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章 舔狗回頭

忽然,

他猛地站起來,茫然地望著已經空蕩蕩的地鐵站,一班地鐵也正呼嘯而來。這一瞬間,腦海裡一片電光火石。

他沒有跳下去。

“瑪德!”

“老子差點玩完了……”

就在剛才那一剎那,他的心思忽然活絡過來,心氣從灰土中漸漸復甦,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

“憑什麼?”

“我要拿回來!”

那些心酸屈辱一下子發酵,被震撼人心的靈魂曲調帶入戰鬥節奏,他瞬間就滿血復活!

“渣女!”

他的牙齒縫裡,終於冒出了這句話,眼淚嘩嘩而落,但這次是滾燙的熱淚,每一滴都讓他痛苦萬分,又清醒無比。

他立刻撥通電話。

“喂,我都說分手了,拜託你像個男人行不行?”

“渣女!”

他牙齒縫裡飈出這兩個字,緊接著又是一番誅心:“你腳踩兩隻船,一直在耍我,現在,我要你把上午轉給你的8萬退回來!其他的都當餵狗了!”

他要把這筆錢全打回老家,給自已爭一爭最後的尊嚴。

“你說什麼呢?你要臉嗎?”

“要尼瑪!明天中午十二點之前轉回來,否則後果自負!”

“什麼?你說什麼呢!談什麼錢啊?”

嘟嘟嘟……

他已經掛了電話。

三年來,他沒有醒悟,但此時醒悟過來,一下子就能抓住對方的弱點——

對這個人,什麼都不管用,只有這樣!

轉過頭,

他在直播間公屏上打了一行字:

【聽了陳揚的嗩吶,我決定不做舔狗!謝謝你!陳揚!】

嘩啦!

瞬間彈幕橫飛。

“好樣的兄弟!”

“舔狗覺醒!”

“嗩吶果然是樂器之王!”

“沒有嗩吶不能劇終的事!”

“回家看看,過來人……”

“靈魂戰歌的拯救!”

“……”

很多網友都感慨不已。這個世界太多舔狗了,最終下場都是一無所有,而陳揚的一曲靈魂嗩吶,竟然把舔狗震醒,絕對是奇蹟。

……

與此同時,

小日子,東京。

上個月還在夏國的歐洲音樂交流團,此時正在開音樂會。

本來,上回陳揚演奏《琵琶語》的時候,他們就該回國的。可小子日忽然發出邀請,讓他們去東京辦一場,名字叫做“亞太音樂新世紀”,目的就是跟夏國那場叫板。

當時,他們先去了夏國成都,本來演一場,當地學院一再要求下,又辦了一場,結果拖了兩個星期。兩週前才趕到東京,而一到東京,小日子又殷勤十足,先遊覽吃喝,這才回到東京。

這時已經是黃昏,音樂會已經開始一個多小時了。

日本音樂界的喜多浪、久實讓等人張羅之下,該國一線演奏家和歌唱家多數都已經在場。

漢克斯一邊聽,一邊也在琢磨:日本人對亞洲音樂的挖掘和表現,雖然高過普通的夏國音樂家,但比起陳揚的《琵琶語》,總是還差了好大一截。

他甚至有個念頭:日本音樂雖然旋律強,但格調始終不高,優美、悠揚,但不夠高貴,總像小家碧玉,而陳揚隨便演奏一首很普通的曲子,卻讓人油然而生一種大家閨秀的觀感。

這種區別非常明顯。

所以,日本朋友雖然一整晚都在解說,他嘴上也儘量應承,卻始終感覺很雞肋……說不好吧,又非常精緻,說好吧,又差了那麼一種味道……

這時,

一位日本音樂家正在演奏一種日本古老的樂器——

尺八。

一種吹管,音色非常滄桑、幽深、激烈,給人一種特別清澈的感覺。

而這位日本演奏家還能創新,吹奏的曲目是《羅蜜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選段。

這個曲子,可以說,他們樂團每年都要演奏好幾次。今天第一次聽到日本尺八吹奏,頓感耳目一新。

場內一兩千人,立刻被尺八獨特的聲音吸引住了。

大家都覺得,日本尺八演繹西洋樂曲,總是差那麼一點味道,時不時地還有點違和感,但好在這是創新,大家也就全神貫注的品味著。

忽然,

漢克斯手機振動,一條簡訊來了。

【漢克斯先生,請品鑑一下,我國樂器嗩吶吹奏的《布蘭之歌·彌撒》。】

發信人要不是宋國清,漢克斯這時候還真不想看。

不料,

剛開啟直播間,幾乎是在三四秒之內,他就張大嘴巴,目瞪口呆。

“怎麼可能?”

“竟然沒有一絲違和感……”

“什麼樂器?”

漢克斯是德國人,對布蘭之歌和選段彌撒,可謂是熟得不能再熟。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據他所知,此時臺上的日本演奏家伍代夏,已經是管樂領域數一數二的高手了,用的也是一種亞洲傳統樂器,可為什麼就差距那麼大?

正所謂,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陳揚的嗩吶,跟日本演奏家伍代夏的尺八相比,後者可以說根本還沒有進入“傾訴”這個層次,只能說是儘量地讓尺八與西洋樂曲相融合。而陳揚的嗩吶,直接是吹出了曲子的靈魂!

對!

金鐵交鳴!

神秘、悠遠、雄壯的史詩感。

“why……?”

他嘴裡終於吐出了這個詞。

而旁邊的幾個友人,也瞥到了直播畫面,又見漢克斯那麼失態,一下子低頭耳語——

“夏國的陳揚……”

劃拉一下,

大家都悄悄把手機開啟,儘量把音量調低一點,將手機貼近耳朵。

一瞬間,

嗩吶的金鐵交鳴的聲音,立刻就讓大家忘記了臺上的表演。大家交頭接耳,偷偷低語——

“哦買噶!”

“什麼?”

“又是他?”

“哦,天才!”

“又是什麼鬼樂器?”

友好的,不友好的,一下子就直接爆發出來。原因無他,陳揚的演奏太炸裂了,直接震碎了他們的音樂三觀,

“管樂?不可能!”

“這不是管樂!”

“哦,太暴力了!”

“不不不,不暴力,是太宏大了!”

“為什麼是布蘭之歌?我覺得這太、太粗暴了……”

“哦,他是瓦格納!音樂魔鬼!”

眾人都是一臉懵圈,有的十分憤怒,感覺自已家的好東西被人演繹得更好,瞬間就接受不了。

在記憶中,這還是他們這些西洋音樂家第一次產生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