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茉,慎言。”楚黎照臉色微變,周圍人來人往,若是讓恩義侯府的人知道了,定然是不好收場的。
宋茉茉也是意識到自已的失禮,只能撇撇嘴巴。
素馨細細打量著來往的眾人,心底在盤算著什麼,她眼角微微垂下,突然看到了什麼:“姑娘,您看那邊。”
楚黎照順著素馨的目光看過去,便見到了一熟人。
阮清月只見阮清月身著一襲湖藍色長裙,裙襬繡著精緻的雲紋,髮髻上插著一支羊脂玉簪,簡約卻不失高雅。她正和柳如眉低聲交談著什麼,偶爾還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楚黎照心中疑惑,這阮清月怎麼和柳家小姐湊到一塊去了。
她帶著丫鬟緩緩走近,只聽柳如眉輕聲說道:“姐姐今日這一身真是清新脫俗,聽聞姐姐近日得了恩義侯夫人的誇讚呢。”
阮清月謙虛地笑了笑:“妹妹莫要打趣我了,不過是運氣罷了。”
楚黎照輕咳一聲,兩人轉頭看來。阮清月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後恢復平靜,福身行禮:“見過羲嘉公主。”
楚黎照微笑著回應:“阮小姐,真巧。”柳如眉也乖巧地行了禮。
楚黎照看似無意地問道:“二位方才聊得這般開心,可是有什麼趣事?”
阮清月剛欲開口,這時一個婢女匆匆跑來在柳如眉耳邊低語幾句,柳如眉臉色一變,忙向二人告辭離去,徒留阮清月站在原地,氣氛一時變得微妙起來。
“今日阮小姐身著這湖藍色長裙當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就連本宮瞧了都自慚形穢。”楚黎照不輕不重的說道,眸光也從頭到尾將阮清月打量了個遍。
“殿下謬讚。”阮清月伸手理了理鬢角的碎髮,淺淺一笑道:“畢竟是薛老夫人的宴,總歸是要好好裝束一番的,這才不會失了禮數。”
“阮小姐說的有道理。”楚黎照道。
阮清月見楚黎照這態度不鹹不淡,心裡也不由自主生出一股子沒來由的氣,她開口問道:“今日來可是為了硯王殿下選妃何人?”
楚黎照聽聞此語,莞爾一笑,好看的眉目也生出淡淡的鋒芒:“阮小姐此話說的是何意思?硯王殿下是本宮的義兄,今日只為賞戲,不為其他。”
“是清月唐突了。”阮清月沒來由的弱了氣勢。
蕭硯走上前來,眼神複雜地看了一眼楚黎照,隨後對阮清月說道:“本王的事,就不勞阮小姐費心了。”
阮清月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咬了咬嘴唇。
蕭硯又轉向楚黎照,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笑:“羲嘉公主倒是悠閒,還有心思在這裡打趣他人。”
楚黎照心中一緊,知道蕭硯故意這麼說,她忍著委屈回道:“硯王殿下這話可就不對了,本宮只是正常寒暄而已。”
蕭硯冷哼一聲:“是嗎?公主殿下的寒暄總是如此犀利?”
周圍的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
楚黎照深吸一口氣,臉上重新掛上笑容:“或許是殿下誤會了,今日這宴會人多嘴雜,難免會有些誤解產生。”
蕭硯看著楚黎照強裝鎮定的樣子,心中竟有一絲不忍,但很快又被冷漠取代。“但願如此吧。”說完,蕭硯拂袖而去。
楚黎照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阮清月此時在一旁暗自慶幸,這場風波沒有波及到自已太多,悄悄轉身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宋茉茉見楚黎照與蕭硯兩人不歡而散,眉目之間充斥著對他們的擔心,緊握住楚黎照的手心在安慰她。
戲臺上戲臺上咿咿呀呀唱著不知名的戲曲,楚黎照卻沒心思欣賞。她想起剛剛蕭硯的冷嘲熱諷,心中滿是苦澀。
素馨湊近楚黎照小聲說:“姑娘,硯王殿下許是今兒心情不佳,您別往心裡去。”
楚黎照搖了搖頭,她明白,她與蕭硯之間不止這麼簡單。
她一直都明白。
只不過眼盲心瞎,不想讓自已被發現罷了。
這邊阮清月離開後,心中暗喜自已脫身巧妙。
但她深知楚黎照與蕭硯關係匪淺,日後還是得小心應對。
她一邊走著,一邊想著如何鞏固自已在恩義侯府中的地位,若能得到侯夫人更多青睞,日後嫁給蕭硯也會容易些。
而蕭硯回到自已的座位,手中把玩著酒杯,腦海裡卻浮現出楚黎照強顏歡笑的面容。
其實他並非真心想傷她,只是看見她和阮清月說話,莫名一股醋意湧上心頭。
他暗暗決定找個機會再跟楚黎照解釋清楚。
楚黎照在臺下坐了一會兒,終是覺得無趣,就想著帶著宋茉茉和素馨悄然離場。
而此時此刻。
“諸位!”洪亮的聲音傳來。
眾人皆是抬頭望向那聲音的來處。
“今日老身備下這賞戲宴,是希望諸位夫人們家中的姑娘們可有婚配?若是沒有,老身的幾個孫輩也到了年紀了,不如各自相看?”薛老夫人眉目慈祥,就像是家中為自已操心的祖母。
畢竟是掌權許久的當家人,說出的話,自然有一定的號召力。
“哎呀……孫輩!那豈不是也有兩位殿下?”坐在後邊的一位夫人聽到這話,眼睛都頓時亮了起來。
誰不知道,兩位殿下馬上就要及冠了,身邊連個側妃都沒有,這樣潔身自好的人,莫說是天家之子,就連商戶之子恐怕也是望其項背的。
身份尊貴也就罷了,偏偏生了一身的好皮囊,文武皆備,任誰見了會不歡喜的呢。
“哎,要本夫人說啊,硯王殿下還是要配那姜丞相孫女姜婉晴的才是,京都第一才女,才貌俱佳,還彈得一手好琴,從小熟讀女戒,無論是管理內務,還是才貌都是數一數二的。”
說話這人是莫毅的繼母,李氏。
李氏的兄長向來追隨姜丞相一派,自然要說幾句好話的。
“誰說呢!我看刑部尚書袁銘大人的嫡妹妹也是頂頂好的姑娘,身材樣貌數一數二,才情俱佳!這樣才不會顯得寡淡。”
場地下的夫人各自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