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來,目光遠眺漠北深處——那裡是元庭餘孽的老巢,是北元最後的堡壘。
只要能夠踏平那裡,大明北方就再無敵患!朱棣的雙眼閃爍著堅毅的光芒,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踏破元庭、犁平漠北!讓元庭餘孽再也不敢南下牧馬!
朱棣微微眯起眼睛,提起黃沙中的長劍,將其收入鞘中。
長劍錚鳴之聲在空曠的大漠上久久迴盪,與風同行。
將士們望著朱棣的背影,眼中滿是敬仰和欽佩。
他們彷彿在這位年輕的將領身上看到了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影子——英勇、果敢、堅毅不屈!他們紛紛高呼:“得將如此,大明之幸!”
“大明銳士,戰無不勝!”
朱棣翻身上馬,率領著大軍向著漠北深處進發。
在勝利的歡呼聲中,將士們的心情如同海潮般澎湃。
勝利的喜悅如同春風拂面,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的笑容。
而在這喧囂的歡呼聲中,朱棣策馬疾馳,緊緊追隨在徐達和藍玉的身後,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彷彿能夠穿透一切的阻礙。
朱棣的內心充滿了決心和勇氣,他大聲呼喊:“我要將元庭餘孽徹底剷除!我要將漠北的每一寸土地都踩在腳下,踏破元庭的防線!”
然而,他深知要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僅憑勇氣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沈飛博士的智謀來指引前行的道路。
在朱棣看來,沈飛的智謀如同神來之筆,能夠為他增添無窮的力量。
想到這裡,朱棣的雙眼變得異常深邃,彷彿能夠洞察世間的一切。
他深知沈飛的智謀對於他來說至關重要,他必須儘快找到沈飛,尋求他的幫助。
在應天的太子府邸中,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如今太子朱標已經開始親自處理朝政事務,朝中的要員們也開始頻繁地出入太子府邸。
可以說,太子府邸已經成為了小朝廷的縮影。
在這裡,六部齊全,大量的奏摺批閱工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此刻,朱標正和六部尚書坐在一起,共同審閱著地方呈遞上來的奏摺。
他手中的奏摺正是從漠北邊境地帶傳回來的戰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戰況相當喜人,徐達和藍玉率領的軍隊取得了顯著的勝利。
然而,朱標在審閱奏摺的過程中卻發現了問題。
雖然戰報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自豪,但是字裡行間卻透露出一股驕縱的氣息。
他深知驕兵必敗的道理,因此不禁開始擔憂起徐達和藍玉率領的軍隊來。
朱標看著手中的奏摺,彷彿能夠感受到漠北的寒風刺骨和屍橫遍野的慘狀。
他的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已的四弟朱棣和那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將士們。
同時,他也想到了徐達和藍玉等叔父們的夜郎自大。
越想越擔憂的朱標不禁皺起了眉頭,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
他深知自已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必須採取行動來解決問題。
他想到了沈飛博士的智謀和父皇對他的信任。
因此,他決定親自前往國子監尋找沈飛博士尋求幫助。
太子朱標站起身來,放下手中的奏摺,開口吩咐道:“來人,備轎,去國子監!”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院內的六部要員們紛紛交換著眼神,心中各有想法。
不多時,太子的轎輦已經備好。
在六部要員們的注視下,朱標離開了太子府邸前往國子監。
太子府邸內頓時議論紛紛,眾人都知道太子這是去找沈飛博士了。
在國子監中,沈飛如今已經平步青雲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經過科考舞弊一案的洗禮後,國子監內再無人敢與沈飛為敵。
可以說現在整個國子監都是沈飛的天下。
然而沈飛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相反他更加謙遜低調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和的心態。
他深知自已的職責和使命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當太子朱標來到國子監時沈飛正在書房中翻閱著古籍。
他聽到外面傳來動靜便走出書房迎接太子。
看到太子親自前來沈飛感到有些意外但同時也感到十分榮幸。
他知道太子此行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相求因此便恭敬地請太子進入書房詳談。
在莊嚴的國子監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正在上演。
不同於一般的墨守成規,這裡的師生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履行著各自的職責與使命。
那二十幾名身著文士長袍的學子,他們或稚嫩或成熟,但無一不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前方,那是他們心中的明燈——沈飛。
沈飛,這位學識淵博的講師,此刻正站在學堂的中央,用他的智慧和熱情,為這些學子們描繪出一個又一個知識的奇蹟。
他的課程是地理,但遠不止於此。
他深知,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透過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才能培養出能夠引領大明走向繁榮昌盛的新一代。
“古語有云,天圓地方。
然而,這並非世界的真相。”
沈飛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學子們的心頭。
他揮毫潑墨,在宣紙上勾勒出太陽系的壯麗景象,那正中間的火球,便是他們每天都能仰望的太陽。
“這便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是我們生活的中心。”
沈飛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憧憬。
他的講解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無論是年少的學子還是稚嫩的孩童,都被他深深吸引。
他們彷彿置身於一個知識的海洋之中,盡情地暢遊、探索。
沈飛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已正在推動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雖然他現在的影響僅限於這二十幾名學子,但他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思想和理念將會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影響到更多的人,甚至是整個大明、整個天下。
他立志要成為那個推動大明向工業社會發展的幕後推手。
他深知,只有強國富民,才能讓大明成為天下第一的帝國。
這種強烈的使命感讓他更加用心地教導著學堂中的學子們,他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已的引導下,成為大明未來的棟樑之才。
……
而在應天府皇宮中,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聽著指揮使毛驤的彙報。
當聽到太子朱標與沈飛往來密切時,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知道,沈飛是不世出的大才,與這樣的人才交往,對朱標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幫助。
“不要阻攔他們,一定程度上給沈飛一些照顧。”
朱元璋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沈飛的認可和對朱標的期望。
他相信,在沈飛的引導下,朱標將會更加成熟、更加出色。
毛驤恭敬地行禮退去,但心中的震撼卻久久無法平息。
在宮廷的深處,一位老者與朱元璋共度了無數的歲月,他深知這位君主的性格和行事風格。
朝堂之上,人才濟濟,如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等皆是名震一時的智者。
然而,在這些璀璨的星辰中,卻有一顆獨特的星星,那便是沈飛,他的存在讓朱元璋的目光始終聚焦。
即便是徐達、常遇春這樣的開國功臣,與朱元璋並肩作戰,歷經風雨,也未曾得到過如此深厚的關注。
這沈飛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能讓陛下如此傾心?朱元璋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惑。
提及沈飛,朱元璋的眉頭微微一挑,他側過頭看向身旁的毛驤,帶著一絲探尋的語氣問道:“我聽聞,沈飛在國子監講授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學問,甚至引來了孔子第五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希學的不滿?”
毛驤點頭稱是,回答道:“陛下所言非虛,確有此事。”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趣,他好奇這位沈飛究竟講授了何種學問,竟能激起如此波瀾。
他站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決定親自前往國子監,一探究竟。
“走,跟我去國子監,看看那沈飛究竟講了些什麼。”
朱元璋吩咐道,隨即大步流星地走出皇宮。
國子監內,沈飛的課程剛剛結束,他給學生們留下了一些時間,讓他們互相討論,以加深印象。
他將手中的課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放入講臺的二層內格里。
這些課件是他精心準備的,每一個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智慧。
即便將來他不再在國子監任教,這些課件也能為後來的學子們指引方向。
學子們聽完沈飛的課程後,都感到新奇不已。
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課上的內容。
此時,朱元璋和毛驤恰好抵達國子監。
由於國子監內的學生尚未出仕,他們並不認識當今皇帝的長相。
而沈飛也未曾見過朱元璋,對皇帝的真實身份一無所知。
因此,朱元璋和毛驤得以在國子監內自由行走,無人察覺他們的真實身份。
學生們誤以為這兩位陌生人是國子監的博士,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
然而,他們更感興趣的卻是沈飛剛才講授的內容。
“先生的講學真是令人震撼,原來我們腳下的世界並非天圓地方,而是天圓地圓!”
一個學生興奮地說道。
“不對不對,你理解錯了!”
另一個學生糾正道,“先生講的是我們腳下的大地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學生們熱烈的討論聲引起了朱元璋的好奇。
他心中不禁生出一個疑問:腳下的大地是個球體?這豈不是荒謬至極?人踩在球上,怎麼可能站得穩?
他轉頭看向毛驤,希望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在國子監的學堂中,學生們的討論聲此起彼伏,他們正沉浸在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念之中。
一個學生疑惑地提問:“我始終無法想象,人站在一個球形的地面上,究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另一位學生立刻解答道:“先生已經解釋了,是萬有引力在起作用。
我們腳下的大地時刻在吸引著我們,這就是我們能夠穩穩站立的原因。”
討論逐漸深入,學生們開始提及更為宏大的宇宙圖景:“其實,不僅我們腳下的地面是個球體,就連天空中的太陽和月亮,它們也都是球體!”
更有學生興奮地補充道:“而且,月亮就像是環繞著我們大地球的一個護衛,默默守護著我們。”
這些討論的內容逐漸變得複雜而生動,彷彿學生們已經踏上了探索宇宙的征程。
其中一位學生說:“月亮圍繞著我們的地球轉動,而我們的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動。”
另一位學生則補充道:“先生還提到,在太陽之外,還有更加龐大、更加遙遠的存在,它們也在牽引著我們,共同在宇宙中旋轉。”
朱元璋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他的臉上露出了驚歎的神情。
這些關於宇宙的知識,對於他來說,無疑是全新的。
他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轉頭對毛驤說道:“沈飛的智慧簡直如同妖孽一般,這樣的人才,真是千百年難遇啊!”
他並不是因為沈飛講授的內容而激動,而是因為沈飛那豐富無比的知識和博學的頭腦。
他心中不禁想到,如果朱標能有這樣的人才輔佐,那麼大明何愁不能國運昌盛、萬年長存?
就在此時,國子監府院外傳來了太監的高喊聲:“太子殿下駕到!”
聽到“太子”
二字,朱元璋和毛驤對視一眼,隨後迅速避開人群,繞路來到了沈飛學堂的後院圍牆邊。
他們想繼續觀察沈飛的才華,看看他究竟還有多少本事。
太子朱標的到來,讓學堂內的學生們紛紛恭敬行禮,他們齊聲拜見太子。
朱標微笑著回應,他深知這些國子監的學子們是大明的未來和希望。
看到學生們如此好學,他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
沈飛上前向太子行禮,朱標趕忙上前扶住他,柔聲說道:“先生不必多禮!”
一番寒暄後,太子如同其他學生一般,安靜地落座。
沈飛見狀也不拘謹,他拍了拍驚堂木,高聲宣佈:“學生們,我們繼續上課。”
接著,沈飛在身後的課板上蓋上了一張新的宣紙,他手握毛筆,在宣紙上瀟灑地寫下了兩個草書大字:“治國!”
他宣佈道:“接下來,我要為大家講述的是治國之道。”
沈飛的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立即引起了朱元璋和太子的高度關注。
……
兄弟們,衝起來
50催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