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時光荏苒

避暑行宮的這場齊國公叛變,以皇后自戕,齊國公府滿門抄斬作結。

年僅八歲的大皇子,小小年紀就被安排去看守皇陵。

皇帝要求他,每日在祖宗面前跪足兩個時辰,以反思己過。這場叛亂被記錄在《大燕國史冊》上,史冊中稱其為庚寅之亂。

皇帝在這場叛亂中分毫未傷,只是失去了他心愛的淑妃。

事情平息後,皇帝因淑妃的死病倒了。太醫請求皇帝在避暑行宮多休息幾日,皇帝答應了。

只是他每日都要拖著病體,站在已是廢墟的鳴翠宮外兀自傷心難過。

這日,一身明黃色常服的皇帝又來到鳴翠宮,在他身邊跟著太監、宮女以及侍衛幾十人。他們已經習慣皇帝每日來此憑弔,因此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一言不發。

“小福子,你說這世上真的有十八層地獄嗎?”皇帝的聲音帶著幾分迷茫。

“奴婢不知。”大太監躬身道:“奴婢只知道,淑妃娘娘若泉下有知一定也不希望陛下這樣傷心。”

“是嗎?”皇帝轉過身,“她興許會恨朕。”

“不會。陛下將四皇子送出去也是為了四皇子殿下好,娘娘深明大義絕對不會責怪陛下。”大太監說。

皇帝不想再聊淑妃,直接就轉移話題問身邊的太監總管,“賀愛卿來了嗎?”

“啟稟陛下,賀大人已在三丈外等候多時了。”小福子稟告道。

“宣!”皇帝說著坐上步輦。

“宣通政司副使賀衍覲見!”

賀衍來到皇帝跟前行了跪禮,戰戰兢兢稟告了避暑行宮的損壞情況。

如今,他不用再管理避暑行宮,那些行宮裡的宮人尚不知他已升至四品。

不過,任用文書還沒下達到他手上。他心裡沒底,這才眼巴巴等皇帝召見,一是確定一下自己何時回京,二則是想知道四皇子何時送回。

“你且起身隨朕的龍輦慢走幾步。”皇帝說著一揮手。

大太監立刻高呼:“起駕!”

皇帝坐著步輦要去哪裡?

興許只是想坐在步輦上看看湖邊的景色,反正皇帝沒說回春華宮,這步輦就得一直走著。而賀衍就這麼跟了一路,路上二人閒聊起來。

賀衍告訴皇帝自己有多不容易才能在皇帝身邊辦差,皇帝則告訴賀衍他自登基以來活得多麼戰戰兢兢多麼惶恐不安。

“明明是我祁家的江山,廢后同她孃家人卻要來指指點點,天子之怒豈容冒犯?”

“陛下說得是,齊國公……”見皇帝看過來的目光十分兇狠,賀衍立刻改變稱謂,“罪人林燁大逆不道,連累家人罪有應得!”

皇帝面色舒展,依靠在步輦中十分愜意。

“只是……”賀衍上前幾步,壓低聲音說道:“下官出身鄉野,如何敢養鳳子龍孫,乞求陛下快快將皇子接回身邊。”

“珍兒為了孩子丟掉性命,朕怎麼忍心再將他置於危險之中。你且當四皇子是你的孩兒,養些時日。待朕平息朝堂內外,再將他接回身邊。”

皇帝這樣打算,賀衍還能說什麼?眼睜睜看著皇帝坐著步輦離開。

轉眼四年過去……已入京任職的賀衍單獨被召進皇宮。

丹陽宮,皇帝的書房。每日上朝後,皇帝會在丹陽宮處理政務。

如今,他正看著案上文書,等待著賀衍的到來。自從庚辛之亂後,朝堂真的清淨許多……

“微臣叩見陛下。”

“平身。”皇帝臉上帶笑,“四皇子如今也有四歲了,馬上就該給他啟蒙。朕為他準備了兩個師父,一個教文一個教武,一會兒你帶兩位師父回府。”

“陛下,不知您何時接四皇子回宮?”

“你怕什麼?”皇帝臉上帶著一抹頗有深意的笑,“這世上除了你我,沒人知道四皇子在你府上。”

的確,朝堂內外只有他們君臣知道四皇子的去處,因為四年前皇帝以清除叛逆的罪名,將身邊的人做了一次大清洗,這其中,還包括貼身伺候他的總管大太監,一百多人都在那場清洗中消失了。

“朕聽聞愛卿繼妻已有六個月身孕了。”皇帝笑道:“恭喜愛卿了。”

“謝陛下關心,拙荊這胎很穩。”

“可是,我聽民間百姓說,有了後孃就會有後爹,朕的四皇子不會受什麼委屈吧?”

“微臣不敢!”賀衍立刻跪下,道:“微臣將四皇子看得比微臣自己還重,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微臣是將四皇子當作自己的兒子在教養,求陛下明鑑!”

“你身家性命皆繫於四皇子,萬望你謹記。”

“臣一定刻在血肉裡!”

皇帝將兒子的養父一陣敲打,然後讓他帶著一文一武倆位師父離開了丹陽宮。

十五年後,兗州府。

兗州府下轄任城有個崔姓的人家,崔家當家人本是一名武將,三年前舊疾復發去了,遺下一名孤女攜著大筆遺產投奔到嬸孃家。

嬸孃一家子都是厚道人,沒想過貪圖孤女安身立命的錢財,只是擔憂這姑娘以後的前程。

三年前她就十六歲,如今守滿三年父孝,已是桃李年華的姑娘一枚。

這位崔家大姑娘被拖得大了,以至於十里八鄉無人問津。

崔家嬸孃也怕侄女因為年紀大胡亂嫁人,便說服她去往京城投奔她姑姑。

她姑姑的公公是朝廷一品大員,皇帝親封的太傅。

老爺子育有四子二女,姑丈是長子隨父在京任職,二子外放揚州任知州,三子外放青州任指揮使,四子在家讀書,今年春闈若能高中,只怕也會外放。

除去四個有出息的兒子,女兒也是前途無量。長女九年前嫁給當年的探花,如今探花已是杭州州府府君;小女兒四年前嫁給了二皇子,二皇子是最有望登上太子之位的皇子。

有如此顯赫的人家做靠山,還怕嫁不好?

嬸孃給京城的大姑姐去了封信,半個月後便接到京城來信。大姑姐心疼侄女,願意為她張羅婚事。

這封信無疑是雪中送炭,崔家上下所有人都在為這位崔家孤女高興。

崔家這位大齡未嫁的姑娘名叫崔沂婷,她的父親共有兄弟三人,姊妹三人。這些人中,只有嫁去京城的那位是她父親一母同胞的親姐姐,崔沂婷的親姑姑。

至於其他人,都是父親繼母生的,也就是崔沂婷的繼奶奶。

老太太在老伴去後就跟著自己的親兒子生活了,她有二子二女,生活過得幸福滿足。

崔沂婷的父親還在世時就不常陪在女兒身邊,因此她很習慣沒有父親的生活,父親去後對崔沂婷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影響,除了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