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思量與抉擇

孟周卻堅信,繩結師是他長期專注的最佳職業。

在他的理解裡,繩結師就像是一名程式設計師,繩結百藝就像是一門特殊的設計語言。

普通人的學習也許終其一生僅停留在門外,但對於天賦出眾的人來說,它可能是造物神塑造世界的神秘工具有待被揭示,能創造出全新世界的力量。

雖然自已無疑不是什麼天賦異稟的天驕妖孽,這一點孟周頗為清楚。

但是……\"我可是作弊者呀。\"他心中無聲地說道。

不知何故,在聽到白丫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後,他對繩結師職業的熱情愈發高漲,而對於白丫口中的往昔,他也懷有一股強烈的好奇心。

此刻,孟周腦海中莫名閃過一句古詩。

\"洪荒初始,何人導以道?” \"萬物渾沌,又從何處考究?

冥冥不明,誰能洞察其源?”\"萬物演化無痕,何時何故?

陰陽交織,其本其變如何追尋?”

孟週一瞬彷彿望見了那一群智者,他們在極其古老而貧瘠的世界孕育,然而他們的智慧深不可測,洞察時間長河,並向大道的根本追尋答案,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提出。

他們的衣物簡陋,或許還會留有斷髮與文身作為標識,身上僅披掛著野獸皮毛,幾乎無一樣體面的勞動工具在身。

可能僅有的工具有磨石的錘子與斧頭,以及懸在腰間用來捆綁的麻繩。

那是他們在山野中拓荒與認知世界的所有依靠,那是連線他們與外界的一座橋。

……

如同白丫頭在沉睡前的描述,不同於眾多職業龐大的傳承系統,繩結匠人的傳承簡約至極,令人咋舌。

除了繩結百式,再無它類傳授技藝。

這便是繩結匠人所能從先人那裡學到的所有幫助,後面的領悟全仰賴個人的力量。

能否將一式拓展出無數種變化,或者是無法有所領悟,便因人而異了。

孟周將沉睡的繩靈白丫自手腕褪下,十指靈動舞動,便從“繩結百法”的第一個編結方法著手操作。

隨著時間悄然過去,一個接一個的繩結方法在他的手中相繼再現。

當他親手編織第一百個法門時,他的個人資訊如預料般產生了變化。

繩結百法經驗值 +1。

【繩結百法·初級完成:1\/200】

孟周審視了眼下的時間,開始盤算:\"在初步形成後,每一款繩結法都需要重新演練一遍才能升級,增加經驗。\"\"即使我的集中力已非常強大,完成全部繩結技法也需要約三個小時,平均每一個法結耗時大約為兩分鐘。\"\"在保持修行不影響的前提下,我能在日間投入到這一方面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半,每天能增益的經驗只有4次。\"\"但這顯然不夠,儘管繩結一門前景可期,但目前來說對我並無太多立即幫助。

長遠來看和眼下所需,都需要兼併平衡,我仍需要把一部分時間分配至其他領域。

決定每日投入四分之一時間在繩結術上,一天積累2點經驗值更合適。\"\"得益於多樣的武術修煉,我的雙手十指已然頗為靈活。

為何每個結法要耗費近兩分鐘,是因為我對‘繩結百法’的掌握尚淺,不斷查閱記憶對照,才能理解操作方式。

如果我能逐漸將每種結法融入本能之中,無需深入思考,指尖便知如何行動,那時等級提升的速度將顯著躍升。\"

......

明確了每日預留給繩結千法修習的時間後,如果剩下的閒暇時光全投入冰雪符與御劍術,不久便可以將兩者研習至圓滿。

孟周開始思考圓滿後應當修煉何門技術。

\"是否再學習更多的法術?\"

這個念頭一冒,孟周即搖頭婉拒。

他當初選擇繪製符篆的一大原因在於利用它複製石刻圖案。

如今這一歷史使命已完成。

此外,製作符篆為他帶來了可觀的靈石收益,讓他能在暖雲谷站穩腳跟。

但目前手中積聚的靈石數量已十分可觀:賣出符篆與戰鬥收穫剩餘物以及鉅額的診金結算,孟周細數一番後發現,就連少許中品靈石也被算上,他的總計價值達到了7,545顆下品靈石。

這樣深厚的資財,對於絕大多數的凝丹期修者而言都不可及。

也就是說,這樣的財富積累與他現有的實力已略顯不相配。

繼續斂聚靈石對他弊多利少。

且他手頭還有不少高品質的符篆可供儲備。

況且他還身為一級頂峰的藥師,如此綜合衡量下來,專攻新符不是個上佳的決策。

\"那就繼續強化戰鬥力吧。\"

儘管現在的戰力不算低,可潛在提升空間極為廣闊。

防護手段不同於靈石,多一份便增添一分穩固。

明確了大方向後,他心中產生了兩條備選項。

一是學習數門法術,豐富他的戰鬥策略;二是深入發掘由嚴熊所授的武道肉身鍛鍊法,最大限度拓展宗師級武道的領悟,將自已的特點擴至最大極限,從而在修煉者之間形成與眾不同的競爭優勢。

當孟周在這兩種道路間猶豫不定時,嚴熊總算調整過來,帶著小鳥依人般的苗琳登門來訪。

在石屋的客堂裡。

嚴熊和苗琳二人已經拜訪完畢離去,只剩下孟周獨自面對眼前的矮几,其中一方開啟的盒子映入眼簾。

長盒被分作三個部分, 最大的一格塞滿了下品靈石;左側和右側的格子裡則堆滿了整齊排列的書卷典籍。

八百枚下品靈石、加上他們精心挑選整理的一套完整傳世文獻,便是嚴熊贈予他的答謝禮物。

嚴熊亦歉然解釋,這麼少量的靈石遠不足以報答孟周的慷慨援助。

編號239

它不僅徹底清除了他體內的劇毒,還讓他的修為在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飛躍兩層,由原來的煉氣六層晉升為如今的煉氣八層,讓他瞬間從瀕死邊緣的散修蛻變成為一個具備探索築基深層次秘密的嶄露頭角的新星。

與這如同重生般的大恩相比,任何數額的靈石都無法衡量它的價值。

然而,苗琳與嚴熊的財富確實有限,因為他們兩人由於丹道天賦一般,苗琳選擇把寶貴的時間用於試驗高品質新藥,然而這些投入最終大多在地火丹爐中灰飛煙滅,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資金消耗。

於是,他們兩人精心整理了兩套傳世寶典饋贈於他。

第一套來自苗琳四處收集整理的殘破的第二階丹道路線秘典。

另一份則是嚴熊長時間試丹實踐的協助成果,雖然苗琳的天賦不高,但在無數次成功與失敗的教訓背後,有著詳盡的記錄與深刻的思考總結。

這些詳細的資料揭示了苗琳這位一級中品煉丹士的成長曆程,然而,苗琳提及這部分時還有些不好意思,因為這揭示了她丹道天賦平凡的事實。

按照常規觀念,這份殘缺的二級丹道路線秘典的價值通常會大於苗琳的日誌,但是孟周的想法恰恰反了過來。

他認為後者的價值遠超過前者。

孟周也有幸接觸到多位從業者的一脈相承,包括周全傳遞給他的符文體系,他也已經通讀了大部分。

在那裡,他發現了一個重大缺失:那些傳承典籍普遍只重視結論,對過程的闡述要麼模糊不清,要麼被刻意忽略了。

比如,在制符書籍中,它們只會告知你如何繪製特定的符咒,卻幾乎從不揭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為什麼會這樣結構化、線條如何相連,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原則、兩處相似性為何會造成混亂……這些問題的答案全部缺失。

就像一個只有答案的數學題,沒有解題的過程描述。

此外,傳世典籍中往往流露出崇尚強者的偏見,甚至更為直接且極端地反映了這一點。

還是以符道為例,同一種符咒在不同級別的制符師手中會呈現出各自獨特的方法,而非一成不變。

這就使得眾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更強者所掌握的精湛技巧才有資格作為後繼者的準則模板。

反之,那些默默前行者透過實踐得出的道路,相比之下就會顯得簡陋和原始。

然而,孟周認為這種理解恰恰顛倒了事實。

與苗琳的那種丹道成長日記相比,記錄著明確和眾所周知的丹道秘訣反而顯得更具價值。

苗琳的筆記本中,一頁接一頁記錄著她第三次嘗試煉丹失敗的情況,詳細描繪了嚴熊試藥後的各種反應反應,以及她從嚴熊反饋中歸納失敗原因,指出後續提升的方向和具體改進方式。

這樣寶貴的教訓遍佈每一頁。

\"這是位擁有理性和科學思維方式的丹師。\"孟周也見過不少煉丹師,交談中常常能瞭解職業特點。

他們分享的經驗裡,常常充斥著種種“感覺”,不僅是丹師,符師或器師也是如此。

甚至就連楚錚教授他煉符技巧時,最終歸根結底也是源於這種“感覺”。

對他們來說,法器、丹藥或者符咒就如同他們創作的藝術品,需要親手雕琢。

然而這跟孟周的認知有些衝突。

在他看來,比起模糊抽象且捉摸不透的“感覺”,對各類職業和製作流程進行明確規範、資料化的操作更為實際。

苗琳是第一個對他不提“感覺”,只論事實的人,可能與其資質一般,“感覺”不敏感有關。

若她的天賦更強,她應該不會走這種相對顯得粗糙的路子。

但無論如何,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

匆匆粗略翻過筆記,孟周心中湧現許多感慨。

他誠實地覺得,這套筆記本的價值極其珍貴,如果用作回報是遠遠不夠的。

接著,他又看向嚴熊所整理的另一部遺世傳承典籍。

相較之下,苗琳那份偏向于丹道專精的內容相比,這套典籍的涵蓋面廣得多。

首當其衝是一部叫做《炎烈訣》的火元素修習法,雖然廣為人知,但優點在於能夠和各種築基修煉體系相適應,並具有相當不錯的力量。

許多獨行俠把它視為基礎修練的核心內容。

此外還配有一本書,主要記錄了配合《炎烈訣》施展的火法和一些輔助其他元素力量的法術。

這些都是擺置在顯著位置,不過孟周更看重這些法術的實用性。

相較於嚴熊當初給他的,這個版本新很多,看起來是他近來的創作。

孟周漫不經心地掃了一遍書籍後,最後停留在其中一本秘籍上。

這部由嚴熊整理的集大成武學手冊中,許多技巧都是孟週記憶裡已熟悉的,或能找到類似高仿版本的。

真正令孟周眼前一亮的是書中那些專門為契合嚴熊強健體魄設計的特殊招式。

它們旨在提升修煉者的五官感應力。

例如有一種技巧“聆音識位”,即使在光線幽暗或是眼睛受傷的情況中,也能依賴聲音判斷距離和方位,甚至能形成由聲音構建的全感世界,彷彿聲波雷達一般精準無比。

還有名為“鷹眼狼望”的技法,都是專注於眼睛的訓練。\"鷹眼”提升威嚴肅穆的感覺,隱約帶有一點精神攻擊的效果,而“狼望”則是強化遠視和精確瞄準技能,簡直是箭道、潛行暗器的絕配技術。

見到這些技巧,孟周內心頓時明悟:\"對啊!這樣豈不是……”\"修煉這類功夫,是價效比最高、風險最低的道路了!”

加上這些武技與嚴熊贈予的煉體法訣結合,會起到相互增益、效率倍增的效果,孟周對接下來的修煉方案逐漸清晰起來。

老實講,我對這種煉體法門的名字至今尚未定型。

在章節剛開始構思之際,我的腦中曾有《龍虎蛇龜》這個名字的雛形,因為已修煉的“龜蛇勁”可以說是它的預示。

但我反覆思考,認為這個名字過於酷炫,似乎不那麼符合孟周從嚴熊那裡獲取的背景。

如今氣訣已在練氣初期學習如此精深高雅的內容,今後築基結丹元嬰階段又該怎樣編排故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