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聖旨剛一下達,元卿一刻也不能多等,立馬回府領著人就來侯府下聘,似乎一切早已準備就緒。
從王府送來的聘禮宛如一條長龍,足足有一百六十抬,一眾家丁抬著紮了大紅綢帶的木箱,隊伍浩浩蕩蕩排了兩條街那麼長。
宮裡的賞賜也緊跟著送來,說是念及姜大小姐是開國功臣嫡女,生母不幸早亡,外祖家又遠在廬州,婚事無人操持,所以宮裡按照郡主的儀制為她準備了一份嫁妝。
想必這也是元卿為她求來的。
侯府門前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就算是京城裡見慣了大場面的街坊四鄰也都紛紛駐足觀看。
即便對古代嫁妝彩禮數量略有耳聞,卻也從未真正見過如此場面,姜念忍不住在他一旁附耳驚歎道:“你們皇家可真是財大氣粗!”
元卿並未笑她沒見過世面,只用指背捏了捏她的臉輕笑道:“那念念可得習慣了,往後嫁入王府,眾多產業每年賬目也是相當可觀的。”
“那我豈不是要發達了!”姜念這話依舊只敢湊近了用氣聲說,生怕別人聽到了認為她這個準宣王妃是個貪財的。
王府聘禮和宮裡的嫁妝單子拖得老長,大大小小的箱子擺滿了她的小院,欣喜之餘看得姜念是一個頭兩個大。
沒人教過她如何規整這些東西。
“這麼多東西……”
未等她說完,元卿示意晏行將人帶上來,“這是王府庫房裡幾個做事麻利的嬤嬤,今日就由念念差遣。”
為首的嬤嬤緊跟著帶著後頭幾人恭敬道:“老奴參見姜大小姐,您放心,一切有咱們幫小姐盯著。”
他竟還貼心的一併送來了幫手,可真是什麼都為她考慮到了。
果然經驗老道,有這幾位嬤嬤指導,對照禮單,她院裡那些下人們總算是有了主心骨,井井有條的將東西都清點入庫。
……
皇帝完成了元卿的心願,自此便交代好楊公公要裝病不見他。
“若是宣王求見,無十萬火急的事朕都不見他。就說朕病了,怕過了病氣,來了也要將人攔在殿外。”
他實在是怕了這個兒子了,之前一會兒要聖旨,一會兒要人、要東西的,現在總算是將人打發走了。
誰能想到這兒子找回來如此能折騰人,現在他只想好好享受一下耳根清淨的時光,哪怕只有幾天也好。
皇帝給了賞賜,到底是要接受小輩謝恩的。
一直到六月初,元卿二人才得令可以進宮。
到了入宮這日,姜念早早地起了床,在知意的幫助下梳洗打扮。她身著一襲湖水藍色的夏裝,裙襬上繡著精美的花紋,顯得整個人端莊而優雅。
第二回進宮少了多少新奇,但她依舊保持著敬畏之心。
兩人來到養心殿前,不料皇帝仍是緊閉殿門,只楊公公一人候在殿外。
“奴才參見宣王殿下、姜大小姐。皇上今日仍不便見客,說是隻當二人來謝恩過了,還吩咐了二位只需去太后娘娘那兒請安便是。”
這是什麼章程?
姜念一頭霧水,不是說皇帝的病已然痊癒了嗎?
元卿卻心下明瞭,父皇這是躲清靜呢,怕他趁著進宮又打家劫舍來了,乾脆稱病閉門謝客。
這不是才當上王爺沒多久,府裡沒多少寶貝嘛,他只能想到來父皇這兒磨磨嘴皮子,多討點兒稀世珍寶,如此他的聘禮單子才足夠漂亮。
可這麼多日他都拿夠了啊!
今日他是真沒打算再打劫皇帝了。
罷了,您說謝恩過就過了吧。
元卿作勢要走,看著緊閉的殿門揚聲道:“多謝楊公公,還請公公代為轉達,兒臣與姜大小姐聽聞父皇身體抱恙,憂心不已,麻煩公公幫我二人向父皇問安。”
“宣王殿下客氣了,奴才一定幫您轉達。”
楊瑞安面上客氣,心下卻覺得有意思。
還轉達什麼呀,皇上就在殿門後頭,方才必定是聽到了,要我說您父子倆可真逗。
元卿拉著人轉身離去,邁出十幾步遠卻突然一個猛回頭。
只見咱們這位北宸國的皇帝正虛掩著門,雙手扒開一點門縫,活像個小偷似的向外探頭探腦。
他哪知道偷看一眼還能被兒子抓包啊,立馬轉身逃似的回了殿內。
元卿並未當著她的面戳破此事,畢竟要給父皇留些顏面,拉著人繼續向太后那邊走去。
一刻鐘後,壽康宮內。
太后人逢喜事精神爽,元卿是在她孫輩裡頭一個定下婚事的,這對於人丁稀薄的皇室實在是喜事一樁。
她身子骨還算不錯,說不定還能等著抱曾孫呢!
姜念不敢多看,只匆匆一瞥,對這人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太后瞧著像是個慈祥端莊的老婦人,與她之前猜想的不同。她還以為,作為上一任宮鬥贏家,又是第一回見未來孫媳婦,至少也該擺些架子。
可姜念從進殿時就覺得這宮裡氣氛不錯,雖是第一回來壽康宮,卻有種回姥姥家的親切感。
畢竟是在宮裡,又是太后面前,姜念收斂了往日的大大咧咧,一舉一動看起來妥帖大方。
她畢恭畢敬的下跪行禮,乖順道:“臣女參見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萬福金安。”
太后滿面喜色,慈愛道:“起來吧,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禮。”
將人打量了幾眼又繼續誇讚道:“真是個漂亮的孩子,哀家看著甚是喜歡。”
“多謝太后娘娘誇讚。”
雖才說了幾句話,姜念卻十分肯定這是個好相處的老人家。
不論是那日見到的皇帝還是今日的太后,都沒有給人太多的威壓感,這讓她內心十分感動。
她在現代上網時看過許多求助貼,若是見家長遇上未來婆家人厲害的,女生都得打退堂鼓,底下評論也是清一色的勸分。
這可是皇宮,她心眼子少,宅鬥都費勁巴拉的,可玩不來宮鬥,遇上兩個大人物都好說話,想必能少好些勾心鬥角。
太后示意宮人將人領著入座,如第一回元卿來時那般,立馬就有人端上了茶水點心。
這未來孫媳婦她是越看越滿意,只想把人給招待好了,於是溫聲催促道:
“快嚐嚐合不合你的口味,哀家宮裡的點心師傅都被他要走了,如今新得了個江南來的師傅,做出的點心更為精巧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