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執掌國子監!

“此人,似乎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崛起得異常迅速……”

朱元璋心中不禁感嘆。

他深知,沈飛並非空有其名之輩,其才學之深、手段之強,都足以讓他擔任起教育太子的重要任務。

然而,在沈飛迅速崛起的同時,那些曾經與他有過紛爭的敵人,卻一個個遭逢不測。

“這些事件,似乎並非簡單的巧合……”

朱元璋的眉頭緊鎖,他開始重新審視這位曾經不太起眼的沈飛。

他心中不禁生出一個念頭:這位沈飛,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張面孔?

“有才學,有手段……”

朱元璋心中默唸,他對沈飛的評價愈發複雜。

他深知,一個能夠輔佐太子、為大明效力的臣子,必須是有著過人之處的。

但沈飛的手段和心機,又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若你能真心為標兒、為大明效力……”

朱元璋在心中默默祈禱,他希望沈飛能夠真正為太子、為大明著想,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已的利益而行動。

“朕也並非沒有容人之量……”

朱元璋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信。

他知道,作為一位開國之君,他必須有著寬廣的胸懷和容人的雅量。

只要沈飛能夠真心為大明效力,他願意給予他足夠的信任和支援。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注意力也轉向了科舉舞弊案背後的種種證據鏈。

他深知,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沈飛似乎成為了唯一的受益者。

那些曾經與他有過紛爭的敵人被誅殺,而他又因此獲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權力。

這一切,都讓朱元璋對沈飛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在內閣中,李善長和胡惟庸兩位大臣也是滿臉凝重。

他們面前擺放著這次科舉的錄取名單,除了朱元璋欽點的狀元、榜眼、探花之外,還有眾多進士門第需要安排。

然而,此刻他們心中的憂慮,卻並非僅僅是為了安排這些考生而煩惱。

他們深知,這次科舉舞弊案給朝廷帶來的不僅僅是名譽上的損失,更是對朝廷選拔人才機制的嚴重衝擊。

他們擔心,這次事件會讓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學子失去信心,也會讓朝廷失去一批寶貴的人才。

同時,他們也在思考著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確保這次科舉的錄取名單能夠公正、公平地反映出考生們的真實水平。

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安排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到朝廷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

對於目前朝野中熱議的焦點人物——沈飛,李善長和胡惟庸這兩位內閣大臣的思緒顯得異常沉重。

他們原本無需為進士們的安排而過於憂慮,然而,沈飛的崛起卻像一股無法忽視的巨浪,將他們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回想起月餘之前,沈飛還只是一個被國子監驅逐的博士,誰曾想,他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重返國子監,並一躍成為祭酒,主掌整個國子監的運作。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還身兼太子東宮詹事府的少詹士,這樣的快速攀升,讓李善長和胡惟庸都不禁為之側目。

長久的沉默後,李善長打破了僵局,他的表情顯得異常凝重:“沈飛此人,確實非同小可。

他能夠在短時間內擺脫困境,搖身一變成為朝中重臣,這份能力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而且,他與我們不同。

我們之所以能夠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跟隨陛下起兵,有著從龍之功。

但沈飛,他完全是一介白身,卻能迅速嶄露頭角,這種手段,實在是令人驚歎。”

聽到李善長的分析,胡惟庸的眼中也閃過一絲忌憚。

他早年便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對於朝廷中的種種權謀鬥爭有著深刻的理解。

如今,面對沈飛這樣的後起之秀,他自然也是心存忌憚。

“沈飛此人,絕非表面上的謙謙君子。”

胡惟庸沉聲說道,“他能夠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絕非僅僅依靠胸中的韜略那麼簡單。

你看那劉三吾和白信韜的下場,他們之所以落得如此悽慘,不正是因為得罪了沈飛嗎?”

胡惟庸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沈飛的忌憚和警惕,他繼續說道:“沈飛此人,心思縝密,手段狠辣。

他剪除仇敵,霸佔其位,整個過程中卻讓人看不出半點出手的跡象。

就好像劉三吾和白信韜兩人,完全是自已往火坑裡跳一般。”

李善長輕輕點頭,他的雙眸微微眯起,似乎在思考著如何形容沈飛的手段。

片刻後,他緩緩說道:“沈飛此人,確實深不可測。

他的手段之高明,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他就像是那操縱著棋局的幕後黑手,讓人完全看不透他的真實意圖。”

胡惟庸看著李善長,從對方的神情中,他同樣感受到了對於沈飛的忌憚。

這讓他稍稍鬆了一口氣,出聲道:“我們之前,確實是把沈飛想得太簡單了。

他胸中的毒計,遠非我們所能想象。

劉三吾和白信韜的死,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兩位內閣大臣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心間揮之不去的是沈飛那深不可測的形象。

在這一刻,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不爭的事實——沈飛,絕非等閒之輩,絕非可以輕易招惹的人物!

他們心知肚明,若是貿然與這樣的人為敵,恐怕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甚至連自已怎麼失敗的都不知道……

在國子監內,沈飛的授課雖然短暫,但卻給眾多監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

儒家思想,自春秋時期的孔子傳承至今,已經歷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沉澱與演變。

在大明王朝流行的儒家思想,經過歷代學者的修改和詮釋,早已不再是孔子最初傳授的那般純粹。

更何況,即便是孔子當年的教誨,也未必完全適應當下華夏民族的現實需求。

如今,國家外部面臨著強敵的環伺,內部更需要強大的軍力來支撐。

沈飛既已就任祭酒之職,掌管國子監,他便決心改變那種沈腐的儒家觀念。

……

50催更加更

兄弟們,衝起來

4個禮物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