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
螢幕中,
年輕稚氣的主角正在一處村莊附近玩耍。幾個少年跳來跳去,學著玩飛劍斬妖,遠處是一片村落,炊煙裊裊。
“索啦 哆 唻……咪唻 哆啦咪……”
陳揚換上了C調,開始訴說一段無憂無慮的田園風光和兒時回憶。只有很淡的一層懷舊感,非常輕微,但也能被觀眾準確抓住。許多人腦海裡立即出現自已的童年,夕陽下、麥浪、炊煙、樹林……
這款C調笛子,跟市面上的都不一樣。十八孔的共鳴腔又大了許多,空明淳樸,說是C調,其實絕對音準是C♭的樣子,甚至還要低一點,所以它會稍微黯淡一點,就像泛黃的照片那種感覺。
這種感染力瞬間擊垮了三四萬觀眾,連評委老師都站起來了好幾個,刀浪、劉幻等嘉賓也一下子動容,被神奇神秘的聲音打動。
譁!
現場一片雷動。但所有人又都不願意打斷,想喊又不敢喊,只是使勁揮舞著手中的熒光棒。
……
這時,
港粵一間排擋裡,一箇中年人捧著手機,匆匆地往裡走。
哎呀!
他撞了一個人。
“對不起,對不起!”
“看什麼呢?”
那人很不屑。
中年人卻心頭狂跳,心思全在手機播放的直播裡。他叫黃耀鳴,曾經是樂隊達明一派的主創之一。剛才,有人推薦給他這個直播地址,恰好看到陳揚的配樂演奏。
但是,他是傾向於搖滾的,對古裝影視配樂不是很在行,音樂理念也比較現代,所以雖然覺得非常震撼,卻拿不準到底水平有多高?
加之,這段時間,他一直跟兩位港粵音樂圈的前輩在一起。常常聽到兩位前輩抱怨現在的音樂圈浮躁,沒有高水平作品。他就想起來要給兩人看看,尤其是其中一位,曾經給他很多幫助,現在晚年心情淒涼,他也很想借此機會安慰他一番。
“輝叔!”
“輝叔!在嗎?”
輝叔,就是顧加輝,此時正坐在一處角落,喝著湯品,見黃耀鳴捧著手機急匆匆過來,也不禁奇怪。但他耳朵極其敏銳,一下子聽到一種極其動人的旋律。
咦?
正詫異間,黃耀鳴已經把手機放在他面前。
“輝叔快看,我覺得好奇怪、好震撼的樣子,你看呢?”
哦,
顧加輝聽了一會兒,忽然猛地抬頭,啪的一聲拍在桌上。
“好!這才叫音樂!”
這?
黃耀鳴嚇了一跳:輝叔平時那麼古板,怎麼今天情緒那麼激烈?再看看他臉色,確實是極其高興,連嘴唇都在顫抖,紋絲不動地看著影片。
這時,
另一個老人走過來。
“輝哥,聽什麼呢?”
他叫黃沾,跟顧加輝既是終生搭檔,又是一生的知已,老了也經常碰面,時常哀嘆華語音樂的沒落。
畢竟,他們兩人,曾經代表著華語音樂的一個高峰。“輝煌組合”,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他們的作品,比如《神鵰英雄傳》、《上海灘》、《笑傲江湖》、《倩女幽魂》等,既是原創巔峰,也是配樂的極致。
咦?
“什麼古裝片?又是騙錢的?”
輝哥還是沒理他,一下子沉浸到了傷感醇厚的旋律之中。
“那是陶笛……”
黃沾坐下來,眼睛就再也離不開。
看著畫面滑過,牧野田園、炊煙、歸鳥,村邊的樹林,慘淡的夕陽。兩人不由自主陷入了回憶之中。
“沒有電音,倒是對了輝哥的脾氣哦……”
黃沾一向都是話癆,又知道老搭檔最不喜歡花裡胡哨的東西,而這首配樂一會兒用陶笛伴奏,一會兒用獨奏,很像當年他們一起打拼的時候,就是靠一把二胡就配完了射鵰英雄傳。
伴奏的時候,如泣如訴,獨奏的時候直接就是靈魂傾訴,完全是按照劇情和人物性格、情感來打造的,跟現在的配樂根本不一樣。可以說,在他們那個年代配樂,你要是不精通七八種樂器,根本是寸步難行。
所以,這些年來,他們已經退圈了。一方面是老了,另一方面,也是看不懂了。電音製造的氛圍,有可取之處,但總是缺少靈魂。
但此刻,
兩個人心頭都是一樣的心思——
這個年輕人很想他們當年,就是一把樂器走天下!
“沾哥,這段獨奏,傾訴感特別強,已經達到了無聲之聲了……怎麼可能啊?”
嚯嚯,
“怎麼就不可能啊?輝哥也會嫉妒了?我記得,你寫《煙雨濛濛》的時候,是三十歲吧?射鵰是四十幾了吧?上海灘也是四十幾,這小夥子,只有二十歲吧?哈哈……,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他們兩人合作了一輩子,但黃沾最愛拿他開玩笑。
但此時,
顧加輝根本沒心思開玩笑。作為配樂大師,尤其是古裝片配樂大師的他,此時被這種無聲之聲震撼了。
多年來,甚至說,從他退出以來,幾乎就沒有見過這種高手。而陳揚,讓他瞬間回到了當年。那時候他拿到射鵰的剪輯錄影帶,看了好幾天,配合著人物對話,劇情轉折,又從整體上構思,才出了《鐵血丹心》。一把二胡伴奏、獨奏,將劇中人的情感和性格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其中很關鍵的一種技法,類似夏國畫的“留白”。畢竟,你不可能讓整部劇隨時都有背景音樂,總是要此起彼伏的,且劇中還有對話,也不能有干擾。
這就是他稱之為“無聲之聲”的技法,就是劇中獨奏過一段之後,會停頓幾分鐘,而這個時候,觀眾們心裡還有剛才的曲子,就會自動代入,是配樂的一個境界,非常難於把握。做好了,劇中處處是協調的情感,做不好,就亂成一鍋粥,還是很考驗天分的。
但這年輕人,對這種技法掌握得極好。
不說別的,開頭這一段的營造,即便是沒有影片配合,聽眾也能想象出來一幅差不多的畫面。更難得的是,這年輕人還很懂得“適可而止”,始終讓吹奏處在配樂的位置上,從不干涉劇情。
每次無聲之聲,都是人物在對話或者有重要的行為,這時候獨奏又恰好聽了,觀眾就會腦補出來完整的旋律,於是,人物就活了,尤其是人物的情感,就會與觀眾相互交融。
這段前奏鋪墊,伴隨著主角的童年,雖然孤苦,但也算快樂。這年輕人,就把連續的旋律剪斷了,一會兒用中低音配個非常簡單的和絃,一會兒用獨奏吹上幾個小節,氣氛一旦到位,他就立刻退出來,再次用中低音的嗚咽之聲伴奏。於是,主角的一個笑容、一個動作,都有了心靈獨白的感覺。
這點,他顧加輝是成名以後多年才做到的。
黃沾是他的知已,很快也看穿了他的心思,同樣也被如此完美的配樂吸引了:“輝哥,他怎麼做到的?”
這時,
黃沾已經笑不出來,一點開玩笑的意思也沒有了。
相反,
顧加輝跟他開起了玩笑:“沾哥,你也寫傳統音階,怎麼樣?我說你是騙錢的,你還不服?”
這?
黃沾頓時噎住。
玩笑歸玩笑,他是真的說不出話來:這首曲子的確是傳統音階,他自信也能寫出不錯的主題,但肯定達不到這種靈魂之聲的境界。
哈哈哈,
黃沾性格豪爽,想了一會兒比不過,於是大笑起來:“輝哥,我還是比你高一頭,他強任他強,清風過山崗,哈哈哈……”
“是啊,後生可畏啊……”
兩人這時都有個念頭:如果跟這年輕人同時代,那就太可怕了。
黃沾畢竟不服輸:“輝哥,你就是再喜歡他,我勸你也不要捧殺……他最多隻是個新秀而已,山高水長,一兩個曲子,就能上封神榜?”
嗯嗯,
顧加輝點點頭,心想:這年輕人嶄露頭角,以後還有很多路要走,要成長為真正的一代大師,現在還言之過早。