耗盡的時候,也無法覆蓋所有需求,並且我們不能像土匪那樣去強制徵收私人財產,對吧?”
“因此,如何推行新的經濟制度,以及接下來即將進行的社會大招聘,是我們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丁原坐在會議室的最前面發言:“比方說,我覺得頭髮太長,都已經擋住了眼睛,想去剪個頭髮,可是誰能幫我剪呢?沒人願意,有些人會剪髮,但他們沒有開門營業的地方,我們甚至連基礎貨幣都沒有,難道要讓人家免費為我們服務?或者說以物易物?”
“有的人擁有一技之長,有的人有消費需求,但缺乏有效的交易平臺,這使得經濟規模受到了限制。”
“因此,我們需要儘快建立一個合適的經濟體系,讓商品能夠流動起來。”
......
目前擺在眼前的經濟制度有兩個選項:一個是嚴格的計劃經濟體系,另一個則是更為靈活的市場經濟。
經過長期研究,學者們認為過於嚴格的計劃經濟體系很難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即使勉強解決了,效率也將非常低下。一些關鍵的生產線可以採取計劃經濟的方式運作,但對於民間生產的部分,最好還是透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
以理髮師為例,在市場環境下,理髮通常是按人次收費,幹得多掙得多。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給他安排一個崗位,不論剪了多少人都是一樣的工資,沒有競爭者,他的工作效率自然會降低,隨便剪剪就算完成了,也不會去追求品質。
歸根結底,這是由人性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