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十五雍(ong,iong)
第202章:讀史盡知天下事,磨刀不誤砍柴工
甌對碗,鼎對鍾(1)。
軒帝對神農。
詩經對本草,大易對中庸(2)。
三尺劍,六鈞弓(3)。
銅虎對鐵驄(4)。
是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5)。
難分難解,何去何從。
無窮無盡,有始有終(6)。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7)。
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8)。
讀史盡知天下事,磨刀不誤砍柴工(9)。
故壘西邊,蘇子遺留前後賦;
大江東去,浪花淘盡古今雄(10)。
【第202章·註解】
(1)甌對碗,鼎對鍾。
甌(甌):杯子或盅,如茶甌、酒甌。碗:用於盛裝食物的容器,如飯碗、茶碗。鼎: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通常用於煮食物。鍾(鍾、鐘):古代的敲擊樂器或報時工具,如朝鐘、編鐘、寺鐘、時鐘。近代的鐘表,包括掛鐘、座鐘、鬧鐘。
(2)軒帝對神農。詩經對本草,大易對中庸。
軒帝:軒轅氏,即黃帝,五帝之首。神農:神農氏,即炎帝,五帝之一。《詩經》: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朝(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期(前6世紀)的詩歌,共計305篇。它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本草: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所撰寫的《本草綱目》的簡稱。大易:又稱《周易》或《易經》,是中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設教之書。相傳系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所作。中庸:《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中庸之道指的是一種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3)三尺劍,六鈞弓。
三尺劍:古代的一種長劍,其長度約為三尺,因此得名三尺劍。六鈞弓:一張弓需要用六鈞的力才能張滿。鈞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所以六鈞相當於一百八十斤。六鈞弓指的是強弓。詩曰:“張君志高遠,有若雲間鴻。腰懸三尺劍,手挽六鈞弓(明·劉泰)”。
(4)銅虎對鐵驄。
銅虎:漢代發兵所用的銅製虎形兵符。鐵驄:毛色青白相雜的馬。集句:使節分銅虎(宋·祖無擇),丈夫乘鐵驄(明·謝榛)。
(5)是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
有星皆拱北:成語“眾星拱北”,指天上眾星環繞北極星。北:指北極星。無水不朝東: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因此所有的河流都流向東方。常用來比喻人心所向。詩曰:眾星元拱北,萬水自朝東(元·安熙)。又:有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清·弘曆)。
(6)難分難解,何去何從。無窮無盡,有始有終。
難分難解:雙方爭鬥相持不下,難以分出勝負。何去何從:指在重大問題上選擇離開哪裡、走向哪裡,多用於面臨重大抉擇時的迷茫。無窮無盡:沒有止境,沒有邊際。有始有終:指做事有始有終,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局,強調做事的完整性和堅持到底的態度。
(7)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都是形容女子美麗的成語,分別指貂蟬拜月、西施浣紗、昭君出塞、楊貴妃觀花的故事。整體上,這句話形容女子擁有令人驚豔的美麗容貌。
(8)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
容顏和鬢髮隨著時間不斷改變,而春天的花朵每年都會如期盛開。詩人藉此表達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容鬢:容顏鬢髮。春華:春花。詩曰: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唐·駱賓王)。
合掌:“年年,歲歲”合掌,而“年年異,歲歲同”則不合掌。
(9)讀史盡知天下事,磨刀不誤砍柴工。
“讀史盡知天下事”,引用清·林則徐詩句:“讀史識窮天下事,論詩胸有古人情”。“磨刀不誤砍柴工”,指磨刀花費的功夫,不會耽誤砍柴的時間,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備,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10)故壘西邊,蘇子遺留前後賦;大江東去,浪花淘盡古今雄。
故壘:這裡特指赤壁之戰時的遺蹟。蘇子:蘇軾,世稱蘇東坡,北宋詩人。前後賦:指蘇軾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此聯化用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