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未命名草稿

然而這樣肯定是不合常理啊!老大夫婦只顧著心疼歐陽倩,卻沒人來憐憫那個無辜又可憐的親孫女歐陽蓁。老年人一輩子都在單位上班當幹部,兢兢業業、行事端正,到老了竟然遭遇兒子和兒媳這般離譜的行徑,著實令人難以承受。最初歐陽蓁被找回時,老人家別提有多開心了,但最終卻是這樣一個收場。

他們心裡明白,每個人都會有所偏愛,但這種偏心未免也太過荒謬了吧?這讓他們的親孫女會作何感想呢?倘若孫女個性剛強些倒也罷了,大不了不認這對父母便是;但若是性子偏激一些,豈不是要去報復整個社會嗎!

越想下去,老兩口心中的怒氣愈發膨脹,終於忍不住齊聲怒吼道:“立刻把你們大哥大嫂叫來聽電話!”從這語氣便能知曉,接下來等待哥哥嫂嫂的恐怕不會好受。於是歐陽清月也不再佯裝哭泣,喜笑顏開地將手機遞給了自家兄長與嫂嫂。

在此前開啟了擴音功能的時候,歐陽清雲和劉曉夫婦二人完全專注於安慰歐陽倩,竟然連一個字也沒有聽到從自已妹妹那裡傳來的告狀之詞。

如今他們只能糊里糊塗地去接聽電話,但就在尚未握緊手機之時,便突然聽到裡面傳出一聲怒吼,驚得手機徑直墜落到地面之上。然而,即使這部掉落的手機並未妨礙到老兩口繼續發言。

\"身為父母已經如此之久,做事竟還這般偏頗!不,這種偏心簡直就是病態至極!你們置受苦受難長達十五年之久的親生女兒於不顧,反倒去憐憫那個享受了整整十五年幸福生活的假女兒。像你們這樣對待自已的親生骨肉,難道就不怕將來有一天她不再承認你們這對夫妻嗎?!\"

歐陽清雲與劉曉聆聽著手機那頭父母對他們的怒斥,竟然半句辯駁之言都說不出口。

在上一代的父母眼中,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常常被視為頭等大事,他們對待子女往往採用一種極端、絕對化的手段,並極度重視自身權威地位的確立與維護。平日裡,這老兩口總是一副和顏悅色、波瀾不驚的模樣,但若有人膽敢觸碰到他們的底線或者激怒他們,那必然會迎來一場狂風暴雨式的怒斥與責罵。此時此刻,任何人都必須畢恭畢敬地聆聽長輩們的諄諄教誨,絕不敢有絲毫怠慢或忤逆之心。

就在這時,當聽聞老兩口怒吼出“當下以後親閨女不認你們”時,夫妻倆彷彿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一般,如夢初醒,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併產生一絲絲的後怕情緒。

他們暗自思忖道:倘若我們堅稱歐陽蓁僅是遠房親戚,那麼歐陽蓁是否也可能對外宣揚自已並非二老所生呢?一念及此,先前對歐陽清月的種種怨念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竟是滿心的感激之情——幸虧歐陽清月及時向父母坦白了實情,如若不然,恐怕將會引發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啊!

歐陽倩站在一旁,低著頭小聲哭泣著,,時不時豎著耳朵傾聽著老兩口對歐陽清雲和劉曉的斥責。她心中非常清楚,情況已經變得非常糟糕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哭泣的聲音越來越大,彷彿要將所有的悲傷和委屈都釋放出來。那哭聲如此悽慘,以至於連電話另一頭的老兩口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儘管父母可能會有一些偏心,但作為爺爺奶奶,他們心裡卻像明鏡一樣清楚。對於歐陽倩為什麼會哭泣,他們自然心知肚明。

\"歐陽倩在旁邊哭呢?趕緊把電話給她!\" 說話人的語調中明顯透露出一絲憤怒與不滿。

很多時候,為人父母者往往難以分辨是非曲直,總是毫無原則地偏向某一方。而歐陽倩恰巧就是那個懂得撒嬌賣萌、善於哭鬧的孩子。每當她開始耍賴胡鬧時,大哥大嫂便會無可奈何,內心的天平也不由自主地向著她傾斜過去。

想到當時,那對老夫婦聽聞他們心愛的小孫女已被找回來的時候,心中滿溢著喜悅之情,迫不及待地趕往大兒子家中探望這位尋找了很久的寶貝孫女。經過幾天時間的相處,他們逐漸熟悉並瞭解了親孫女的個性特點。這孩子平日裡過於溫順、謙遜,甚至連一句多餘的話都不敢輕易說出。相較而言,歐陽倩則展現出更為活潑俏皮和討人喜歡的一面。因此,大兒子夫婦自然而然地將更多的關懷和寵愛傾注於歐陽倩身上,久而久之,對於歐陽蓁的關注度卻漸漸減少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現如今大兒子夫婦二人亦步入暮年。按理說,身為父母應當適時放手,不過多地干預子女們的生活。然而,面對如此情形,他們實在難以袖手旁觀,覺得有必要站出來表明態度。

就這樣,手機緩緩地從地面移至歐陽倩身旁。歐陽倩心生恐懼,不敢違抗命令,只好默默拿起電話接聽,淚水如泉湧般不斷流淌。不明真相之人見狀,或許會誤以為她遭受了巨大的冤屈呢!

歐陽倩剛剛聽到了父母被爺爺奶奶罵的事情,但是她還是想鬧鬧情緒讓爺爺奶奶也聽到,剛想開口就被老兩口叫停了。

“歐陽倩啊!我們這些老傢伙心裡清楚得很,你一時半會兒肯定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但無論如何,既定事實無法改變!這麼些年來,你一直以歐陽蓁的身份在我們家裡生活著,期間享受著優渥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教育資源,可以說,咱們歐陽家對你仁至義盡,並無虧欠之處,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人虧欠於你。歸根結底,歐陽蓁才是我們歐陽家名正言順的血脈至親,而你與我們家族之間毫無血緣羈絆可言。所以呢,對於這一點,你也不必感到太過憋屈或者不公,因為這就是真相所在呀!之前你非要讓我那兒子、兒媳對外聲稱歐陽蓁只是親戚家的孩子,他倆或許還會應允下來,但我們這群老人絕對不會點頭認可這種說法的!如果你還是想繼續無理取鬧、撒潑打滾,那好哇,明天我們就直接將你掃地出門!至於要把你送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亦或是送去孤兒院,全憑我們的心情決定咯!總之呢,無論如何,我們絕不可能再容留你待在這個家裡半步!”

老兩口從一開始就有將歐陽倩送出去的想法,但考慮到歐陽倩已經在歐陽家生活了十幾年,如果這樣做會顯得缺乏人情味。而且以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來說,並不是無法再多養活一個孩子。然而,前提條件是歐陽倩必須要認清現實、不再鬧事。可惜事與願違,有些人一旦搶到了別人的東西,就認為那理所當然地歸自已所有。雖然老兩口嘴上說只要歐陽倩聽話便不會將其送走,但私下卻一直盤算著如何找到歐陽倩的親生父母並將她送回去。對於這一切,歐陽倩在接聽電話時聽得清清楚楚,她心裡非常明白對方的意圖。

然而,歐陽倩並不服氣,心中充滿了不甘。她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歐陽蓁一回來,自已就要承受這些事情?又為何歐陽蓁剛回家,就得奪走原本屬於她的一切?越想越是憤恨不平,怨憤之情漸漸浮現在她眼中。

歐陽清月根本不想理會眼前發生的一切,目光隨意一掃,便看見歐陽倩的那位青梅竹馬竟然還待在原地。對於穆稜是否會離開,她並不在意,因為她認為自已已經盡到責任,如果歐陽倩膽敢繼續在歐陽清雲和劉曉兩位長輩面前哭泣扮柔弱博取同情,那麼二老絕對不會輕易饒過她。

於是,歐陽清月轉身拉起歐陽蓁,打算出門閒逛一番。由於此前一直忙於籌劃此事,連晚飯都沒能好好享用,此刻桌上的飯菜早已冷卻,沒有必要再麻煩保姆阿姨重新加熱。正當她們走到門口時,原本躲藏在自已房間裡的歐陽詢也緊跟著走了出來。這個傻小子至今尚未接受教訓!

歐陽詢回想起剛才對姑姑不敬的言辭,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愧疚之情。畢竟晚餐同樣吃得不飽的他,此時飢腸轆轆,但眼見父母與姐姐仍坐在地板上,實在不好意思上前打擾,無奈之下只得硬著頭皮跟隨在姑姑身後。

歐陽清月敏銳地察覺到歐陽詢正緊跟在自已身後,但其實她心中對這位侄子略感不滿,因此並不願理睬他。

歐陽詢小心翼翼地尾隨在姑姑歐陽清月身後,偶爾會搔抓一下頭髮,彷彿有話想說卻又不好意思開口。經過一番短暫的猶豫後,他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姑姑,剛才真的很抱歉,我不應該那樣衝您吼叫。”

聽到這聲來自背後的歉意,歐陽清月無奈地嘆息一聲。“你真正需要道歉的物件是你姐姐,而不是我。”

“什麼!我姐姐?我哪裡對不起我姐姐啦?”歐陽詢驚愕地叫出聲來。

從他那充滿困惑的語調中可以明顯看出,他仍然未能理解其中深意,甚至可能誤以為所說的姐姐就是歐陽倩。

前方不遠處有一家香氣四溢的燒烤店,歐陽蓁已經很久沒有品嚐過這種美味了。由於一直跟隨父母生活,他們對她的管教十分嚴格,平時幾乎不讓她碰那些被視為“垃圾食品”的東西。即使偶爾忍不住偷吃一次,也總是難逃被發現的命運。

此刻,當歐陽清月看到那個誘人的燒烤攤時,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心中對美食的渴望讓她顧不上詢問侄子侄女是否想吃燒烤,徑直拉住歐陽蓁朝攤位走去,並一口氣點了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烤串,似乎每一種都想嘗一嘗。畢竟,就算吃不完,還有歐陽詢這個食量驚人的“大胃王”在呢,完全不必為此擔憂。

不一會兒,一盤盤色香味俱佳的燒烤擺滿了桌子。歐陽清月可不會在意歐陽詢喜歡吃什麼,她只顧將自已認為好吃的部分統統夾到歐陽蓁的碗中,然後示意歐陽蓁儘管放開肚皮享用。

雖然歐陽蓁從未嘗試過這類食物,但她向來乖巧順從,既然姑姑說了可以吃,那她便毫不猶豫地動起筷子。況且,她相信姑姑絕不會害她。

歐陽詢眼睜睜地看著自已最愛吃的食物紛紛落入歐陽蓁的碗中,心中的不滿瞬間爆發:“姑姑,你怎麼可以這樣!把好吃的全都扒拉到那個誰的碗裡,我還吃什麼啊!”

歐陽清月實在無法忍受歐陽詢的這種態度,順手拿起桌上的一次性筷子,翻過面來就在歐陽詢的頭上輕輕敲了一下。“歐陽詢,注意你的言辭!她可是你的姐姐,與你一同在媽媽肚子裡待了整整十個月的親生姐姐,不是什麼‘那個誰’!明白嗎?”她的語氣嚴厲而堅定。

歐陽詢雖然心有不甘,但卻不敢當面反駁。長期以來,他一直受到姑姑和姐姐的血脈壓制,上次晚飯時對姑姑發脾氣已經是他最為勇敢的一次舉動了。此刻,他只能低聲嘟囔道:“我才不認她做姐姐呢!”

其實,歐陽清月早已聽清了歐陽詢的話,但這次她並沒有動手責罰。因為她深知,連自已的哥哥嫂嫂都對歐陽蓁漠不關心,更別提這個從小與歐陽倩朝夕相處、從未分離過的弟弟了。她決定換一種方式,嘗試用道理來說服這個孩子,希望能夠幫助他改變錯誤的觀念。

“歐陽詢啊!你們可是一母同胞、同父同母的親姐弟倆呀!都是一起從孃胎裡出來的!難道你從來沒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麼?如果歐陽倩不是女孩子而是個男孩,但這件事又註定得有人去承受,那豈不是原本發生在歐陽蓁身上的這些破事兒都會統統降臨到你頭上啦!你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是你經歷這些,你心裡又會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