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華從妻子在他面前飛躍而下時就病了,只是病在心裡,他可能不自知,也可能是硬槓著,他最終的結局是離開,我覺得是必然的,所以才會有這個設計。有遺憾,但我想透過他的兩段獨白展現他的內心,他其實也是第一次做丈夫做父親做老闆,妻子產後抑鬱,他有沒有責任呢?有,但不是全部,甚至說你沒辦法怪他,因為他很愛他的妻子。但如果他能對妻子更多一點關注,那是不是能避免悲劇呢?有可能會,但也很渺茫。
抑鬱症是這些年日漸被大家熟悉的一種病,但真正遇到過、瞭解它的人,應該會清楚,要控制它的發展很難,它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一旦有哪個環節掉鏈子,可能就功虧一簣。還有很多人,不承認自已生病的,或者家裡人不認為他會生病,尤其是平時看上去樂呵呵和那些外人看來內心強大的人。
而蘭溪,寫這個角色,是因為我身邊認識好幾個偏遠點地方出來的女孩子,真的是在為家裡活,過得很辛苦,眼裡沒有光,我很心疼,所以加了這個角色。
我想透過寫她,去告訴讀這本小說的朋友們,說“不”真的很重要,哪怕是血脈至親。父母養育子女是基本的義務,感情是用愛來滋養的,用對價或用親情綁架的方式去剝削子女,我真的覺得這樣的父母是不配生孩子的。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首先確實是父母給了生命,我們要感恩,但最重要的,還是來體驗的,來做自已的,只有做了自已,才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嗎?
最後說說許卿和林穆辰這兩個人物。
許卿,你們會發現,她在整個文中是一個被美化了的人物,角色是作者塑造的,這是我有意為之。我想透過她寫的是普通女孩,其實我們可能在年輕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機會,但那個時候我們是把握不住的,這和我們的學識、閱歷、心境有很大關係,但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會發現曾經我們很在意的那些東西其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曾經恨的牙癢癢的人也沒那麼可恨,曾經過不去的坎可能只需要一個自我和解就過去了,但往往那個時候,我們會用一些激烈的方式去對抗。
文中的許卿,她如果在二十二歲時將自已的想法和林穆辰溝通,他們可能不會有八年的分離,她在重遇林穆辰時如果心中有恨有怨,他們仍然不會在一起,她對林耀中如果不原諒,她也不會得到那樣純粹的關愛,所以人太擰巴了不行。
至於林穆辰,這篇文中,我著重強化了許卿這個角色,對他的塑造就是一個一往情深,默默支援的角色,筆力還是自認不足,沒寫出想要的樣子。他我一直的定位就是他是無辜的,他不應該被譴責,但其實真要論,他也有錯的,比如在許卿消失後,他找不到人然後出國了。但這正是我特意留的這一個口,我不想把他變成很完美的人,現實中那種為了女人什麼都不管不顧的人,應該都不是什麼有出息的人,那種很脫離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