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不禁為沈飛的狠辣和果斷感到震驚,同時也為朝廷的未來感到擔憂。
在內閣的廳堂中,李善長和胡惟庸相對而坐。
他們的眉宇間都閃爍著深沉的光芒,彷彿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
胡惟庸喝了一口茶水後,看著李善長說道:“老師,現如今朝堂上的局勢愈發不樂觀了。
沈飛的計劃一旦成功,孔希學等人將不復存在,但這也將給朝廷帶來更大的動盪和不安。
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李善長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胡惟庸啊,朝廷的局勢確實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
沈飛的計劃雖然狠辣,但也是迫不得已。
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動盪而忘記了國家的長遠利益。
我們要堅定信念,保持清醒的頭腦,為朝廷的未來謀劃出更加穩健的道路。”
兩人相視一笑,彷彿已經找到了應對之策。
此言一畢,李善長輕輕頷首,他的眼神變得深邃而複雜,彷彿能透視這世間的紛擾與變幻。
他輕撫鬍鬚,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說的滄桑:“風雲將起,天下即將迎來一場大變革。”
“遙想當年,我與先皇並肩作戰,打下這大明江山,那時,那毛頭小子胡惟庸,尚不知在何處沉浮。
然而,歲月如梭,時光荏苒,今日之天下已非昨日之比。”
李善長說到這裡,目光轉向身旁的胡惟庸,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多年的官場生涯,讓李善長深知這其中的險惡與殘酷。
他深知,一步之差,便可能萬劫不復,甚至累及家族。
因此,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胡惟庸的警示:“官場如戰場,步步驚心。
你若是想在其中尋得一線生機,必須學會明哲保身,切勿被權勢所迷惑。”
“我目睹過太多玩弄權術之人,他們或曾風光一時,但最終都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李善長望向胡惟庸,眼中滿是期許與告誡:“你要牢記我的話,切勿重蹈覆轍。”
胡惟庸雖然恭敬地應承,但眼中卻閃爍著難以掩飾的野心與光芒。
他正值壯年,正是渴望建功立業的年紀,又豈能甘心平凡?然而,這一切都被李善長敏銳地捕捉到了。
他輕輕搖頭,嘆息一聲,心中明白,權力對於這位年輕的後生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
然而,李善長並未繼續多言。
他深知,每個人的道路都需要自已去走,旁人的勸誡往往難以改變其心意。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侍衛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封信件,恭敬地呈上:“大人,有緊急訊息。”
李善長接過信件,快速瀏覽後,臉色驟變。
他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彷彿預見了即將發生的鉅變。
他抬頭看向侍衛,沉聲問道:“這訊息是從何而來?關於何事?”
“大人,這是關於衍聖公前往漠北的訊息。
陛下已經下令,安排三百錦衣衛護送。”
侍衛回答道。
李善長聞言,心中一陣悸動。
他立刻聯想到了沈飛,那位一直待在太子府內的智者。
這一切難道與他無關嗎?李善長心中湧起一股寒意,他深知,這背後定有沈飛的影子。
他緩緩站起身,朝著門外走去,心中卻如同翻江倒海般難以平靜。
胡惟庸緊隨其後,一路上默默無言。
李善長雖然面色凝重,但內心卻在飛快地思考著這一切的關聯與可能。
他深知,這一切絕非巧合,背後定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推動。
而這股力量,在他看來,除了沈飛之外,再無他人。
想到這裡,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李善長此刻的神情變化,自然逃不過胡惟庸的敏銳觀察。
胡惟庸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忍不住靠近幾步,低聲問道:“老師,是否有什麼重大事情即將發生?”
李善長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彷彿要將胸中的憂慮都吐出來。
他轉過身,坐在了旁邊的一處石凳上,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胡惟庸緊隨其後,也坐了下來,他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再次開口:“老師,請明示,到底發生了何事?”
李善長收回目光,看向胡惟庸,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緩緩開口:“這一切,看似巧合,實則早有預謀。
你可曾注意到,近期發生的每一件事,都似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暗中操控?”
胡惟庸聽後,心中一凜,他沉思片刻,搖頭道:“老師,我愚鈍,並未看出其中端倪。”
李善長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這次陛下安排三百錦衣衛護送衍聖公前往漠北,看似是太子朱標的提議,實則背後另有其人。”
“是誰?”
胡惟庸急切地問道。
“沈飛。”
李善長斬釘截鐵地回答。
胡惟庸震驚地看著李善長,他從未想過這背後竟有沈飛的影子。
他問道:“老師,沈飛為何要這麼做?他想要衍聖公在漠北遭遇不測?”
李善長點了點頭,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沈飛的警惕和忌憚:“沈飛此人,心狠手辣,他這麼做,無非是想借衍聖公之死,來削弱儒家的勢力。
同時,也是在向陛下展示自已的手段和能力。”
胡惟庸聽後,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他從未想過沈飛會有如此大的野心和狠辣的手段。
他感嘆道:“老師,沈飛的手段真是可怕啊!”
李善長沒有接話,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片刻後,他收回目光,對胡惟庸說道:“官場之上,就是你死我活。
你要記住這一點。”
“不過,這次衍聖公前往漠北,還有另一個關鍵因素。”
李善長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那就是徐達所率領的十五萬大軍。”
胡惟庸好奇地問道:“老師,這十五萬大軍有何說法?”
李善長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徐達此次若能帶回大部分人馬,陛下或許會念及舊情饒他一命。
但若是他帶不回大部分人馬,那即便是徐達這樣的忠臣良將,也恐怕難逃陛下的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