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領導關注

而這一幕也出現在數百個家庭身上,雖然結果還沒公佈,房子能不能買到還不確定,不過起碼有希望不是?

還不只是錢的問題,最關鍵的是,很多人感覺到自已被尊重了。

自已兢兢業業為鵬城添磚加瓦那麼多年,城市發展後,並沒有忘記自已這群人。

這樣的城市,怎麼會不吸引人?

訊息經過幾天的發酵,也有越來越多人知道這麼一回事。

作為主導者的遠鍾,聲譽也慢慢變得兩極分化起來。

沒有條件的,可能會酸溜溜地再多罵幾句敗家子。

有希望的,則是覺得遠鍾是願意為他們謀福利的良心企業家。

這群人聽到有人詆譭遠鍾,不服了。

難得出一個人願意犧牲利益為我們造福,還被別人罵是大冤種敗家子,自已不幫忙良心過意得去嗎?

必須幫他把形象扭轉過來!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錢家裡是不多,不然也不至於盯著這人才房兩眼發光,但咱有學歷,筆桿子利索著!

寫東西還不會?動動筆而已,不要稿費也願意發聲啊!

於是乎,什麼良心企業家,城市發展新模式,鵬城不會遺忘任何一個對城市有貢獻的人之類的文稿不斷在報刊上投遞。

有些文章甚至被送到龍國日報去。

這輿論一起來,可就不得了了!

領導都得重視!

瞭解事情前因後果後,領導陷入到了思索當中。

根據現行的財稅政策,地方政府主要收入就是來自於土地財政。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賣地來賺錢建設城市,因此地方是樂意看到房價提升的,這樣才能更好賣地。

沒辦法,地方發展需要錢啊!

然而,這又會引起一個新問題,衣食住行是人的剛需,房價一漲上去,百姓收入跟不上,也會引起一些抱怨的聲音。

國家只能出手去調控,然而誰心裡都清楚,要是發展模式不改變,調控其實意義並不大。

市場經濟,還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的,發展好的地方,自然願意有很多人想過去生活。

城市也裝不下太多人,想在那留住,就只能價高者得。

然而只從單一維度考慮,肯定是不公平的。

簡單想想,如果城市入住只考慮資本,不考慮其他。最終結果會不會又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足之地?

甚至這群貧者還可能是一群曾經作出過貢獻的人?

這明顯又是不符合龍國的治國方針。

然而想調整卻很難,很多地方已經習慣了土地財政來錢快,也不願意再慢悠悠地發展其他產業了。

能一下子拿千萬,和分幾十年拿幾十萬,哪怕後面的選擇能多拿一些,也會更多人選擇前者,畢竟無風險啊!

如何才能遏制地方無限依賴賣地創收的風氣,還有如何能夠讓人們能夠實現安居,這兩個重要問題,一直都讓人頭痛不已。

然而,從最近的報道看,鵬城似乎已經走出了一條新路,很稚嫩,卻又有一定合理性。

這就值得研究了。

這套模式,拍地—開發—銷售,三個環節都有過考量。

首先,拍地不只競爭價格,還競爭配套,雖然看起來像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過要認真論起來,還真不同。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要求在地塊上增加配套,規劃上肯定會比賣完地,再等政府建設配套更加合理一些。

你賣了1000萬方的地,然後在邊緣地帶蓋幾所學校醫院,和每賣30-40萬方的地,就有一件核心配套能一樣嗎?

並且開發商也不是白給進行配套,還是要抵部分地價的,等於強制要求政府把部分拍地所得的錢,用於民生配套,還利於民。

另外,配套完善了,也能進一步抬升周邊地價,地方政府也並不會虧。

然後限制開發週期,這就可以打擊開發商的捂盤行為,不會讓地撂荒,讓資本躺平賺收益,加快資本流轉速度,創造更大的效益。

最後是銷售環節,也很有意思,不比價格,只比積分貢獻,這肯定是有些理想主義的。

不過卻是無數人期待的,沒看鵬城只是開了個小口,卻已經讓多少人歡欣鼓舞了?

城市吸引人才能力都直線上升!

沒調研的不胡說,就自已打聽到的風聲,近期京都幾所重點大學不少畢業生都將鵬城作為畢業去處的第一選擇。

而這批人,以往大多數都會選擇留在京都發展的。

某種程度上說,京都的吸引力都比不上鵬城,要是別的地方可想而知。

這麼發展下去,很可能後面全龍國都得為鵬城免費培養人才!

這能帶來多大的生產力簡直無法預估!

要是形成風氣,鵬城的發展後勁,那是誰都比不上!

明白這是一條可試點的新路子,領導也是馬上聯絡鵬城詢問情況。

這一系列騷操作都是陳鵬程和遠鍾搞出來的,其他人也沒懂情況,這功勞是誰都搶不走。

陳鵬程知道這次表現好了,肯定能在領導心中掛上號,後面的路也能順利很多,心中自然是對遠鍾千恩萬謝,暗自下定決心道:

“只要有我在,肯定虧不了你!”

接通電話後,陳鵬程簡要地把這新模式的道理給說明了。

當然他也是個機靈的,拍地的競配套模式還有限制開發週期條件,算是已經落地驗證過的,是自已的功勞,肯定要詳細解說。

從對城市發展的意義,以及後續地塊升值後居民獲益,加快土地成交速度等等方向都說了那麼一大輪。

不過這人才房嘛,他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遠鍾想幹嘛,而且還沒落地,後面還可能會有種種意外,那就只能是遠鐘的商業行為。

當然,他也不至於說遠鐘不是,總體評價還是好的:

“或許他多少有點想提前預支錢降低風險的目標,不過心中還是希望為城市發展做貢獻的。

之前他提到過說不想佔政府便宜,要把配套增加到50%,我擔心後面影響引入外資任務給他拒絕了。

最後,他才想了這個辦法作為回報,當然依我看,還是有些風險的,例如這積分評估公式可能就會引起一系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