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們有了一個大約三畝地的基地。
這個基地,以木頭做城牆,裡面有一座小木屋,兩座地窩子。
小木屋用來居住,地窩子用來儲存日常所用之物。
寬敞的小木屋裡雖然不夠明亮,但是居住卻十分舒適。
爐火熊熊溫暖了孩子們的身體,還能烤肉吃。
在春寒料峭之際守著這麼一個鐵皮爐子,比什麼都好使。
但是野外建造進行到這一步,米丫並沒有滿足。
她問孩子們:“大家想不想吃飽穿暖?”
田招娣迫不及待的回答:“我們現在不就是吃飽穿暖了嗎?”
米丫搖了搖頭,嚴肅的回答:
“不,其實我們現在還是靠天吃飯。”
“無論捕魚還是捉兔子,都是得看老天爺的意思。”
“一旦大旱繼續、湖水枯竭,我們就沒有魚兒可以捕捉。”
“同樣的,旱情也會影響到野生動物,到時候兔子的數量也會驟減,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
大家都傻了眼:“那樣的話,我們豈不是束手無策?”
“老天爺想怎麼樣對待我們就怎麼樣對待我們,誰還能反抗老天爺不成?”
米丫搖了搖頭。
她站起身,用手指點著四面的青山:
“不,實際上我們的資源非常豐富。”
“之所以要未雨綢繆,只不過是害怕旱情繼續,旱情繼續的時候,野生動物難逃一劫,但是人類養殖的動物卻繁衍茂盛。”
大家眼前一亮。
“米大姐,你的意思是……?”
米丫說:“我準備從今天開始,搜尋那些可供養殖的牲畜,比如說野豬野雞野兔子之類,然後搞人工養殖。”
“這樣的話,不用我們辛苦出去狩獵,只需要在家裡邊給兔子野豬野雞之類的喂喂草料,就可以收穫源源不斷的肉食。”
“而野雞還可以下蛋。”
“捉一頭母羊回來,母羊還能夠產奶。”
“到時候肉蛋奶齊全,那才是品種豐富的日常生活。”
大家聽了以後忍不住摩拳擦掌:“太好了,米大姐!”
“你說,我們現在該怎麼樣去捉?”
米丫說:“首先,我們來設下陷阱。”
這座大山裡面,據她們肉眼可見觀察到的動物,有熊,有野豬,有兔子,有狼,但還沒有發現野羊的蹤跡。
所以要按照她們第一順位的家畜養殖目標先定位於野豬,只要把野豬變成家豬家養的豬,那麼就有源源不斷的肉食可以享用。、
為了這個目的,米丫帶著孩子們出去冒了好幾次險,去尋找野豬行走的道路。
野外生存的人能夠清晰的辨別動物走的路徑。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野豬也有專門的道路。
野豬若認準了一條道,就一條道走到黑。
這條路上,米丫帶著孩子們挖了一個深深的陷阱,上面鋪上樹枝和苔蘚。
乍一看上去天衣無縫。
雖然說春天剛剛開始,眼下還是一片寒冷,但野豬應該也會出來到處覓食。
做完了這件事,她們開始觀察野雞出沒的路徑。
然而不幸的是野雞非常靈活,設定了幾次陷阱都沒有捉住。
這讓她們想吃雞蛋的計劃落了一場空。
不過,過了幾天之後再去看那準備抓野豬的陷阱,發現裡面落了兩頭小小的野豬,大家這才有了收獲感。
米丫趕緊讓大家七手八腳的用網把兩隻小野豬掏出來。
她們驚訝的看到,這兩隻野豬居然一公一母。
米丫拍了拍手:“太好了,這就是咱們養的種豬了,以後它們將會給咱們源源不斷的產出小豬。”
田招娣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米大姐,如果要養這兩隻野豬的話,咱們是不是還要給它們蓋一個木屋啊?”
“這個蓋木屋老費勁了,好幾個月才能蓋起來,等到蓋起來之後,這豬都已經長大了吧?”
“在木屋蓋起來之前,我覺得它們肯定會跑!”
米丫就笑了,反問道:“為什麼要給它們蓋房子呢?不需要的。”
田招娣傻了眼:“不需要?那把它們養在哪裡呀?”
“難道讓它們滿院子亂?”
米丫說:“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在院子裡挖一個坑就行,一個底部帶有坡度和排水槽的坑。”
這就是土豬圈。
土豬圈挖在地下,四面牆壁都是直來直去的,所以野豬根本爬爬不上來。
但是底部是帶排水坡度的,所以能夠把野豬的棲息的地方和排洩的地方分開。
而事先設定好的排汙坑道,又可以讓她們打掃豬圈的時候不必費勁的將豬弄出來,只需將豬隻轉移過去就行。
大家齊心協力使用螺旋鑽頭和鐵鍬,挖了一個下午就挖出來一個大坑。
把兩隻小野豬放進去之後,然後又採來新鮮的苔蘚,餵它們。
田招娣說:“現在天很冷,這兩隻小野豬會不會受了凍啊?”
米丫說:“它們並不怕凍,不過我們可以用一些枯草給它們做一個窩。”
於是大家又去那些已經融化了的山地上尋了許多枯草,扔到了豬圈裡。
就這樣,她們第一波養殖開始了。
在這期間因為山上的積雪越來越少,所以像在大雪之中捉兔子的那種方法,已經不合適了。
大家又恢復了使用陷阱捉兔子的方法。
但是使用陷阱捉吐的方法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有時候一天可能一隻兔子也抓不到,有時候一天能夠抓到好幾只兔子。
米丫讓格外挑選一下,留了兩公兩母兩對兔子做種。
然後把剩下其她的兔子都切割了以後醃製起來。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田招娣說:“兔子會打洞,如果我們在地下挖一個兔子窩的話,它們自已就會挖洞逃跑的呀?”
米丫回答:“這個時候,就不能給兔子在地上住了。”
“我們需要用鐵籠子把兔子架空養殖。”
一說到鍊鐵,大家面面相覷,雖然鐵是一個好東西,雖然煉起來很有用,但是這個活實在是太累太苦了。
每一次鍊鐵大家都感覺好像脫了一層皮。
但是沒有辦法,這次實在需要用到鐵鐵籠子,就得大家齊心協力的出手了。
好在這一次米丫採用的鐵籠子是那種帶有小窟窿的鐵籠子,而不是一根一根的鐵絲編織成的籠子,這給大家省了不少手工。
只需要事先把模板弄好,把鐵水澆灌到上面,有了純平的這個帶窟窿的鐵板,就可以用來養兔子。
把帶窟窿的鐵板架在大石頭上,然後四周用帶窟窿的鐵板圍住頂上,留空,這樣兔子跑不出來,同時又通風透氣。
好不容易解決了兔子的住所,田招娣又出來提出來一個新的問題:
“現在天這麼冷,青草還沒有長出來,我們拿什麼來喂兔子啊”
米丫說:“不要著急,山林裡有許多塊莖植物,我們閒暇無事的時候只需要挖出來餵它們就可以了。”
“兔子可以吃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大家這才鬆了口氣。有了豬,有了兔子,這才有了一個家大家庭的模樣。
看著欣欣向榮的大院子,每個孩子臉上都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做完了這兩件事以後,米丫開始考慮一個新的問題:
看來大家對於鍊鐵都非常排斥。
因為鍊鐵這個工作十分辛苦,又需要齊心協力,使用槓桿鍛造的時候一不注意就會就會失敗。
所以,有沒有一種能夠代替人力的鍊鐵方法呢?
這樣想著,她把目光轉到了瀑布上面。
瀑布距離她們的營地大約有一里地,處於不遠也不近的。
但是瀑布有水能,水可以推磨,也可以用來做這個水力鍛造的工作。
想到水力鍛造,米丫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她又拉著大家開始採伐木料,做一個水力鍛造的木頭裝備。
這是一個木石結構的裝備,在鍛造的部分用石頭,整體用木料架起來。然後以水力衝壓的效果,像推磨盤一樣來回的打造,鍛造需要打造的鐵定鐵塊。
可是做了幾次活之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因為石頭經不起打,錘幾次鐵定,石頭就裂掉了。
所以需要經常更換石頭,而更換石頭,又需要十個人齊心協力,費大半天的勁尋找石塊更換石塊。
沒有辦法,她們這一次想了一個其她的應對措施——
她們用一大塊鐵定,代替了石頭塊來當水力鍛壓機械的錘子。
如此經過好幾次除錯之後,終於有了一個成型的水力鍛造機。
水力鍛造機建成的這一天,已經是二月下旬了。
眼看著三月就要到來,山裡邊明顯暖和了不少。
兔子皮穿在身上都有些發熱了。
看著眼前這個不大不小的水力鍛造機,米丫說:“以後,我們隔幾天就打一次鐵。”
“打出來的鐵並不是為了我們自已用,而是用來交換外界的東西。”
“正好有那個神秘的可以幫助我們的人,我們管其代號叫山神爺.”
“山神爺可以幫我們把這個鍛造出來的鐵器,換成我們需要的商品.”
她為什麼這麼篤定?
篤定那人一定會幫忙?
還要從前幾天的交換開始.
前幾天,她將那些不需要的螺旋鑽頭,一股腦打包裝到了筐子裡,然後放到了山林邊上,並留了一封信。
希望那個神秘人看見之後,能夠替她們將這些機械換成各種各樣的香料。
沒想到,她的訴求很快得到了回應。
第二天那筐子螺旋鑽頭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小筐香料,還有多半袋鹽巴。
有了香料和鹽巴以後,營地的伙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不僅僅是肉類,甚至包括她們採回來的乾果,都有了額外不同的風味。
就連簡單的魚肉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米丫將魚肉先煎後烤,烤的時候撒上香料。
那香味,香飄十里,不僅孩子們饞的不得了,甚至躲在山裡遠處的神秘男子也忍不住吸起了鼻子。
米丫有感於神秘人幫助自已,於是額外多烤了一條魚,作為酬謝。
沒想到這條魚放在山林邊上之後,一轉眼的功夫就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紙條。
紙條上面寫著:再來十條!
米丫不由得失笑。
這個神秘人看來也很喜歡美食的樣子?
所以從這天起,她除了日常指點孩子們做飯,還會親自烹飪一些個山林野山林之中的美味,不時的提供給那神秘的幫助她們的人。
有了水力鍛壓,米丫又準備做一種在這個時代來說非常非常先進的農業器械,手拉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