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章 編練新軍

吳林華迫不及待的喊來洪熙官與方世玉,想讓他們見識一下這新式火槍的威力。

待洪、方二人照著吳林華的樣子在後院放了幾槍之後,立即被震住了,以前的火繩槍發射之前要先點燃火繩,然後才可以發射,使用十分不便,但這燧發槍就不一樣了,只要擊錘上有火石,張開擊錘便可以射擊,比之火繩槍要方便多了,而且它的打火板在擊錘張開時可以蓋住引火池裡的引火火藥,能有效防止狂風將引火藥吹走,因此能在大風天使用。

見了如此威力強大的火器,眾人哪裡肯放過?方世玉立即不客氣的要了兩支,在旁邊觀看的莫不計也要了兩支,洪熙官雖然也受到震撼,但他還是覺得沒刀子方便,最後還是吳林華硬塞給他兩支。

吳林華自已留下兩支,剩下的兩支槍,交給芳兒和莎莎保管,順便也要教會她們打槍。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吳林華早上按時上朝,下午就帶著洪熙官、方世玉和莫不計去“鎮虜軍”軍營,一來讓三人熟悉一下軍旅生活,二來也是為了指導戰士們訓練,順便加強一下自已對軍隊的控制,雖然這支軍隊是自已從江北帶來的,但如果長時間不在軍中露面的話,只怕大權旁落,再也不聽自已的號令。

因此他一方面深入基層,對中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噓寒問暖,不斷吩咐廚房改善伙食,注意軍營的衛生,若有士兵病了,他還親自喂藥,直感動的眾官兵熱淚盈眶,就差喊他親爹了;另一方面,他用民族主義思想武裝士兵的頭腦,確切的說是洗腦,拼命強調華夷之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話他幾乎每天都說,為了寓教於樂,他經常讓莫不計上臺大說英烈傳,以激起眾官兵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他還特別強調忠誠的重要性,當然這個“忠誠”只是對他自已,他要求眾官兵只聽從自已的命令,為此他還特地舉出了漢代名將周亞夫與細柳營的故事,要求眾官兵要嚴守軍紀,必要時連皇帝的面子都不能給,只有這樣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在訓練方面,吳林華把自已知道的有限的軍事知識與戰鬥技能傳授給軍官,把不適應時代要求的陣法通通去掉,用火器時代的訓練方式來訓練部下。要求所有計程車兵都要熟練的掌握火器射擊要領,並且不斷的訓練他們輪番射擊的技能,先是三排輪番射擊,接著是五排輪番射擊,最後是十排輪番射擊,用這種射擊方法來阻擋敵軍士兵尤其是騎兵的衝擊。

在武器方面,鎮虜軍現在仍然是冷兵器與火器混合部隊,吳林華想早點把這支部隊變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純火器部隊,因此他三天兩頭的往工部跑,不斷催促加緊製造新式火器。但事與願違,不但新式燧發槍沒發放到部隊,甚至連老式的火繩槍也沒見到一杆。吳林華幾番打聽,才知道原來是主管內府內官監的太監在搗鬼,這內府內官監是明朝的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專司為皇家制造用具,是除工部之外管理住坐工匠的唯一衙門。

這太監也姓高,比高起潛小不了幾歲,但卻拜了高起潛作乾爹,這才被派來掌管這油水大的內官監,他藉口影響了皇家用具的製造,故意拖延新式火器的生產,並且派人暗示吳林華向自已行賄。

吳林華惱怒異常,當面罵了他幾句,但他不僅不怕,還逢人便說吳林華是吝嗇鬼。

終於有一天,在領教了吳林華御賜金鐧的強大威力之後,小高太監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僅對吳林華的要求有求必應,而且還親自將先期製出的五千支燧發槍和庫存的五千支火繩槍送入鎮虜軍的軍營,並答應加緊生產新式燧發槍。

現在鎮虜軍已有近兩萬人,人多槍少,只好分成兩批訓練,一批練習刺殺,一批練習火槍射擊,每過五天交換一下,一時之間,軍營之中殺聲震天,槍聲不斷,好一派熱火朝天的練兵景象。

這天下午,吳林華像往常一樣在軍營中呆了一下午,親自指揮了一次小規模的軍事對抗演習,他指揮的紅軍用了不到半個時辰便擊敗了由陳唯一指揮的藍軍,陳唯一輸得心服口服,在一旁觀摩演習的軍中各級軍官也是看得如痴如醉,心悅誠服。

吳林華將莫不計端上來的一杯茶一飲而盡,對那些把自已圍成一圈並用崇敬的眼神望著自已的各級軍官說道:“這就是軍事演習了,不要以為這是遊戲,要把它當成一場真正的戰爭來看待。演習的目的是什麼呢?演習不是為了好看,不是為了取悅長官,而是為了檢驗戰鬥力,為了檢驗自已部隊的不足之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爭取在上戰場之前把自已可能犯的錯誤找出來,並解決它。這次大家看到的是戰術級別的演習,我準備下個月來一次戰役級別的演習,到時就不是這千把人了,而是三萬人,大家也不用在旁邊觀看了,大家都有參加的機會,希望大家回去以後認真的回憶一下我平時教你們的,要把它真正的運用到戰爭中去!好了,大家不要圍著了,列隊!”

隨著陳唯一幾個響亮的口令聲,眾軍官迅速各就各位,列成了一個小小的方陣。

吳林華站在軍官方陣前,兩腳跟併攏,腳尖自然分開,以立正姿勢向著軍官們敬了個標準的古羅馬軍禮。

陳唯一立即喊道:“立正!敬禮!”隨著“啪啪”的一陣整齊劃一的軍靴的撞擊聲,眾軍官很快也向吳林華回以同樣標準的古羅馬軍禮。

吳林華很滿意部下的表現,他揹著手在眾人前看著他們腳下的軍靴,臉上全是得意的笑容。這些軍靴是他以每雙五兩銀子的價錢向南京城裡最大同時也是最好的皮革鋪買來的,均以上等牛皮製作,樣式仿照德式長筒馬靴,由於價格昂貴,加上比較笨重,吳林華只給軍官每人兩雙,並囑咐眾人小心愛惜,因為每年只有兩雙發放,至於士兵,就先讓他們穿布鞋好了。

吳林華一直認為一身筆挺且陽剛之氣很濃的軍裝是保持士氣的重要手段,很難想象一支穿的破破爛爛的軍隊能有什麼士氣,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軍,但他們是由先進的革命思想支援的,自然不具可比性,不能照搬到這明朝軍隊身上。

現在鎮虜軍計程車兵仍穿著明軍的舊軍服,這種軍服並不符合熱兵器時代的要求。大概是審美習慣不同的緣故,吳林華覺得這種軍服很難看,一點也顯不出軍人的陽剛之氣,不論什麼人,無論你多麼有英雄氣概,只要穿上這明軍軍服,就會顯得極為猥瑣,若不是腦袋上還頂著個鐵盔,很難將士兵與地痞區別開。

吳林華按照現代軍服的式樣,畫了個軍服草圖,讓芳兒與莎莎趕了兩天做了套出來,試著穿了一下,感覺還可以,二女眼前也是一亮,就是上衣的那一排佈扣有些礙眼,但也沒辦法,誰讓這個時代還沒有發明拉鍊呢?修改了幾處小小的瑕疵後,吳林華便將其拿到“城南布衣鋪”去訂做。

那掌櫃的聽說來了大買賣,立即眉開眼笑,待見到衣服的樣品,他才大吃一驚,當聽說來人竟然要訂十萬套時,立馬拍胸脯保證一定在一個月內拿出來交差。

吳林華很詫異,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打算分包出去,他的大生意均是用這種方法來做的。

吳林華心想:這不就是皮包公司嘛。心裡打起了鼓,擔心起軍服的質量來。

那掌櫃似乎看出了吳林華的擔心,說道:“客官儘管放心,這貨若是不奈穿,絕不要您的錢,不信我們可以立字據,白紙黑字,我也跑不了,再說這麼大的生意我能不小心嗎?整個南京城裡除了我們也沒有人能接這活,您放心好了。”

吳林華確實跑遍了全城,別人一聽數量太大,就不敢接這活,這才跑到這裡來。思慮再三,吳林華終於與此店掌櫃簽了信約,聲言一個半月內完不成,則衣服全部免費。

至於頭盔,這些明軍頭盔只能擋一下流矢,擋不住槍彈,也擋不住大刀。吳林華本想按現代的軍用鋼盔來做的,但考慮到這需要衝壓機,因而放棄了這一方案,改用皮鐵混合盔。這種頭盔是在皮盔的外面鉚上鐵片,然後在皮盔的裡面再縫上一層皮革,邊緣用鐵箍箍上,再栓一個帶子,用於栓住下巴,防止脫落。這個生意就交給了“王記鐵匠鋪”,訂購數量是五萬頂,由於加工費時,吳林華將交貨日期定為半年後。

由於軍服和頭盔均未交貨,因而這些鎮虜軍的軍官還是穿著明軍軍服,但他們的腳下卻穿著嶄新鋥亮的軍靴,這就顯得有些不倫不類,連吳林華都覺得有些好笑。

吳林華喊了聲:“稍息!”

軍官們便放下手來,一個個站得筆直。

吳林華又向眾人灌輸了一番忠心報國的道理,要眾人刻苦訓練,奮勇殺敵,用千萬個無名的嶽武穆造就出一個名垂青史的、有名的嶽武穆,用自已的鮮血乃至生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中華。看看天色已不早了,吳林華吩咐軍官們解散,便拉著莫不計去尋洪熙官和方世玉。

洪、方二人今天來到軍中後顯了一下武藝,立刻被一群愛習武計程車兵圍住了,眾人紛紛要他們再露幾手,經不住眾人的慫恿,兩人便又拿出絕學互拆了幾十招,這一發而不可收拾,眾人圍著他們定要拜師學藝。無奈之下,二人只好盡力指導,漸漸的二人的興趣也被提起來了,與眾士兵一來二去,拆打的不亦樂乎。

吳林華見二人沉迷其中,不忍打斷他們,便與陳唯一打了個招呼就和莫不計先走了。

二人騎馬緩步前行,一路順著長江走,正逢戰亂,江邊一個人影也沒有,江上也空蕩蕩的,只有幾艘小漁船隨著江濤起伏,偶爾傳來幾聲打漁的號子聲,更是憑添了幾分荒涼。江邊的蘆葦也已枯黃,隨著江風的吹拂,一會兒倒向右邊,一會兒倒向左邊。

突然,蘆葦叢中“撲啦啦”飛出幾隻水鳥,邊飛邊發出幾聲淒厲的叫聲,吳莫二人同時一驚,並轡走到一起,緊張的四下觀望。

就在二人以為是虛驚一場時,前方十幾丈的蘆葦叢中跳出二十幾個彪形大漢,個個臉蒙黑布,手持大刀,為首一人大喝一聲:“呔!哪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