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一影響逐漸顯現,大明將如同永恆的燈塔,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沈飛的話語在眾人耳邊迴盪,引起了一片沉思。
學生們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驚愕逐漸轉變為凝重,顯然他們正在努力消化這一全新的觀點。
沈飛深知,這種看似“強盜”的邏輯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種挑戰,但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終於,有學生鼓起勇氣提出了質疑:“先生,這樣做是否違背了聖人的教誨?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依賴理性和禮儀,而非暴力與征服?”
沈飛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讚賞這位學生的勇氣。
“你說得沒錯,聖人確實強調過理性和禮儀的重要性。”
沈飛回答道,“但我們也必須明白,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願意與我們講理講禮。
對於那些頑固不化、拒絕與我們交流的國家,我們必須採取更為直接的手段來維護大明的利益。”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放棄理性和禮儀。”
沈飛進一步解釋道,“相反,我們需要在征服的過程中逐漸傳播大明的文化和制度,讓被征服的國家逐漸接受並融入我們的體系。
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大明的偉大復興。”
沈飛的話讓眾人陷入了沉思。
他們開始意識到,大明想要擴充套件版圖並不一定要與北方的遊牧民族死磕到底。
相反,他們完全可以從海路出發,利用海洋的便利條件來征服更廣闊的領土。
這種戰略不僅進可攻退可守,還能讓大明的影響力迅速擴散到世界各地。
然而,在眾人之中也有一些學生對此持保留意見。
他們大多出身名門望族,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儒家至上、其他學說皆為異端。
因此,他們覺得沈飛的觀點過於激進和異類。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沈飛不斷的闡述,這些學生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轉變。
朱標站在門外,靜靜地聆聽著沈飛的講解。
作為皇室子弟,他深知帝皇之道的殘酷與無情。
然而,在沈飛的啟發下,他開始意識到真正的王霸之道並非僅僅侷限於大明國內,而是應該放眼全球、征服世界。
這種思想讓朱標感到興奮和激動,他覺得自已彷彿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然而,朱標心中一直掛念著大漠草原的戰事。
大將軍徐達果然如沈飛所料大敗而歸,現在就算沈飛提出的那些建議送到大將軍手中也已經無濟於事。
前線的情況已經刻不容緩需要有人站出來主持大局。
朱標知道父皇在朝堂上正為此事發愁不已而他能想到的唯一人選就是沈飛先生。
在他看來無論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沈飛先生都一定會有應對之策的!
在深深的期盼之中,朱標終於下定了決心,他鼓足了勇氣,毅然地叩響了沈飛的房門。
沈飛聽到敲門聲,立刻停下了手中的事務,面帶溫和的笑容,從書房中走了出來。
“太子殿下,請進。”
沈飛的聲音中透著一絲從容,他輕輕引手,示意朱標隨他一同前往。
朱標緊跟其後,心中的焦急之情溢於言表,但他仍然努力保持著鎮定。
其實,沈飛在之前已經察覺到朱標在門外徘徊,但他並未點破,只是靜靜地觀察。
他心中默默估算,徐達那邊的戰事應該已經有了結果。
從朱標那焦急的神情中,他也能猜到朝堂上此刻定是議論紛紛,一片混亂。
老朱此刻的心情,沈飛也能想象得到。
他作為大明最信任的大將軍,徐達的失敗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這場慘敗不僅讓北伐元賊的戰略陷入了泥沼,更讓朝廷的威望和士氣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朝堂上的那群官員,雖然個個自詡為治國之才,但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們又能拿出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呢?
至於賭上國本拼死一戰,老朱肯定也不願意。
他現在已經是大明的皇帝,不再是那個一窮二白的朱重八,他需要考慮的是整個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所以,他不可能如此冒進。
朱標此次前來,目的十分明確。
他是來向沈飛求助的。
大明需要一個人來扭轉乾坤,而這個人,只能是沈飛。
沈飛心中明白這一點,但他也深知這個任務的艱鉅和危險。
他帶著朱標來到了一間偏僻的屋子,這裡清淨無人,只有他們兩人。
沈飛坐在桌旁,神色淡然,彷彿對眼前的一切都已瞭然於胸。
而朱標則是滿臉憂色,眉宇間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先生,請您一定要救救大明!”
朱標沒有坐下,而是先向沈飛行了一個大禮,態度十分誠懇。
沈飛看著朱標,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太子殿下,您這是何出此言呢?”
沈飛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調侃,“如今我大明百姓安居樂業,南北學子齊聚一堂,恩科盛世,一片向好啊。”
“大明哪裡需要我一個教書先生來救火呢?”
沈飛的話讓朱標愣住了。
他發現自已似乎有些看不懂眼前的這位先生了。
不,他發現自已好像從來都沒有真正看懂過沈飛。
大明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一片昌盛繁榮的景象,但國朝初立,很多事情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變數。
朱標沉默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再次抬頭看向沈飛。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期待:“先生,大將軍敗了!藍玉的先鋒大軍被元賊伏擊,一萬大軍盡數覆滅!”
“大將軍徐達救人心切,領大軍與元賊血戰,卻再陷泥潭!火銃營遭到元賊突襲,五千支火銃盡數損壞!”
“如今大將軍幾乎沒有了對抗大批次騎兵的能力,而且大軍深入大漠,戰線過長,糧道被元賊截斷!大明危在旦夕,請您一定要出手相助!”
在浩渺的戰雲之下,大明中路的五萬將士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而左右兩路的援軍,即便他們竭盡全力,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抵達戰場,為中路將士提供及時的支援。
更令人擔憂的是,元賊尚存餘力,他們必會傾盡全力,以阻撓大明大軍的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