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因為外匯的大幅增加,龍國得以從國外大量購入糧食,災情得到大幅度的緩解。
蘑菇彈方面,由於楊靖提供了幾個樣本,再加上研發資金的增加,研發的進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距離香港最近的省份,由於試行了楊靖提出的和香港本土企業合作,大力發展集體性對外代工貿易。
這些地方充分發揮了低人工,高組織性的優勢,短短的不到一年時間,便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
盤龍村,這個發展最早,也最受楊靖特別關照的村落。此時家家戶戶都已經重新翻蓋了新房子,並且通水通電。
不少家庭甚至已經買了電視機,至於二八槓那就更普遍了,隱隱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
而這樣的小康生活,和後世貧富差距下的平均小康,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依靠集體性,使所有人都能獲得基本保障。
同時制定一些獎罰措施,使一些有道德有能力勤勞的人,能夠獲得更多的回報。
這種模式,大幅阻止了貧富差距過於懸殊,同時也杜絕了搞絕對的平均主義。
楊靖是個特例,他主要不是依靠村集體,大多數收入來源於外面。
他家就更不用說了,作為明面上的村首富,以及暗地裡的世界首富。
房子造得大一點,氣派一些,也沒有人會說什麼,誰不知道他對國家和村集體的貢獻大呢?
而且建設新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議,還是他楊靖提出的。
有了錢,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大家就想要造新房子,不想再住土坯房。
楊靖就更不用說了,他蓄謀已久,但他很清楚自已一個人造新房子,會有啥後果。
於是,在村集體會議上,楊靖大膽提出建設新農村,提出發展和宜居等兩大主題。
所謂的發展很簡單,就是建設更多的村集體工業企業,提高村裡和村民的總收入。
除了現有的服裝廠代加工之外,還根據現有條件,開始發展其他產業,特別是配套的產業。
這一點,在早已經嚐到服裝廠甜頭的村民,獲得全票透過。
至於宜居,那就是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注重環保。除此之外,翻蓋新房子也成了必須做的事情。
畢竟每天住在土坯房中,上個茅廁低頭就能看見無數小生命,那算什麼宜居?
當他把自已早就繪製並印刷出來的效果圖,展現出來後,所有村民都呆滯了,然後就是瘋了。
一棟棟兩層的石頭加木柴組成的房子,石材被磨成光滑模樣,木材以復古為主調,看上去高階又大氣。
屋前屋後都留有小塊的土地,可以種菜和養雞鴨。
至於豬和牛羊,則是劃出一塊大的地,然後劃成無數個小豬舍,每個家庭擁有獨立的豬舍。
而糞便又被統一排放和統一處理,並做成沼氣池和農家肥。
這種做法,既解決了各家各戶因為實力不夠和不划算,而讓糞便濫排濫放的問題,同時又兼顧了小農經濟。
規模化養殖容易出現資本壟斷,而小農經濟,容易出現屎尿亂排,汙染環境的問題。
把所有的農民集中在一起,統一排放,統一處理,大家只需要出一定的費用,就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
其實房子楊靖本想畫別墅的,但考慮到這個時代水泥和鋼材都奇缺,還有各種建築材料也沒有發展起來,根本無法辦到。
不過盤龍村背靠大山,木柴還是不缺的,石頭只要錢夠,也勉強可以辦到。
村民們回到家裡,看著漏風又漏雨的土坯房,怎麼看都不順眼。
兩天不到,劉德開的大隊便被村民們擠壞了,大家就只有一個要求,集體造新房。
在集體力量的推動下,所有人都興致勃勃,爭先出錢出力。
新房子雖然統一規劃,但大小還是有區別的。
富裕一些的,人多一些的,自然就相應的出更多的錢,建更大的房子。
沒幾個月,整個盤龍村的房子便已經全部建成。
這下可就不得了了,原本盤龍村率先富裕,周圍不少村的人,就爭著想把女孩嫁進來。
現在又看到如此美麗的新房,直接就羨慕得直流口水。
他們也想建這樣的房子,可惜實力不允許啊!
雖然最近都陸續發展服裝代加工廠,也都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想建新房子,根本沒有那麼多錢,還得多發展幾年才行。
看著自家漏風又漏雨的土坯房,再看看人家盤龍村的新房,跟皇宮似的,吃白米飯都不香了。
楊靖已經申請從香港茶藝館調回縣利民集團,主要是他不想再過兩地分居的日子。
而且,老婆已經懷孕了,他必須在家照顧她才行。
吳安民和陳志堅最後也沒辦法,只能同意了他的申請,但條件是,必要時要隨時外出出差。
楊靖想了想,還是同意了,這樣更好,可以時不時地出去外面看看。
他回來後,村裡的大事小事也都邀請他參加。
村集體發展總結會議上,楊靖大聲說道:“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讓每個村民既是股東,又是勞動者,使之成為真正的主人翁。”
“盤龍村實現全體共同富裕之後,將不存在資產階級,也不再有無產階級,而是擁有者。”
“集體經濟也不是萬能的,他應該確保權力屬於全體村民,防止權力的幹部化。”
……
臺下,林夕嫻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已的愛人,在那賣力地演講,臉上洋溢著笑容。
突然,她眉頭一皺,一手捂住自已的大肚子,露出痛苦的表情。
原本正講得滔滔不絕的楊靖,目光無意間掃到了林夕嫻,立馬站了起來跑過去。
“夕嫻,你怎麼樣了?”
楊靖扶住林夕嫻,焦急地問道。
其他人此時也都圍了過來,一陣關心。
“楊靖,我肚子好痛!”
“夕嫻可能要生了,快叫產婆過來。”二嬸馮秋琴說道。
她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一看就猜到侄媳要生孩子了。
這時候農村大多數還是由產婆接生,只有少數去醫院。
“二嬸,這個紅包你拿著給村裡的產婆,讓她跟咱們一起去趟醫院。”
楊靖還是覺得生孩子去醫院靠譜一些,產婆雖然經驗豐富,但畢竟沒有專業的工具和醫術。
龍國自古傳男不傳女,而男的又不方便接生,這就導致在婦產方面,比較薄弱。
現在年紀大了才嫁人生孩子還算好一點,古代十多歲就生孩子,那真的是在死亡線上掙扎。
讓產婆跟著,也能防止半路出現意外,畢竟現在沒有汽車。
“好!”
形勢緊急,好在會議場長就有產婆,馮秋琴把紅包塞給她之後,產婆眉開眼笑地接活了。
而村裡其他人也趕緊拉來牛車,把林夕嫻送上車上之後,便朝縣城醫院走去。
三個小時之後,醫院的護士抱著剛出生的嬰兒出來了。
“孩子的家屬來看一下,是個男孩。”
楊靖倒是無所謂男女,不過二叔和二嬸一聽到男孩,高興得不得了。
楊文遠更是激動得雙手合十:“大哥,你聽到了嗎?是個男孩,你有孫子了,香火延續下去了。”
岳父岳母接到通知後,此時也趕了過來,一聽是個男孩,兩人都開心地笑了。
城裡人雖然重男輕女沒有農村的嚴重,但也同樣存在。
楊靖只是抱著孩子傻笑,兩輩子第一次當爸爸,感覺好奇妙,總覺得怪怪的。
“哇……”
“孩子餓了,還不讓夕嫻給他餵奶,傻乎乎的。”
馮秋琴笑呵呵地提醒了楊靖一下,不過不覺得奇怪,大部分男人第一次當父親都這副模樣。
一聽要餵奶,楊文遠和林辰光直接默默走了出去。
“哦哦!老婆,你給他餵奶。”楊靖小心翼翼地把兒子給林夕嫻。
林夕嫻接過孩子,虛弱地笑了笑,看著自已的孩子和老公,感覺這一切的痛苦都值了。
嬰兒一聞到香味,便直接咬了過去。只是,過了好一會兒,孩子哭鬧得更厲害了。
“怎麼回事?怎麼還哭了。”楊靖有些奇怪。
馮秋琴和張小蘭簡單看了一下,便找到了問題所在。
“應該是沒下奶,可能堵得比較厲害!楊靖,你去嘬一下。”
林夕嫻一聽到這話,原本蒼白的臉色,直接紅了。
“嘬?啥意思?我不會啊!”楊靖直接抓瞎了,這種事真沒幹過。
“你不會,那孩子你是怎麼生出來的?趕緊的。”
馮秋琴輕拍了一下楊靖,笑道。
隨後,她和張小蘭走了出去。
“老婆,我試試看啊!第一次沒經驗……”
“嗯!”
林夕嫻羞澀的點了一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